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清
- 作品数:22 被引量:155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两极化”和灵活就业被引量:1
- 2024年
-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基于中国2009—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工智能水平指数,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灵活就业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扩大灵活就业规模,且这一作用受到政府干预的调节;人工智能引起就业结构“两极化”而非“高级化”,且就业结构“两极化”在人工智能驱动灵活就业中起中介作用;通过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灵活就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表现显著,但在东北地区表现不明显。因此,为推动灵活就业、保障就业民生,建议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政府干预的力度,针对各技能劳动力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
- 沙玥许清清张汉成
- 关键词:人工智能灵活就业
- 劳资谈判力的解释:一种基于非合作与合作博弈的分析框架被引量:2
- 2016年
- 在劳资谈判中,谈判力虽然是直接影响劳资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但学界对谈判力的研究却不成系统;散见于经典理论与文献中的描述使学界对谈判力的认识仅局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和经验性总结。非合作与合作博弈理论为研究谈判力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用博弈论构建谈判力的理论基础,利用博弈模型解释劳资谈判力,在博弈的分析框架下梳理有关影响谈判力的影响因素,使之成为完整系统的谈判力理论。针对我国资强劳弱的现状,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角度分别梳理了我国劳资谈判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系统平衡劳资谈判力的政策建议。
- 许清清常璟孙继国
- 关键词:谈判力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劳资谈判
- 智能制造驱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实证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中国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爬坡的关键阶段,智能制造将会驱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但其转型机理与路径都尚不清晰。基于2009—2017年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方法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智能制造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机理,得出智能制造以劳动力结构和资本结构为中介变量,或打破或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径依赖,或破坏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我强化机制,从而间接作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的结论。基于此,提出智能制造驱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必须从产业内部调整劳动力结构与资本结构,从而打破劳动密集型产业路径依赖的政策建议。
- 许清清董培超路兰
-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介效应
- 劳资谈判博弈的演化路径与稳定策略被引量:5
- 2014年
- 文章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在劳资谈判力平衡与失衡两种状态下,劳资谈判双方的博弈策略,以及劳资谈判的不同演进路径和稳定策略。研究表明,在谈判力平衡状态下,劳资双方在大部分情况下最终会收敛于"合作"的博弈策略;在谈判力失衡的状态下,劳资双方在大部分情况下最终会收敛于"冲突"的博弈策略。
- 许清清张衔
- 关键词:劳资谈判
-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被引量:28
- 2019年
- 本文基于概念内涵廓清和内在关联分析,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更高阶的内在驱动力。在深入剖析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特征与掣肘因素基础上,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指出创新驱动和产业联动、提升创新环境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机制。进一步从厚植创新生态的土壤、培植创新生态的群落以及储存创新生态养分三个角度,提出了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
- 王小洁刘鹏程许清清
-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环境动力机制
- 数字融入与农民工幸福感:影响与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数字融入是消解农民工“数字鸿沟”的有效路径,对农民工幸福感的改善尤为重要。采用有序Logit模型,基于2018、2020两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分析了数字融入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融入程度越高农民工幸福感越强。进一步分析数字融入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发现数字融入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和社会资本来提升其幸福感。此外,从性别和教育水平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融入对男性群体和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正向影响效应更显著,有可能会扩大农民工不同群体之间的鸿沟。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政府应该重视提高弱势群体的数字融入水平。
- 张怡雯许清清江霞
- 关键词:农民工幸福感社会资本
- 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民工就业质量:契机与困境——基于CFPS 2018数据的多层模型分析被引量:4
- 2024年
-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注入了新动能,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新困境。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HLM模型从多层视角剖析了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揭示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各个维度的实际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宏观层面优化了就业结构,在微观层面促进了弱关系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显著改善了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尤其是在收入水平提升和劳动合同签订率方面;但也存在部分低收入农民工无法享受“数字收入红利”以及“灵活化”劳动合同的问题。数字经济对工作时间的影响表现出双向效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催生的新型职业岗位和劳动关系模式,也暴露出劳动保障缺失的制度漏洞。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数字经济会对具有某些特征的农民工群体产生偏向性,会加剧农民工内部的不平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 许清清王丽云江霞
-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民工就业质量多层线性模型
- 信任度、人力资本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的ESDA分析——基于山东省农村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基于山东省2013年11市农村家庭的截面数据,运用ESDA方法,研究了家庭信任度、人力资本与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之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信任度—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与"人力资本—金融资产配置合理性"双变量之间存在正全域空间相关性;而在局域空间分析中则显示两类双变量存在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多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呈现负的空间相关性。
- 李琳逯进刘鹏程许清清
- 关键词:信任度人力资本ESDA
- 资本跨区流动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2003~2016年的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本文基于2003~2016年的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与空间误差模型,从产业结构高级化、高效化、合理化三个维度分析资本跨区流动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来看,资本流动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与间接作用;但就异质性的七大城市群而言,资本流入以及流动性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与间接溢出效应的显著性不同。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许清清李振宇江霞
- 关键词:资本流动产业结构城市群
- 人口流动、工资变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基于2006-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人口流动、工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目前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并未明显地促进本地区和其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而西部地区则显著为正。相对于中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人口流入更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人口流动的经济效应存在工资传导机制,即人口流动会通过调节居民工资水平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概括说来,保证人口总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创新、完善工资薪酬体系、制定合理的流动人口机制均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进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 孙继国石铁华许清清
- 关键词:人口流动工资变化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