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舟

作品数:741 被引量:3,433H指数:2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0篇期刊文章
  • 11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8篇医药卫生
  • 15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7篇脑损伤
  • 145篇手术
  • 132篇外科
  • 109篇细胞
  • 107篇颅脑
  • 107篇胶质
  • 99篇肿瘤
  • 99篇胶质瘤
  • 70篇外科手术
  • 70篇颅脑损伤
  • 66篇颅内
  • 60篇显微外科
  • 53篇创伤
  • 49篇蛋白
  • 48篇脑胶质瘤
  • 46篇神经元
  • 45篇切除
  • 44篇基因
  • 40篇神经外科
  • 38篇手术治疗

机构

  • 692篇第四军医大学...
  • 5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成都军区昆明...
  • 7篇陕西省人民医...
  • 6篇爱丁堡大学
  • 6篇香港中文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西安市中心医...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3篇香川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西北核技术研...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日本香川大学
  • 2篇绵阳市第三人...

作者

  • 739篇费舟
  • 456篇章翔
  • 213篇刘卫平
  • 181篇张剑宁
  • 158篇付洛安
  • 129篇贺晓生
  • 101篇易声禹
  • 101篇李兵
  • 90篇蒋晓帆
  • 86篇梁景文
  • 80篇高大宽
  • 73篇王西玲
  • 72篇张磊
  • 70篇张志文
  • 67篇宋少军
  • 64篇王占祥
  • 60篇姬西团
  • 53篇甄海宁
  • 49篇王彦刚
  • 47篇顾建文

