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
- 作品数:61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细胞凋亡与大鼠肾小球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实验性动物模型观察细胞凋亡与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用一侧肾切除加静脉注射柔红霉素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 ,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 (TUNEL)观察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 ①建立的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 ,其组织形态学特征类似于人类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 ,第 4周开始出现硬化病灶 ,第 8周肾小球大部分节段均成为硬化病灶。②TUNEL结果显示 ,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仅存在极少的细胞凋亡现象 ;肾小球硬化模型的肾组织 2周组无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 ;4周组开始出现小球细胞凋亡现象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5 .4± 1.2 )vs (1.6± 0 .8) ](P <0 .0 1) ;6周至 8周组小球细胞凋亡达高峰 ,凋亡细胞数分别为 (8.6± 2 .8) ,(10 .1± 1.9) ,与对照组比较 [分别为 (1.8± 0 .8) ,(1.7±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③ 4周~ 8周 (硬化初、中期 ) ,硬化肾小球中出现的凋亡细胞数与肾小球细胞总数呈明显负相关(r =- 0 .85 ,P <0 .0 1) ;8周 (硬化后期 )以后 ,硬化肾小球内出现的凋亡细胞数与肾小球细胞总数呈正相关 (r=0 .91,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与大鼠肾小球硬化发生的范围及进展的时相密切相关 。
- 甘卫华蔡毅陈荣华黄松明黄文彦费莉郭梅潘晓勤
-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TUNEL动物模型
- 6—硫鸟嘌呤对大鼠性腺的影响
- 1992年
- 为了观察6-硫鸟嘌呤(6-TG)对性腺组织的影响,给幼年及成年SD大鼠分別服用小剂量和大剂量的6-TG。结果显示,服药成年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正常,生精细胞排列整齐,曲细精管中有精子形成,附睾可见形态正常的精子;处于生殖发育期的幼年大鼠亦未发现异常。实验提示,6-TG对大鼠性腺无明显损伤作用,这为6-TG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姜新猷郭梅蔡毅陈重义胡明昌
- 关键词:6-硫鸟嘌呤毒理学性腺
-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活化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 κB(NF- κ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6 m 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质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 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表达。结果 :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 NF- κB活化及 MCP- 1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NF- κB活化介导了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 张爱华陈荣华黄松明吴元俊费莉郭梅潘晓勤姜新猷蔡毅
- 关键词:阿霉素肾病核因子-KB肾小管间质损害
- 肾病综合征患儿白细胞介素13的表达与病理形态的关系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中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形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13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 ,并分析其与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 结果 :原发性NS患儿肾病期IL 13mRNA与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0 4 6± 0 15vs 0 3 6± 0 16,P <0 0 5和 4 8 2 0± 15 90ng/Lvs 3 5 2 2± 4 4 2ng/L ,P <0 0 1) ,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IL 13表达与患儿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存在一定的关系 ,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最为明显。 结论 :Th1/Th2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在原发性NS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L
- 张爱华陈荣华吴元俊潘晓勤黄文彦蔡毅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3儿童病理学
- 全文增补中
- 被动Heymann肾炎大鼠尿蛋白与氧化、抗氧化的关系
- 1993年
- 为了解被动Heymann肾炎大鼠的氧化、抗氧化状态在蛋白尿形成中作用,分别测定了大鼠血清和尿中维生素E、丙二醛、黄嘌呤氧化酶和24小时尿蛋白。结果显示被动Heymann肾炎大鼠异体相(7天)和自体相(14天)的24小时尿蛋白、血清和尿中MDA、尿VE均明显升高,血VE显著降低,血清和尿XOD始终无明显变化。此外,尿蛋白与血清、尿中MDA、尿中VE呈正相关,与血清VE呈负相关。提示被动Heymann肾炎大鼠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亢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
- 胡明昌姜新猷蔡毅陈迎章王季安潘晓勤郭梅
- 关键词:自由基丙二醛肾炎
- 氯丙嗪对急性肾毒性肾衰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黄文彦蔡毅姜新猷郭梅潘晓勤费莉
- 关键词:氯丙嗪肾功能衰竭病理学肾保护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 1991年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近十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人工合成的一组新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它们除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各种原因的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外,还具有多种诊断和治疗价值,如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等。本文将介绍这组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副作用。
- 蔡毅胡明昌陈荣华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系膜增殖性肾炎核因子-κB活化及其与系膜基质扩大的关系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系膜增殖性肾炎 (Ms PGN)患儿肾组织中核因子 -κB(NF-κB)的活化及其与系膜基质扩大的关系 ,明确 NF-κB在 Ms PG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 Ms PGN患儿肾活检组织中 NF- κB的活化 ,并分析其与 Ms PGN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Ms PGN患儿肾小球及肾小管中 NF-κB的活性显著增加 ,且与 Ms PGN病变程度及肾间质中单核细胞浸润密切相关。肾小球中 NF- κB的活化与系膜基质扩大呈直线相关。结论 :NF- κB的活化在 Ms PG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阻断 NF- κB的活化将可能为防治 Ms PGN的发生和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 丁桂霞陈荣华张爱华黄松明吴元俊郭梅蔡毅
- 关键词:系膜增殖性肾炎核因子-KB细胞外基质
- 超微病理检查结合免疫荧光学方法诊断遗传性肾炎
- 1999年
- 目的探讨诊断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的新指标。方法应用超微病理检查结合免疫荧光方法,对4例电镜显示肾小球基底膜(GBM)变薄或厚薄不均的患儿进行研究。结果2例Alport综合征患儿的肾活检组织标本电镜下GBM弥漫性厚薄不均,广泛变厚和分层,并与变薄的GBM并存。间接免疫荧光检查GBM中抗Ⅳ型胶原α3链、α5链抗体完全阴性,抗Ⅳ型胶原α1链抗体明显增强。而2例薄基底膜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尽管电镜下GBM也有变薄、断裂和分层现象,且其中1例有节段性增厚,但间接免疫荧光检查GBM中抗Ⅳ型胶原成分均无改变。结论超微病理结合间接免疫荧光学检查,有助于诊断Alport综合征。
- 潘晓勤费莉郭梅甘卫华蔡毅
- 关键词:肾炎遗传性荧光抗体技术
- 钙调素拮抗剂对急性肾毒性肾功能衰竭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观察急性肾毒性肾衰时钙调素的变化以及钙调素拮抗剂对肾衰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钙调素拮抗剂氯丙嗪对庆大霉素肾毒性肾衰动物进行治疗研究。结果:①庆大霉素肾毒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钙调素活性无改变,氯丙嗪对钙调素有明显抑制作用。②钙调素拮抗剂对庆大霉素肾毒性肾衰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促进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之再生修复。结论:氯丙嗪等钙调素拮抗剂对急性肾衰有明显保护作用。
- 黄文彦蔡毅姜新猷潘晓勤郭梅费莉甘卫华黄松明
- 关键词:钙调素拮抗剂氯丙嗪急性肾毒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