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顺荣

作品数:12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角膜
  • 5篇胶原交联
  • 4篇圆锥角膜
  • 4篇疗效
  • 4篇核黄素
  • 3篇上皮
  • 3篇疗法
  • 3篇化学疗法
  • 3篇光化学疗法
  • 3篇干眼
  • 2篇眼表
  • 2篇移植术
  • 2篇早期疗效
  • 2篇早期疗效观察
  • 2篇手术
  • 2篇自体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内皮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罗顺荣
  • 9篇董诺
  • 9篇吴护平
  • 7篇刘昭升
  • 7篇林志荣
  • 7篇商旭敏
  • 3篇闫蕾
  • 3篇谢智文
  • 3篇邹留河
  • 2篇闫超
  • 2篇李学治
  • 2篇王玉倩
  • 1篇瞿杨洛娃
  • 1篇李炜
  • 1篇董桂霞
  • 1篇陈志远
  • 1篇陈文生
  • 1篇潘志强
  • 1篇张颖
  • 1篇刘静明

传媒

  • 5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唇腺移植术治疗重症干眼症病人的护理被引量:5
2016年
干眼症,又称角膜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1]),可引起眼部不适、视觉紊乱、泪膜不稳定,并对眼表构成潜在损害,常伴有泪膜渗透压增加和眼表炎症。重症干眼症主要导致泪液缺乏或无泪,常表现为角结膜干燥、角结膜溃疡、瘢痕、角膜血管翳等,病变持续不愈可使角膜透明度下降、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失明。
张颖董桂霞罗顺荣邹留河闫超
关键词:泪液
高能量紫外光照射的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高能量紫外光照射的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接受住院治疗的34例(37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传统CXL组(A组)和高能量CXL组(B组)。A组患者共16例(17只眼)。采用标准的紫外光进行照射,照射能量为3.0 m W/cm2,照射时间为30 min。B组患者共18例(20只眼)。采用高能量的紫外光照射进行照射,照射能量为9.0 m W/cm2,照射时间为10 min。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均相同。术前与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主观不适症状评分。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主观不适症状评分、角膜地形图参数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描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主观不适症状的程度明显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均有所减轻,B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中的主观不适症状比较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为(t=0.52,P>0.05),B组为(t=0.67,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主观不适症状开始减轻。将两组患者术后3 d、1周及1个月的主观不适症状与术中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t=2.54,3.87,4.12;P<0.05),B组为(t=2.23,3.41,3.67;P<0.05)]。患者术后1周的主观不适症状较术后3 d明显减轻。将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的主观不适症状与术后3 d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t=2.88,3.54;P<0.05),B组为(t=2.67,3.42;P<0.05
罗顺荣吴护平林志荣刘昭升董诺方颉谢智文
关键词:圆锥角膜紫外光核黄素光化学疗法
带角膜缘干细胞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泪道栓塞术治疗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泪道栓塞术治疗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16例行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资料,并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泪膜破裂时间(TFBUT)、泪液分泌(SchirmerI试验)、角膜植片透明度、贴附及生长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结果16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术后11只眼角膜基本透明,5只眼角膜有不同程度细小新生血管侵入层间。13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Schirmer I试验和TFBUT术后6个月较术前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有2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未见有溢泪、感染、泪点处异物感和肉芽组织增生等不良反应。结论带角膜缘干细胞的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泪道栓塞术治疗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董诺王玉倩林志荣罗顺荣吴护平
关键词:眼表烧伤疗效
离子电渗介导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离子电渗技术介导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术(i-CXL)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2013年5至1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且符合最薄角膜厚度(含上皮)为380~ 420 μm的患者,予住院治疗并进行i-CXL术.在术前和术后1周内,术后1、3、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疼痛及异物感评分、裂隙灯检查、裸眼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前节O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并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接受i-CXL术后1d时存在中度疼痛和异物感,在术后3d时基本消失.术后早期存在少量角膜上皮缺损,术后3d内完全修复.部分患者裸眼视力提高,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3至12个月的角膜最大曲率及最小曲率均低于术前,其中术后第12个月Kmax值为(52.94±4.87),术前为(54.37±5.56),术后第12个月最小曲率Kmin值为(46.78±3.71),术前为(48.53±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max,t=2.912,P<0.01;Kmin,t=2.508,P<0.05).术后1个月内,前节OCT可见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间存在“分界线”;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浅层基质内纤维增粗,纤维间连接增加,深度约133 μ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5,P>0.05).所有患者未见角膜感染、瘢痕、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等并发症.结论 i-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最薄角膜厚度约400 μm者;其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几乎无明显不良反应.
林志荣吴护平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李学治
关键词:圆锥角膜离子透入法核黄素上皮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探讨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感染性角膜病患者19例(19只眼),在联合用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进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观察指标:主观症状、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后1周,15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恶化;术后1个月,13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5例病情明显好转,1例穿孔;术后2个月,17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2例角膜溃疡穿孔,所有17例角膜溃疡愈合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前手动或眼前指数分别为11只眼和4只眼,0.02 ~0.08分别为5和3只眼,0.1 ~0.2者分别为3和5只眼,术后为0.3 ~0.5者为2只眼,0.5以上者4只眼.与术前相比,术后15只眼裸眼视力提高,4只眼不变.结论 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是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一个重要补充.
吴护平罗顺荣董诺刘昭升商旭敏闫蕾
关键词:角膜溃疡胶原光化学疗法