传媒

  • 139篇中华神经外科...
  • 100篇第四军医大学...
  • 3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8篇中华创伤杂志
  • 27篇陕西医学杂志
  • 2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9篇中华神经外科...
  • 18篇现代生物医学...
  • 17篇中华神经医学...
  • 16篇中国微侵袭神...
  • 1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3篇医学争鸣
  • 11篇中国危重病急...
  • 9篇中国耳鼻咽喉...
  • 9篇肿瘤防治研究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临床神经外科...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6篇2017
  • 43篇2016
  • 27篇2015
  • 26篇2014
  • 35篇2013
  • 26篇2012
  • 40篇2011
  • 58篇2010
  • 50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23篇2006
  • 28篇2005
  • 36篇2004
  • 37篇2003
  • 40篇2002
  • 50篇2001
  • 53篇2000
7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犬颅脑火器伤后Jun蛋白的早期表达及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Jun蛋白在颅脑火器伤后早期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在德国小口径步枪弹直接致犬颅脑火器伤模型基础上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脑损伤区Jun蛋白的表达 ,并记录脑组织含水量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中几乎无Jun蛋白表达 ,而实验组弹道挫伤区和震荡区的表达始于伤后 30min(P <0 0 5 ) ,1h明显表达 (P <0 0 1) ,6h达到高峰 ,12h后又逐渐下降 ,且挫伤区较震荡区的表达明显 (P <0 0 5 ) ,其与脑水肿的形成呈正相关 (r=0 899,P <0 0 1)。结论 颅脑火器伤后Jun蛋白早期反应性上调 。
武弋章翔费舟封亚平宋少军贺晓生刘卫平
关键词:颅脑火器伤免疫组织化学脑水肿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 0 1 /2 0 0 2 0 8由我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 7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疗效 .结果 :本组术后在住院期间内 (5 1 5d) 5 4例 (71 % )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5 2例获得随访 ,在随访期内 (0 .5 7.0a)治愈者占 1 7% ,显效 4 6 % ,好转2 3% ,无效 1 3% ,总有效率为 86 % ;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 。
甄海宁章翔张剑宁费舟王彦刚李兵王西玲梁景文
关键词:脊柱裂显微外科手术
二次脑损伤后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4mRNA的变化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后大鼠脑皮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 4(m Glu R4)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 SBI组、单纯 DBI组及合并 SBI组 .在 Marmarou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制成 SBI模型 ,于伤后 1,6 ,12 ,2 4和 72 h进行 HE染色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4亚型(m Glu R4) m RNA原位杂交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假手术组和单纯 SBI组阳性神经元数以及信号灰度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 ;与假手术组相比 ,单纯 DBI组和合并 SBI组 ,m Glu R4m RNA表达于脑损伤后 1h即有明显增加 (P<0 .0 1) ,单纯 DBI组在 6 h达到高峰 ,合并 SBI组于 12 h达到高峰 ,此刻与单纯 DBI组相比 ,合并 SBI组亦明显增加 (P<0 .0 1) .结论  m Glu R4参与了 DBI和 SBI的病理生理过程 。
白红民费舟章翔李志刚刘恩渝刘先珍梁景文
关键词:脑损伤病理生理MRNA
二次脑损伤神经细胞内游离Ca^(2+)、脑组织丙二醛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及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的发生机制。方法 :12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 DAI及合并 SBI(低血压与高热 )组 ,于伤后 0 .5、3、12、2 4和 72小时检测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 、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AI后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 超载明显 ,0 .5小时即有表达 ,12小时达高峰 ,持续至 2 4小时 ;在伤后同一时间点 ,与单纯 DAI组比较 ,DAI合并 SBI组 Ca2 + 含量明显增加 (P<0 .0 5 )。 DAI后自由基与血液粘滞性指标在伤后 3小时开始增高 ,2 4小时达高峰 ,72小时开始下降 ;与单纯 DAI组比较 ,DAI合并 SBI组丙二醛 (MDA)和血液粘滞性指标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单纯 DAI组 ;脑组织中 MDA含量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组织病理学改变 SBI较单纯 DAI重。结论 :神经细胞 Ca2 +超载是DAI及 SBI发生机制的关键 ,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也起重要作用。
费舟章翔王晓峰卢佩林刘先珍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二次脑损伤血液流变学
大鼠头颅侧向旋转对寰枕区结构及颈延髓轴索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寻找头颅侧向旋转对大鼠寰枕区致伤作用的形态学证据 .方法  SD大鼠 15只 (对照组 3只 ,损伤组 12只 ) .采用自制头颅旋转致伤装置 ,将损伤组头颅右向旋转90°,伤后 6 ,12 ,2 4和 72 h分批处死动物制脑切片 ,Glees-Marsland镀银和 NF6 8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神经轴索变化 .结果 旋转后大鼠寰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 ,延、颈髓小灶状出血 .伤后 6 h,延、颈髓神经轴索肿胀 ,轴缩球形成 ;轴索及轴缩球 NF6 8阳性染色 . 12~ 2 4h,轴索肿胀明显 ,轴缩球密度达高峰 ,NF6 8阳性更强 . 72 h,NF6 8阳性染色仍呈较强水平 .同时间比较 ,延髓轴缩球较多 ,而颈髓轴索肿胀则更突出 ,提示颈髓的损伤轻于延髓 .结论 头颅瞬间侧向旋转 ,通过剪力效应 ,造成延、颈髓神经轴索损伤 ;颈椎椎管由于限制了颈髓的移位 。
贺晓生章翔费舟
关键词:轴索损伤动物模型脑肿瘤
弥漫性脑损伤后低血压及高热对鼠脑血栓素 A_2 与前列环素代谢的变化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探讨二次脑创伤(如低血压与高热)后大鼠脑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变化及意义。方法:在Marmarou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采用抽血造成低血压,及高热形成二次脑创伤。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损伤组、单纯二次脑创伤组及脑损伤合并二次脑创伤4组。所有动物均实施同步生理监护,伤后4小时检测脑内TXA2与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伤后4小时,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损伤组TXB2及6ketoPGF1α含量无明显变化;单纯二次脑创伤组仅6ketoPGF1α含量升高(P<0.05);合并二次脑创伤组TXB2及6ketoPGF1α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TXB2/6ketoPGF1α比值下降。结论:原发脑损伤后,合并低血压与高热可使TXA2大量生成,通过引起脑血管痉挛及微血栓形成,增加脑微循环阻力,导致脑缺血、缺氧而加重原发性脑损伤。
费舟章翔易声禹PiperIRThomsonDMillerJD
关键词:脑损伤高热低血压前列腺素
面包海星皂苷-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MG增殖抑制的体外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面包海星皂苷-1(asterosaponins 1)对体外恶性胶质细胞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我们使用MTT、细胞周期分析、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了解面包海星皂苷-1对U87MG细胞的作用。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面包海星皂苷-1在很低的浓度(IC50=4.3μg/mL)就够引起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细胞的增殖抑制。当面包海星皂苷-1作用浓度为3.4μg/mL和4.3μg/mL时,U87MG细胞出现S期阻滞,而其浓度为10.0μg/mL时,U87MG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同时,出现的亚二倍体峰(sub-G1)随浓度和时间而增加。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形态观察显示出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结论:体外实验初步显示,面包海星皂苷-1可明显抑制U87MG细胞的增殖,并促其凋亡,具有显著的抗恶性胶质细胞瘤的药理作用。
程光张赟章翔汤海峰费舟李兵曹卫东高大宽
关键词:胶质细胞瘤增殖抑制凋亡
用Cre-Loxp系统构建人胶质瘤单链抗体噬菌体抗体库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构建人源性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方法 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细胞总 RNA,经逆转录后用套式 PCR分别扩增抗体轻链 Vκ 和重链 VH 基因 .分别构建 Vκ5 .5× 10 6,VH3.5× 10 6基因库 ,连接 Vκ和 VH构建单链抗体 (Sc Fv)基因库 ,并克隆入表达载体 p DNA5内进行重组 ,得到 Sc Fv噬菌体抗体库 .结果 表明经 Cre- L oxp5 11系统重组后 ,噬菌体抗体库库容量达到 6 .0× 10 8,测序证实抗体基因与人源性抗体基因数据库同源 .结论 利用 Cre- L oxp5 11胞内重组系统成功地构建了较大容量的人源性脑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为进一步筛选特异性人源性胶质瘤 Sc Fv奠定了基础 .
王彦刚章翔费舟李兵郭庆东刘先珍张永琴赵爱志
关键词: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单链抗体
胶质瘤临床诊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7年
胶质瘤又叫胶质细胞瘤或神经胶质瘤,其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治疗复杂且预后差,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中成年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5岁,中位生存期仅为14个多月,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
赵建辉胡世颉李兵费舟
关键词:胶质瘤
时间因素对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时间因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加以鉴定。利用反义寡核苷酸诱导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计算不同时间点的GAD65阳性细胞率。结果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染色可见神经球及分化细胞中分别有nestin、NF200、GFAP阳性细胞。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细胞率存在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F=702.93,P<0.05),LSDt检验表明除第7d与第9d无明显差别外,其余各时间点之间均有明显差别。其中第7天的分化率最高为87.60%±6.26%。结论本实验利用反义寡核苷酸序列特异性阻断了Hes1的表达,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向GABA神经元分化,并发现在诱导分化7d后分化率达到最高值。
刘卫平潘灏章翔费舟姬西团王剑博梁景文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分化GABA神经元
共7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