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参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癌细胞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散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1篇凋亡
  • 1篇氧化石墨
  • 1篇氧化石墨烯
  • 1篇增殖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治法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机构

  • 8篇重庆市肿瘤研...

作者

  • 8篇蒋参
  • 7篇熊慧生
  • 4篇巫桁锞
  • 3篇文军
  • 2篇高瑞
  • 1篇苏震雄
  • 1篇王维
  • 1篇梁玲
  • 1篇夏兴梅
  • 1篇李倩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拟攻癌镇痛散联合氯化锶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攻癌镇痛散联合氯化锶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研究所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4例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取攻癌镇痛散联合氯化锶治疗,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氯化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镇痛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 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均降低,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降低程度和行为状态量表评分升高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攻癌镇痛散联合氯化锶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痛临床效果较好,镇痛起效时间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熊慧生蒋参高瑞李倩陈丽华
关键词:肿瘤骨转移性癌痛氯化锶
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活性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活性的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加入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的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加入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对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25μmol/L浓度的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活性影响效果明显;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明显的抑制能力,25μmol/L浓度的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蛋白(P50、P52和c-Jun)抑制效果最佳。结论姜黄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蒋参熊慧生巫桁锞文军梁玲
关键词:前列腺癌姜黄素
乌头碱对肝癌MHCC97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究乌头碱对肝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乌头碱对人肝癌细胞(MHCC97)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检测乌头碱对MHCC9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乌头碱对MHCC9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乌头碱对P38MAPK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5、10、20μg/ml三个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乌头碱(10、20μg/ml)作用4 d后对MHCC9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乌头碱作用于MHCC97细胞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P38/P38比值降低,p-MAPKAPK和p-HSP27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乌头碱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熊慧生蒋参高瑞陈丽华
关键词:乌头碱肝癌细胞增殖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HSYA低、中、高剂量作用于HT-29细胞,在24 h、48 h、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Transwell实验分析HT-29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HSYA对HT-29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cad、Vi、FN、TGF-β、Smad2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SYA作用于HT-29细胞后,HT-29细胞体外增殖均受到抑制(均P<0.05),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与HSYA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HSYA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均P<0.05),同时HT-29细胞凋亡率也均增高(均P<0.05),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均P<0.05),S期细胞比例降低(均P<0.05)。HSYA能够通过增加E-cad蛋白表达(均P<0.05)和减少Vi和FN蛋白表达(均P<0.05)抑制HT-29细胞上皮间质化(EMT)过程的影响。随着HSYA的浓度升高,TGF-β、Smad2和α-SMA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HSYA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EMT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信号通路激活有关,HSYA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的治疗靶点。
文军熊慧生巫桁锞蒋参王维
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HT-29细胞细胞周期凋亡TGF-Β
氧化石墨烯装载白藜芦醇用于多种肺腺癌细胞的体内外治疗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制备装载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纳米颗粒并用于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内外治疗研究。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GO装载RV前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纳米颗粒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最后构建小鼠肿瘤模型,并研究纳米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制备GO装载的RV颗粒(NGO-RV)为片层纳米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98 nm。在p H为5.0时,RV的释放量达到最大。NGO-RV对A549、NCI-H358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比单独的RV细胞抑制作用大。在体治疗实验发现,NGO-RV具有显著的A549肿瘤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的NGO-RV药物,在体内外的肿瘤治疗中发挥显著效果。
熊慧生蒋参文军夏兴梅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白藜芦醇人肺腺癌A549
CVBP方案治疗复发与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被引量:2
2005年
蒋参苏震雄
关键词:淋巴瘤化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被引量:35
2013年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肠梗阻,针对生理紊乱,基本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抗感染、抗休克等;在解除梗阻方面,则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在非手术治疗领域中,包括中药及针灸在内的中医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确切疗效和独特优势。现对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相关临床研究及进展做一概述。
巫桁锞熊慧生蒋参
关键词:肠梗阻中医
攻癌镇痛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攻癌镇痛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肿瘤伴癌性疼痛患者均予基础治疗,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各30例(分别予攻癌镇痛散外敷,西药三阶梯止痛疗法),中西医结合组34例(予上述中西药合用),观察肿瘤患者止痛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比较,中药组66.67%,低于西药组的93.33%及中西医结合组的94.12%(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相近(P>0.05)。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比较,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相近(P>0.05)。KPS评分比较,中药组的改善不及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改善效果相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药组为16.67%,低于西药组的90.00%及中西医结合组的52.94%(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发生相近(P<0.05)。结论攻癌镇痛散外敷与三阶梯止痛疗法结合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患者应用三阶梯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巫桁锞蒋参蒋唯熊慧生
关键词:癌性疼痛中药外敷外治法恶性肿瘤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