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角膜
  • 2篇眼膏
  • 2篇疗效
  • 2篇泪道
  • 2篇硅油
  • 2篇病变
  • 1篇毒性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填充
  • 1篇眼内填充治疗
  • 1篇眼视力
  • 1篇羊膜
  • 1篇羊膜移植
  • 1篇羊膜移植术
  • 1篇氧氟沙星
  • 1篇氧氟沙星眼膏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性
  • 1篇移植术
  • 1篇翼状胬肉

机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薛洪华
  • 4篇翁景宁
  • 2篇许晖
  • 1篇陈平
  • 1篇张少冲
  • 1篇卢岚
  • 1篇王冰
  • 1篇顾操
  • 1篇傅德生
  • 1篇王丽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硅油与眼膏应用于泪道激光成形术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比硅油填充及眼膏填充应用于泪道激光成形术的疗效差别。方法:确诊泪道阻塞(不含慢性泪囊炎)患者102例134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60眼行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硅油填充,另一组74眼行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眼膏填充,对比治疗3mo后两组疗效及冲洗和探通的次数,评估方法优劣。结果:术后3mo,硅油组有效率87%,眼膏组有效率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冲洗次数硅油组7.20±1.22次、眼膏组7.96±1.79次,探通次数硅油组0.62±0.87次、眼膏组1.43±1.48次;两组冲洗及探通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作为泪道激光术后填充物,硅油不仅具有与眼膏接近的效果,而且可明显减少术后复诊冲洗及探通的次数。
薛洪华翁景宁
关键词:泪道阻塞硅油填充
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2004年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 4 5例 (4 6眼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 ,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 3眼 (D1级 5眼 ,D2 级 6眼 ,D3 级 12眼 ) ,其中6眼单纯巩膜扣带术后未复位 ,巨大裂孔 4眼 ,伴巩膜后葡萄肿的黄斑裂孔 4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 6眼 ,眼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9眼。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硅油眼内填充 ,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 结果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4 3眼获解剖复位 ,成功率 93 5 %。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高眼压 6眼 ,白内障 5眼 ,硅油乳化 1眼。 结论 玻璃体手术眼内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用 5 0 0 0cps以上的硅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陈平张少冲薛洪华许晖
关键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内硅油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巩膜扣带术玻璃体手术
以环状角膜基质浸润为特点的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一例
目的:报告以环状角膜基质浸润为特点的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一例.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1名60岁女性患者以“左眼反复红痛伴视力下降20余年,加重1月” 来诊.20余年来反复左眼红痛、视力下降伴同侧头痛,当地治疗后好转(不详...
王丽傅德生薛洪华翁景宁
泪道探针搔刮治疗泪小管炎12例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泪道探针搔刮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泪小管炎患者12例(12眼)作为观察组,先用泪道探针清理泪小管内结石,再采用挤压按摩泪小管、泪小管冲洗及眼膏填充治疗泪小管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诊治的泪小管炎患者10例(10眼)则仅采用挤压按摩泪小管、泪小管冲洗及眼膏填充治疗,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病例的回顾分析,比较两种治疗程序的近期(3个月)及中期(6个月)疗效,判断泪道探针搔刮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意义。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均较好,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观察组疗效稳定,对照组疗效减退,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探针搔刮清理泪小管结石治疗泪小管炎,有助于结石排出,促进病情的尽快缓解及疗效的长期维持,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良好的方法。
薛洪华翁景宁
关键词:泪道探针泪小管炎氧氟沙星眼膏
两种不同位置小切口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根据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状态,选择不同位置小切口,评价矫正术前散光及术后视力结果。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原州区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59例(68只眼)术前角膜散光≥2.0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按照切口位置的不同分为实验组28例(33只眼),切口位于角膜散光最大的径线上;对照组31例(35只眼),切口位于正上方。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1个月和3个月角膜散光、裸眼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平均角膜散光和平均裸眼视力无显着性差异。术后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均较术前减少,实验组术后各时间段平均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实验组各时间段平均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角膜散光≥2.0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选择合适位置小切口,能够有效地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和提高术后裸眼视力。
李润祥薛洪华顾操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角膜散光裸眼视力
保存人羊膜在翼状胬肉切除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 观察保存人羊膜移植术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结膜重建及防止翼状胬肉复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8只眼翼状胬肉行扇形切除并应用超低温 (- 80℃ )冷冻保存的人羊膜进行修补。结果 随访 2~ 13个月 ,平均 8个月 ,翼状胬肉治愈率 95 .84 % (4 6 / 4 8)。角膜上皮 3天内修复。羊膜植片水肿在 7~ 10天内消失 ,2~ 3周新生血管化完成。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卢岚许晖薛洪华王冰翁景宁
关键词:人羊膜切除翼状胬肉内治角膜上皮羊膜移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