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运
-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金乡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金乡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STEMI合并T2DM患者524例,其中男性310例,女性214例,年龄35~78(55.7±11.8)岁。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组(262例)和B组(262例)。两组均行急诊PCI,A组置入支架,B组在A组基础上指引导管局部注入替罗非班,术后维持24h。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评价再灌注情况。心电图测定ST段回落情况。术后2h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术前和术后3d测定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两组术后1周、6个月、1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记录术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比例减少,TIMI 3级慢、快血流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CKMB、cTnI以及肌红蛋白水平下降,ST段回落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较术前CRP、IL-6以及BNP均升高,而A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术后1周LVESV、LVED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B组较A组LVESV、LVEDV减少,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出血48例,A组出血27例,两组出血率比较(18.3%vs.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CE发生率高于B组(11.8%vs.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减轻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提高心功能,安全性高。
- 肖立运李秀丽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盐酸替罗非班无复流
-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实验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非诺贝特胶囊0.2g,每日1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和12周后监测:(1)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水平;(2)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监测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且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 (1)治疗8周和12周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HDL-C 8周后升高幅度实验组大于对照组,12周后更明显(P<0.01);(2)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但无明显差异,12周实验组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3)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具有安全性,且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
- 肖立运李秀丽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非诺贝特炎性因子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ADMSCs移植组(ADMSCs组)。结扎兔前室间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动物模型,AMI1h内将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第3代ADMSCs植入ADMSCs组梗死心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处死动物,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区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结果 ADMSCs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部分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超声心动图证实移植后4周ADMSCs组心功能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改善(P<0.05);ADMSCs组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梗死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20.00±2.65)vs(7.75±2.12),P<0.05];ADMSCs组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明显增高[(0.590±0.028)vs(0.569±0.021),(0.913±0.030)vs(0.886±0.049),P<0.05]。结论ADMSCs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区微血管的生成,并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VEGF的表达有关。
- 张卫泽褚嫒嫒陈永清马凌肖立运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脑钠肽的检测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检测外周血脑钠肽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0例CHD患者,根据造影及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0例。另外选择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血浆脑钠肽浓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程度采用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量化。结果UAP组和AMI组外周血脑钠肽平均浓度分别为(498.00±87.00)ng/L和(936.00±102.25)ng/L,均明显高于SAP组的(213.46±98.35)ng/L和对照组的(97.63±20.07)ng/L(t=8.78、12.01、6.26、2.38,均P〈0.05)。Gensini积分≥20分患者外周血脑钠肽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20分的患者(P〈0.05)。结论CHD患者外周血脑钠肽浓度高低与冠脉斑块稳定型和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 赵开林肖立运邵性兰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钠素心肌梗死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心肌内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结扎兔左前降支(LAD)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同时将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ADMSCs注射到梗死区,造模前及移植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测量左室体重指数,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并计数。结果:移植组可见标记的植入细胞,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左室体重指数、凋亡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能减少兔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左室重构,从而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
- 肖立运张卫泽陈永清马凌李涛郭亮褚嫒
- 关键词:心肌梗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左室重构
-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干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29例患者采用PCI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为实验组,29例患者只采取PCI干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冠脉开通效果,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各脏器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TIMI校正帧计数和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了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 肖立运
-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后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100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治疗,观察两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LVEDD、LVESD及NT-proBN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75、3.14、3.54,均P〈0.05),而LVEF明显升高(t=12.45,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t=2.27、3.75、2.21,均P〈0.05)。结论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 李新芳肖立运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左前降支心室功能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的假手术组(n=10)、心肌梗死对照组(n=10)以及注射ADMSCs移植组(n=10)。结扎兔前室间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急性心肌梗死1h内将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第三代ADMSCs(5×106个,1mL)植入ADMSCs移植组梗死心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液。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取心肌梗死区组织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验证移植后的ADMSCs是否向心肌细胞分化,苏木素-伊红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观察梗死区毛细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移植后4周ADMSCs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舒张末期直径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均小于心肌梗死对照组[(0.72±0.04)cm vs.(0.88±0.07)cm,P<0.05;(1.07±0.12)cm vs.(1.21±0.09)cm,P<0.05;(1.176±0.057)g/kg vs.(1.361±0.095)g/kg,P<0.05],而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大于心肌梗死对照组[31.87%±2.03%vs.28.00%±3.38%,P<0.05;51.75%±3.37%vs.43.13%±3.72%,P<0.05];ADMSCs移植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DMSCs组梗死局部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对照组[(20.00±2.65)个vs.(7.75±2.12)个,P<0.05]。结论同种异体移植的ADMSCs能够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增加梗死区血管新生,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 褚嫒嫒张卫泽陈永清马凌肖立运
- 关键词:心肌梗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心梗后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心肌内移植对兔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近期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只穿线不接扎)、对照组(心肌内注射IMDM培养基)及干细胞移植组(心肌内注射ADMSCs),每组10只(n=10);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作急性MI模型,同时将6-二氨基-乙-苯茚二酮(DAPI)标记的ADMSCs注射到梗死区数个不同部位。造模前及移植后4周、8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术后8周处死动物测量左室体质量指数及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移植的细胞。结果:移植后4周起,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8周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左室重构程度也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移植的ADMSCs可在宿主体内成活,并显著改善兔MI后的心功能。
- 张卫泽肖立运陈永清马凌褚嫒嫒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左室重构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1.取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进行体外培养、增殖,采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细胞;取日本大耳兔3...
- 肖立运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心肌梗死左室重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