罗凌涛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细胞核抗原特异性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肿瘤坏死靶向治疗(Tumor necrosis targeted therapy,TNT)是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之一,针对肿瘤细胞核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肿瘤坏死靶向治疗抗体,TNT抗体)是肿瘤坏死靶向治疗的关键,嵌合性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3(chTNT-3)是目前临床实验效果最佳的TNT抗体,本文就TNT抗体的作用机制、chTNT-3及其衍生物治疗肿瘤的现状、TNT抗体的应用前景进行简要综述。
- 朱华群罗凌涛黄正接
- 关键词:肿瘤坏死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
-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新策略——选择性肿瘤血管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以肿瘤血管靶向分子(多肽、抗体和配体)为载体,以截短组织因子为效应分子的选择性诱发肿瘤血管血栓栓塞的抗肿瘤治疗是一种新颖的肿瘤血管靶向策略.本文就其临床前研究进展、治疗原理、治疗评价,3类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区别、影响因素以及现存问题等作一综述.
- 颜若蓉江岳鑫罗凌涛
- 关键词:肿瘤血管靶向治疗
- 骨髓细胞移植联合环磷酰胺诱导胰腺移植大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骨髓细胞(BMC)移植联合短期使用环磷酰胺(CTX)对诱导糖尿病大鼠胰腺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Z)45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法诱导建立BN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以SD大鼠为供体,糖尿病BN大鼠为受体,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动物模型。20只BN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Ⅰ组:单纯行胰腺移植;Ⅱ组:胰腺移植术后第1d按150mg/kg腹腔注射CTX;Ⅲ组:胰腺移植时经门静脉注射供体BMC2.0×108个;Ⅳ组:胰腺移植时经门静脉注射供体BMC2.0×108个,移植术后第1d按150mg/kg腹腔注射CTX。术后监测血糖,记录大鼠功能性存活期。术后2周取外周血,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β11+T细胞的水平和嵌合体形成率。结果Ⅰ组大鼠功能性存活期为(7.8±1.2)d,Ⅱ组功能性存活期为(8.2±1.6)d,Ⅲ组功能性存活期为(8.8±1.4)d,而Ⅳ组功能性存活期为(18±2.2)d,与其它各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P<0.05)。Ⅳ组Vβ11+T细胞的水平(2.5±0.3)%,低于其它各组(P<0.05),Ⅳ组糖尿病大鼠外周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供体骨髓源性细胞,嵌合率为(10.0±2.3)%,其它3组均未检测到供体骨髓源性细胞。结论 BMC移植联合短期使用CTX可促进嵌合体形成,诱导免疫耐受,延长大鼠胰腺移植术后功能性存活期。
- 罗琪卢明珠罗凌涛傅毓玲傅锦波黄正接
- 关键词:骨髓细胞胰腺移植嵌合体免疫耐受
- 截短组织因子作为效应因子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
- 2010年
- 肿瘤的新陈代谢离不开血液供应,实体瘤的进行性生长依赖血管网的建立和发展,目前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和阻断肿瘤血流策略。阻断肿瘤血流的治疗策略是破坏或栓塞已经存在的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流使肿瘤细胞坏死。阻断肿瘤血流策略中,治疗的靶点十分重要,其效应因子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作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效应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罗凌涛朱华群黄正接
- 关键词:肿瘤血管分子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