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薛富平

薛富平

作品数:54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5篇地震
  • 29篇形变
  • 17篇地壳
  • 12篇断层
  • 10篇强震
  • 9篇块体
  • 8篇地壳形变
  • 8篇断层形变
  • 8篇青藏块体
  • 7篇东北缘
  • 7篇北缘
  • 7篇垂直形变
  • 6篇地震带
  • 6篇前兆
  • 6篇青藏块体东北...
  • 6篇汶川8.0级...
  • 5篇地震前
  • 5篇地震预测
  • 5篇地质
  • 5篇震前

机构

  • 5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作者

  • 54篇薛富平
  • 41篇王双绪
  • 38篇张希
  • 28篇张四新
  • 23篇张晓亮
  • 11篇陈兵
  • 9篇刘立炜
  • 8篇崔笃信
  • 6篇蒋锋云
  • 5篇李宁
  • 5篇王继英
  • 5篇江在森
  • 4篇王文萍
  • 3篇刘文义
  • 2篇许云马
  • 2篇贾鹏
  • 2篇王庆良
  • 2篇焦利真
  • 2篇徐云马
  • 2篇祝意青

传媒

  • 13篇大地测量与地...
  • 8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地震
  • 2篇地球学报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中国地震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内陆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邢台地震40...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2010年度...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及其边邻地区断层形变特征强度时序变化与强震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甘肃及其边邻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9年11月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提取相关断裂带各段的断层形变特征强度指标,分析其可能揭示的构造变形动态演化特征及与资料积累以来MS5.8级以上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各断裂段断层形变特征强度时序曲线对其内、边缘附近MS5.8级以上地震反映较好,震前数月至1年左右时间内多数对应与构造背景一致的逆断异常;震后异常消失,或者出现短暂的正断异常,反映调整状态。
张希薛富平贾鹏
关键词:震例
昆仑8.1级地震同震形变特征及其对响应地震活动的制约机制
2009年
本文定义"响应地震"的概念统一表述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所引发的主破裂两侧临近构造及部分块体边界上的显著地震活动.其主体活动区域集中在昆仑地震主破裂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及祁连山断裂.同时,地壳运动在主破裂北侧的甘青块体中西部出现与背景运动场反向的特征性变化,祁连山断裂出现应变弱化.弹性位移-应力阶跃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昆仑地震造成其东北侧甘青块体中西部地壳运动的反向运动(相对背景场).并形成东北部和西南部两个体应变张性区域,绝大部分响应地震都发生在应变张性区中和块体张性边界上.这种强烈挤压剪切背景中出现的相对松弛状态与昆仑地震后青藏块体地震弱活动背景中出现的显著活跃的响应地震活动的正相关性可能反映了断层约束状态的相对减弱对滑动的触发作用.说明在考虑地震发生条件时,不能只着眼于应力场是否增强,断层摩擦强度,或更广义地说,构造约束条件的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陈兵崔笃信王庆良张晓亮王文萍薛富平王敏
兰天武地区暨北祁连河西地区垂直形变场与地震
<正>北祁连河西地区和兰(州)天(水)武(都)地区均同甘肃省重点地震危险监测区,其中兰天武地区历史上1500~1900年强震较多,本世纪以来地震活动水平为5~6级地震的强度,与祁连山地震带相比属弱活动时期。本文主要通过对...
张四新王双绪薛富平
文献传递
河西红外测距场地监测能力初步评估被引量:2
2014年
以布设在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跨断层短基线红外测距观测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红外测距场地的代表性测段所反应的断层性质的分析,对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红外测距场地的监测能力进行初步评估。红外测距短基线的监测对于研究断层活动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监测周期较长等原因,对于判断某些"异常现象"是否为地震的前兆异常比较难把握,应该进行适当优化,缩短监测周期,从而为预测地震危险性提供更加可靠、有价值的判断依据。
李宁王双绪薛富平
关键词:红外测距河西走廊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截止2003年的GPS与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负位错模型及应变强度比时变曲线,研究了与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MS5.8级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
张希王双绪崔笃信张晓亮薛富平陈兵
关键词:负位错模型中短期前兆
文献传递
注重地质构造差异布局,提升地震形变监测能力
王双绪薛富平李宁
文献传递
青藏块体东北缘主要断裂带断层形变时序特征与强震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7年底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指标,分析了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动态演化特征和分段差异性及与强震的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断裂带、断裂段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对其上或边缘附近发生的5.8级以上地震反映较好,震前数月至1年左右时间内基本对应"明显上升—均值线以上峰值—回落"的过程;而断裂带(段)之间应变强度比显著差异对其交汇区及附近强震有一定预示意义。②昆仑山口西、玉门、民乐地震相继发生后,构造应力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青藏块体东北缘总体上处于新一轮能量积累状态,其中,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层尤为明显。
张希薛富平王继英
关键词:震例青藏块体东北缘
昆仑山与汶川强烈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及应变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充分应用GPS、区域水准、跨断层等地形变观测资料,借助非震负位错反演,结合地震活动,综合研究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s8.1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与应变积累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青藏块体内部Ms8.1级巨大地震能量释放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对NE向主压背景应力场的调制作用,导致块体边界构造区域地壳差异运动和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其中,对阿尔金断裂东段与祁连山断裂带西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反映减缓为主的影响,而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则反映促进应变积累为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近期青藏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处于昆仑山、玉门、民乐等地震后的恢复状态。而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后有限的GPS、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可推测汶川地震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应变积累状况一定程度促进影响。
张希王双绪张晓亮崔笃信王文萍张四新薛富平
关键词: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
民乐—山丹间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山丹间(38.4°N,101.2°E;38.4°N,101.1°E)连续发生M
张希王双绪崔笃信张晓亮薛富平
文献传递
汶川8.0级地震发生背景、前兆及同震影响的再认识
本文应用1999-2001、2001-2004、2004-2007与2007-2008年川滇及其邻区(甘东南地区、陕西部分地区)GPS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1994-2006年川西区域水准观测所得垂直形变速率资料,截止20...
张希崔笃信张晓亮王双绪薛富平张四新蒋锋云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前兆同震响应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