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立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急性脂肪肝临床麻醉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fattyliverofpregnancy,AFLP)是妊娠晚期特发性可致死疾病,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小脂肪滴脂肪变性即肝脏功能损害为特征。目前发病率1/1.3万,围产期病死率高达15%~23%。虽然目前关于AFLP的临床观察逐渐增加,但多是从妇产科及急症科角度的临床观察,并得出尽快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期病死率的关键。
- 赵佳平胡海立侯米莎张彦芳
- 关键词:妊娠急性脂肪肝麻醉处理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肝硬化全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肝硬化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用药量、拔管及苏醒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食道静脉横断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BIS组和对照组。BIS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在麻醉手术期间通过连续监测BIS,对照组通过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调控麻醉深度。2组均采用单次咪唑安定,丙泊酚靶控输注,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监测指标:2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手术30min(T2)、手术结束(T3)、拔管时(T4)平均动脉压,心率,术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用量。结果 BIS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BIS组患者用药量少,拔管、苏醒时间短,安全性较高。结论肝硬化患者术中麻醉使用BIS监测可以指导麻醉药调控,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患者肝脏负担,改善麻醉苏醒质量,缩短苏醒时间。
- 赵佳平胡海立侯米莎张彦芳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肝硬化全凭静脉麻醉
- 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肝硬化患者三腔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肾功能衰竭、伴凝血异常的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肾功能衰竭、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共40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静脉导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A组)患者根据实验室凝血检测结果常规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治疗组(B组)患者根据TEG监测结果输注血浆和血小板。同时观察两组病例穿刺后TEG的变化、伤口渗血以及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后TEG测定反应时间(R)、凝血酶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和α角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TEG监测治疗的患者伤口出血减少,且局部感染率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TEG监测数据及时纠正血液低凝状态,可减少伤口出血和感染,同时可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有创诊治提供帮助。
- 赵佳平侯米莎胡海立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出血
- 羟考酮镇痛对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苏醒期情况及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羟考酮镇痛对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苏醒期情况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23例,均行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n=62)和芬太尼组(n=61)。两组均采用喉罩全凭静脉麻醉,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时予芬太尼0.2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予芬太尼0.5μg/kg;羟考酮组麻醉诱导时予羟考酮0.2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予羟考酮0.05 mg/kg。入手术室时(T0)、插管时(T1)、拔管结束时(T2)和出手术室时(T3)4个时点,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苏醒即刻、苏醒后30 min、苏醒后2 h、苏醒后4 h、苏醒后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点两组MAP、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点羟考酮组MAP、心率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均P<0.05)。羟考酮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均P<0.05)。苏醒后2 h、苏醒后4 h羟考酮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均P<0.05)。羟考酮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24.19%比40.98%,χ^(2)=3.950,P=0.047)。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采用羟考酮镇痛,患者苏醒情况较好,术后疼痛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 刘婷玉张美娟梁轩胡海立
- 关键词:羟考酮鼻中隔矫正术鼻内镜疼痛
- 不同室温下全麻病人体温变化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温度对全麻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分两组:Ⅰ组室温设定为21℃,Ⅱ组室温设定为26℃。以直肠温度为中心温度,前臂温度为体表温度连续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诱导后204、0、60、901、20分钟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核心体温在诱导后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Ⅰ组诱导后60-120分钟,病人核心体温与诱导前比明显降低;Ⅱ组诱导后120分钟与诱导前核心体温相比明显降低,但显著高于Ⅰ组诱导后120分钟时的核心体温;而体表温度在诱导后40分钟与诱导前比均明显上升,以后Ⅰ组呈逐渐趋势,诱导后90、120分钟与诱导后40分钟相比明显下降;与Ⅱ组诱导后同一时间比较也明显下降,Ⅱ组病人在诱导后40分钟保持稳定,无明显差异。结论将室温提高到26℃可使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在2小时之内不低于36℃,体表温度不下降。可以减缓病人中心体温及体表温度的下降速度。
- 柯丹胡海立刘海洋郑秀英
- 关键词:全麻室温体温变化
- 甲型H1N1呼吸功能衰竭全麻剖腹产2例
- 2011年
- 例1:孕31周、发热、咳嗽12d.呼吸困难11d,最高体温39%,查体:P102次/min,R38次/min,BP126/72,SPO288%,体重89kg,身高154cm,双下肺可闻湿哕音.左下肺明显。
- 赵佳平张之翠胡海立
- 关键词:呼吸功能衰竭剖腹产全麻左下肺高体温湿哕音
- 咪达唑仑用于顽固性癫痫灶切除术患者苏醒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用于顽固性癫痫灶切除术患者苏醒期ICU镇静的使用效果。方法 40例颅内癫痫病灶切除术治疗癫痫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手术,麻醉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回ICU监测,Ⅰ组常规给予苯巴比妥0.3 mg/kg肌注,Q12 h,Ⅱ组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预冲量后以0.07 mg.kg-1.h-1速度持续静脉泵入。持续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记录24 h内镇静评分、癫痫发作次数、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变化、镇静程度及癫痫发作次数,使用剂量下Ⅱ组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对循环功能影响小,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术后苏醒期癫痫发作次数比Ⅰ组减少。癫痫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苏醒期用咪达唑仑镇静有助于癫痫患者在ICU顺利度过术后监护期。结论咪达唑仑用于癫痫患者开颅手术治疗术后镇静和抗癫痫具有可行性。
- 胡海立杨静李天佐
- 关键词:咪达唑仑癫痫围术期
- 3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腹产麻醉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分析并发重症甲型H1N1流感及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孕妇患者的麻醉方法,探讨全麻用药对其呼吸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的影响。方法 8例重症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2例甲型H1N1流感伴ARDS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血浆靶控(TCI)浓度瑞芬太尼为2.0ng/ml、丙泊酚为1.5μg/ml、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0.04mg/kg、顺式阿曲库铵0.06~0.08mg/kg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以2.5ng/ml瑞芬太尼和3μg/ml丙泊酚血浆靶控,维持麻醉深度。比较其术前、术后血气检测结果及插管前、插管时、切皮、术中、术毕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 30例全麻患者麻醉前、后血气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插管时、切皮、术中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与术前基础值相比SPO2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术后与术中SPO2值均低于插管时SPO2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0.715)。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麻醉方法、药物对经过术前治疗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伴有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影响。术后除2例危重症患者因原发病治疗无效死亡,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 赵佳平胡海立侯米莎王娓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剖腹产麻醉APGAR评分
- 丁丙诺啡用于颅脑手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本文将丁丙诺啡用于颅脑手术后持续静脉镇痛,观察动脉血气变化和不良反应,并与芬太尼术后持续静脉镇痛进行比较,以评价丁丙诺啡用于颅脑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可行性。
- 胡海立郑秀英
- 关键词:丁丙诺啡颅脑手术持续静脉镇痛血气分析
- 吗啡后处理诱导海马脑片氧糖剥夺耐受及cPKCβⅡ/γ的表达变化
- 胡海立
- 关键词:吗啡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