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华
- 作品数:38 被引量:3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糖尿病大鼠微量元素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3
- 2009年
- 为研究糖尿病大鼠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出糖尿病大鼠模型,三氯化铁(FeC l3)造颈总动脉血栓后,测定血糖、胰岛素(INS)、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1)以及全血微量元素镁、锌含量。结果表明,①与正常对照组比,糖尿病大鼠的血糖、TXB2、ET1和锌的含量、ρ(TXB2)/ρ(6-K-PGF1α)、(T/P)比值及血栓质量增加(P<0.05),INS含量降低(P<0.001),镁和6-K-PGF1α含量无改变(P>0.05);②糖尿病组的TXB2与糖、锌(P=0.001)、胰岛素正相关(P=0.003),ET1仅与锌正相关(P=0.096),6-K-PGF1α与镁、锌无相关关系。提示:①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处于T/P失衡的高凝状态,更易形成动脉血栓;②糖和锌代谢紊乱在T/P失衡和内皮功能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 叶彤李万根潘翠环蒲蜀湘罗爱华黄怡李雯吴爱武
-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血栓形成微量元素
- 上肢漩涡浴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48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上肢漩涡浴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水疗组,两组均采用脑卒中的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水疗组另外采用温热水上肢漩涡浴结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3周后的疗效。结果:水疗组的患肢肿胀、疼痛、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肢漩涡浴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缓解疼痛与痉挛,改善患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 方杰潘翠环苏久龙罗爱华叶彤缪萍王文威
-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水疗运动疗法
- 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及戊四唑点燃模型的行为学、组织学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比较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及戊四唑点燃模型的行为学特征、海马神经元丢失及苔藓纤维出芽的不同特征。方法制作两种不同的癫痫模型,应用Ved io观察行为学特征,不同时点N issl染色及Neo-timm s染'色,对比研究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的变化。结果两种模型有不同的行为学特征,戊四唑慢性点燃模型中无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现象,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出现神经元丢失及苔藓纤维出芽现象。结论戊四唑点燃模型类似人类失神癫痫特征,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类似人类慢性颞叶癫痫特征,是一理想的颞叶癫痫动物模型。
- 王本国廖卫平罗爱华孙卫文苏涛
- 关键词:行为学神经元丢失苔藓纤维出芽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心理学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神经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康复组配合健康教育,个别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价心理障碍;Brunnstru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指数评价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HAMA有所下降,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有很大影响。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伍丽珊罗爱华潘翠环谢永红
- 关键词:心理干预脑卒中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成减重步行训练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通过电话访问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或稍有好转共22例(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79.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相对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病情,早期及时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治疗方法,利于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 李婷陈熙辰卢嘉文刘敏燕邝世芳刁辉平张娟妹李钰娣罗爱华潘翠环
-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患者减重步行训练生活质量
- 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模式初探
- 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缓慢,国内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唯独康复医学教育20多年来发展甚慢。在美国,康复医学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规模较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事实上,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已形成医师、...
- 潘翠环沈彤罗爱华陈艳
-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技术
- 文献传递
- 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被引量:54
- 2008年
- 陈艳潘翠环罗爱华
-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
- 强化分离运动配合等长收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反张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强化分离运动配合等长收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反张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膝反张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0例,观察组30例,三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2组还给予等长收缩训练,观察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也给予强化分离运动配合等长收缩训练。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反张角度、下肢肌力、分离运动和步行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1、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化分离运动配合等长收缩训练能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改善膝反张,提高其步行能力。
- 王文威陆雪芬潘翠环高庆春罗爱华陈艳叶彤郑钦福罗兆良
- 关键词:脑卒中膝反张
-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 潘翠环罗爱华徐恩王文威高庆春叶彤黄怡
-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脑梗死偏瘫康复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电刺激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电刺激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 d运用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量化评定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FGS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FGS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综合TFG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较常规物理疗法能明显促进面瘫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 罗爱华潘翠环缪萍张慈凤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神经肌肉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