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丽风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妊娠
  • 4篇乳腺
  • 3篇原菌分布
  • 3篇孕妇
  • 3篇乳腺炎
  • 3篇细菌
  • 3篇腺炎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反应蛋白
  • 3篇病原菌
  • 3篇病原菌分布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血浆
  • 2篇药性分析
  • 2篇原体
  • 2篇支原体
  • 2篇体感
  • 2篇围产

机构

  • 13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3篇许丽风
  • 8篇贾忠兰
  • 4篇刘敏
  • 3篇王青
  • 1篇杨莹
  • 1篇叶长芸
  • 1篇卢新
  • 1篇徐鸿雁
  • 1篇王怡倩
  • 1篇高志慧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2008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了解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脓性标本236份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3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分离率为4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6株,占79.6%,表皮葡萄球菌16株,占14.8%,溶血葡萄球菌3株,占2.8%,A族链球菌2株,占1.8%,阴沟肠杆菌1株,占1.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1.9%,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为90.7%。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4.2%、94.2%、86.1%、82.6%、67.5%、45.7%、40.7%。结论:急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青霉素不能作为治疗乳腺炎患者的首选药,对苯唑西林敏感率较高,因此苯唑西林可以治疗大部分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但不能治疗MRSA引起的急性乳腺炎,由于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治疗MRSA引起的急性乳腺炎,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贾忠兰许丽风杨莹
关键词: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耐药性
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其发病率又有增加的趋势,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成为隐性梅毒螺旋体感染。本文通过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含量探讨其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关系。
刘敏许丽风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C反应蛋白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乳腺脓肿穿刺液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脓肿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穿刺液标本780份,从中分离病原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收集的78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504株病原菌,分离率为64.6%,前五位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71株(其中MSSA 327株,MRSA 144株),占93.4%,表皮葡萄球菌1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株,MRSA11株),占3.2%,α-溶血链球菌11株,占2.2%,β-溶血链球菌4株(其中无乳链球菌3株,化脓性链球菌1株),占0.8%,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占0.4%。其中327株MSSA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新、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唑、四环素、庆大霉素敏感率达90%以上,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MRSA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全部耐药,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达8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唑、庆大霉素敏感率达90%以上,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MR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吩、头孢呋新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A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SSA和MRSA,MRSA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MSSA对苯唑西林、第I、II代头孢菌素敏感率较高,因此这些抗菌药物可以作为首选药治疗MSSA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但MRS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治疗MRSA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贾忠兰许丽风毕福玲
关键词:乳腺脓肿耐药性
围产期母婴李斯特菌病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产妇及新生儿感染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分娩的13例感染李斯特菌孕产妇产前、产后和对应新生儿的发病状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对围产期孕产妇和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13例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患者均有临床症状,但症状不典型不特异。53.8%患者有高热症状,84.6%诉腹痛,100%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白细胞总数(12.1×109~26.9×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650~0.898)和C反应蛋白(10.00~103.00 mg/L)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对应13例感染新生患儿均为早发感染,新生儿血流感染8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新生儿感染性胃肠炎2例,新生儿死亡2例;感染的新生儿白细胞总数(4.7×109~27.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505~0.819)、血小板(79×109~280×109/L)和C反应蛋白(7.00~120.80 mg/L),单核细胞比率(0.042~0.116),白细胞总数大部分正常,少部分降低或升高,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比率多数升高,血小板部分降低。孕产妇患者预后良好,新生患儿多预后不良,有2例新生儿死亡。结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极易感染细胞免疫相对低下的孕产妇,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最为重要的是在孕早期对孕产妇进行食品安全性宣传教育,减少妊娠期感染,是降低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贾忠兰许丽风王青高志慧
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李斯特菌病孕产妇新生儿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在支原体感染孕妇中的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在支原体感染的妊娠妇女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1例解脲脲原体(UU)阳性胎停育组与50例UU阳性正常发育组孕妇血清PAPP-A浓度。结果:孕妇血清PAPP-A浓度在UU阳性正常发育组均明显高于UU阳性胎停育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孕妇血清PAPP-A浓度与支原体感染后胎儿发育情况有关,可反映胎儿宫内发育状况。
刘敏贾忠兰许丽风
关键词:妊娠胎儿发育
乳腺炎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1例
2015年03月,我科从I例乳腺炎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出1株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产后55天,右乳房疼痛、肿块伴发热1天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9.4℃,脉搏120次/分,双侧乳头可...
许丽风
乳腺炎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1例
2015年03月,我科从I例乳腺炎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出1株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产后55天,右乳房疼痛、肿块伴发热1天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9.4℃,脉搏120次/分,双侧乳头可...
许丽风
文献传递
C-反应蛋白测定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妊娠组60例,妊娠糖尿病组51例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C-反应蛋白的浓度在正常妊娠组和妊娠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刘敏王青许丽风
关键词:C-反应蛋白妊娠糖尿病
三种方法筛查孕妇B族链球菌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B族链球菌的结果,对三种B族链球菌筛查方法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产科门诊孕35~37周孕妇1374例,采集孕妇的阴道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分别用血琼脂培养法,LIM肉汤增菌培养法和PCR方法检测B族链球菌。结果 1374例孕妇标本中,血琼脂培养法阳性60例,阳性检出率为4.4%,PCR方法检测阳性66例,阳性检出率为4.8%,LIM肉汤增菌培养法阳性128例,阳性检出率9.3%。三种筛查方法比较,LIM肉汤增菌培养法阳性率与PCR法,血琼脂培养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琼脂培养法和PCR法筛查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LIM肉汤增菌法为金标准,血琼脂培养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9%,100%,100%,94.8%,PCR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99.6%,96.9%,95.1%。结论LIM肉汤增菌培养法筛查B族链球菌的阳性率最高,血琼脂培养法和PCR法检测灵敏度较低,只能筛查出50%左右的GBS定植孕妇。建议临床筛查B族链球菌使用LIM肉汤增菌培养法筛查GBS,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贾忠兰卢新许丽风
关键词:B族链球菌妊娠
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6例的临床及分子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6例的临床及其分子流行特征,为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病例的临床信息,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6例孕妇出现发热、腹痛、胎动异常等症状;2例胎死宫内,4例新生儿出现胃肠炎、血流感染和脑膜炎等感染症状,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2 d后死亡。6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有3种血清型(4b、1/2b和1/2a)、4种ST型(ST1、ST2、ST5和ST91)和5种PT型(pulsotype)。毒力基因(plcB、actA、hly、iap、prfA、inl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6例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症状较为严重,胎儿/新生儿预后差。分离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以血清型4b型和ST2型为主,携带6个毒力基因,致病力强。
贾忠兰叶长芸许丽风王怡倩
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围产期感染分子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