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估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8只眼)重症干眼患者进行了自体唇腺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包括最佳矫正视力、泪液分泌试验、主观满意度、主观症状评分、人工泪液使用、泪液镜以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移植腺体术后存活率100%。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1、3、6个月眼干、异物感、畏光、烧灼感等评分均值分别为11.17、5.67、4.33、4.25,人工泪液使用频率分别为16、9、4、3、3次/d。但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泪液镜检查评分无明显提高。结论自体唇腺移植是治疗重症干眼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罗顺荣邹留河闫超潘志强刘静明陈志远殷卫红
关键词:干眼综合征自体涎腺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TE—CXL)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2015年1至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且符合最薄角膜厚度(含上皮)为380~420μm的19例患者(19只眼),予使用KXL快速交联系统进行A—TE—CXL术。在术前和术后1周内,术后1、3、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疼痛及异物感评分、裂隙灯检查、裸眼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OCT)、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记录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接受A—TE—CXL术后1d内存在轻度刺痛和中度异物感,术后1d时基本消失。术后24h存在少量角膜上皮缺损,术后2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部分患者裸眼视力提高,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1个月时角膜最薄点厚度为(378.9±17.1)μm,较术前(395.2±13.8)μm降低(t=2.982,P〈0.01)。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参数均低于术前值,其中术后12个月KMAX值为(55.67±4.91)D,术前为(57.35±5.54)D;术后12个月K2值为(52.18±3.70)D,术前为(52.70±3.5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MAX:t=3.044,P〈0.01;K2:t=2.384,P〈0.05)。术后1个月内,前节OCT可见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问存在“分界线”;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浅层基质内纤维显著增粗,纤维间连接增加,深度90-120μ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05)。所有患者未见角膜感染、瘢痕、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等并发症。结论A—TE—CXL治疗较薄型进展期圆锥角膜早期效果良好,其手术时间短,恢复迅速,尚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角膜交联方案。
林志荣吴护平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谢智文闫蕾方颉
关键词:圆锥角膜核黄素上皮角膜
高能量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短期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对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药物及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予行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患者行疼痛感评分、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IOP、视力、前节OCT角膜厚度测量及内皮数量和形态检查.使用方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参数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13例(13眼)患者入选并顺利接受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患者术前疼痛指数为7.6±1.2,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5.3±1.6和5.5±1.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F=8.593,P<0.01);术前角膜上皮缺损评分为4.5±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3.4±0.6和2.8±0.9(F=12.580,P<0.01);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为2.7±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透明度显著增加,评分分别下降至1.9±0.5和2.2±0.6(F=6.122,P<0.01);术前角膜厚度为(862.2±146.4)μm,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厚度显著降低,分别为(707.5±92.7)μm和(718.8±47.2) μm(F=5.859,P<0.01).但术后3个月时部分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增加、角膜透明度下降,角膜厚度回升,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能够在术后早期显著改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眼部症状,增加角膜透明度,降低角膜厚度;但其疗效并不持久.
吴护平林志荣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
关键词: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内皮
低渗性核黄素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中应用低渗性核黄素对较薄型圆锥角膜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2年6至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15例(15只眼)较薄型圆锥角膜患者(去除角膜上皮后角膜厚度< 400 μm),角膜胶原交联术中应用低渗性核黄素后再进行紫外线照射.术中观察角膜厚度,术后观察UCVA、BCVA并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5只眼术前、术中刮除角膜上皮后、术中使用低渗性核黄素后的平均角膜厚度分别为(399.27±17.87)、(354.00±18.57)、(447.73±20.87) μm.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Kmax分别为(55.73±3.79)、(54.41 ±4.10)D,Kmin分别为(48.39±3.25)、(47.14±2.75)D,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6,3.782;P<0.05).部分患者BCVA得到提高.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 782.68±274.49)和(2 774.66 ±246.69)个/mm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4).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无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瘢痕形成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较薄型圆锥角膜患者术中应用低渗性核黄素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疗效稳定.
吴护平罗顺荣董诺林志荣刘昭升商旭敏
关键词:圆锥角膜核黄素角膜光化学疗法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治疗完全性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6例(6眼)单眼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包括碱烧伤3例、爆炸伤2例、热烧伤1例。采用去上皮羊膜组织作为载体,体外扩增患者自体健眼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然后进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术前及术后检查指标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在去上皮羊膜上培养3周后均可形成直径15mm的复层上皮片。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均成功移植于所有受体眼表面。移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完整光滑.角膜瘢痕及纤维血管翳明显减轻.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可以成功重建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的眼表面,为这类患者的复明带来希望。
张丽颖瞿杨洛娃邹笃雷李娟欧尚坤刘婷婷董诺林志荣罗顺荣商旭敏闫蕾谢智文吴护平刘祖国李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