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传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言语证素”的翻译对新闻叙事视角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表达所提供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记者往往不时地使用言语证素;这些言语证素是新闻中的活跃因子,散落在文中的各个部分,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报道的叙事视角。本文选择将英语新闻的汉译作为对象,分析其中言语"证素"的不同翻译对新闻叙事视角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 裔传萍
- 关键词:叙事视角新闻复述翻译
- 《论语》英译史中宗教性、哲学性与文学性互动关系变迁被引量:3
- 2016年
- 《论语》,由于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成为了自传教士汉学时期以来历代英译的重点。这一经典文本包含有基本的文本性特征,即宗教性、哲学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体。原文本身的文本性特征就有着多种游移的解读可能,尤其是围绕宗教性和哲学性哪个更为突出的争论历来颇受争议。而在早期、近代和当代的英译中,这两个特性更是彼此消长。译本在宗教性和文本性之间的游移可以体现在对"天""敬""辟"等范畴的英译处理上,因为它们的译名会影响宗教场域与哲学场域的在场或缺席、浓烈或淡化,也直接影响到作为"体"的这两个文本性同作为"用"的"文学性"的关系上。根据三个时期《论语》的代表英译本的比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宗教性变淡,哲学性变强,而文学性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 刘华文裔传萍
- 关键词:《论语》英译宗教性哲学性
- 宇文所安语文学翻译模式的选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初唐诗》《盛唐诗》和《晚唐诗》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史研究的三部力作。在这些书中,宇文所安共翻译了751首唐诗,数量可谓惊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的诗歌史建构和研究,宇文所安在这三本书中采取的主要是语文学翻译模式,具体而言,译者刻意地在译文中保留汉学中的语文学的严谨状态,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注释和解说。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在这三本书中,宇文所安属于研究型译者,他的首要身份是文学史家,然后才是翻译家。
- 裔传萍
- 关键词:宇文所安
- 宇文所安唐诗翻译的诗学建构语境与考据型翻译模式被引量:4
- 2015年
- 诗学建构是宇文所安唐诗翻译的语境之一,在此语境下,宇文所安的首要身份是文学批评家和诗学建构者,而不是翻译家。翻译成为一种途径和手段,译者选译这些唐诗的真正目的是为其著述提供可供分析和探讨的素材及例证,为他的诗学观点的论述和建构服务,同时也是为了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并认识中国古典文学。鉴于这种特定的翻译目的,译者采用了考据型的翻译模式,具体体现在语言考据、历史考据和心理考据三个方面。
- 裔传萍
- 关键词:唐诗翻译诗学建构语境翻译
- 翻译诗学的建构和当代回归——刘华文《翻译诗学》述评
- 2018年
- 0.引言1973年,亨利·梅肖尼克(Henri Meschonnic)提出“翻译诗学”这一术语,并对之后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学者对“翻译诗学”的研究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然而在关注程度和研究深度上均存在不足。
- 裔传萍
- 关键词:翻译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