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新国

作品数:41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6篇手术
  • 5篇血管
  • 5篇黄斑
  • 4篇眼部
  • 4篇疏通术
  • 4篇探针
  • 4篇睑板
  • 4篇睑板腺
  • 4篇睑板腺功能障...
  • 4篇细胞
  • 4篇结膜
  • 4篇角膜
  • 4篇分子
  • 4篇病变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视网膜缺血
  • 3篇视网膜缺血再...

机构

  • 36篇胜利油田中心...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贾新国
  • 17篇陈春丽
  • 12篇王俊恩
  • 10篇王庆强
  • 8篇付青
  • 8篇张文波
  • 5篇翟彦君
  • 3篇马强
  • 3篇张静
  • 2篇牛膺筠
  • 1篇刘洪波
  • 1篇刘洪波
  • 1篇裴春英
  • 1篇赵有环
  • 1篇李莉
  • 1篇李莉
  • 1篇汪朝阳
  • 1篇周仲楼
  • 1篇周景才
  • 1篇赵培泉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山东省第十八...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大基础...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2009年
付青王俊恩贾新国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青光眼
显微探针疏通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显微探针疏通术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MGD伴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140例(28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热敷、睑板按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用显微探针进行睑板腺管疏通,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脂质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程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BUT均明显延长,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2周,1、2、3个月,观察组治疗后1 d,其睑板腺脂质性状评分及排出难易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1)。结论利用显微探针疏通术治疗MGD快速有效、经济实用。
王庆强张静贾新国张文波付青马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屈光状态及泪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屈光状态及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切联合组采用标准三通道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进行治疗,全视网膜光凝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全视网膜光凝组和玻切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玻切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高于全视网膜光凝组(P<0.05),玻切联合组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前后差值和泪液分泌试验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全视网膜光凝组(P<0.05);治疗前全视网膜光凝组和玻切联合组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玻切联合组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高于全视网膜光凝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屈光状态的改变,稳定泪膜功能。
张文波贾新国王庆强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屈光状态泪膜功能
儿童高眼压症与成人高眼压症患者长期随访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高眼压症和成人高眼压症患者长期随访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且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高眼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儿童组患者24例(48眼),年龄9~18岁;成人组患者30例(60眼),年龄21~66岁。对两组患者进行3~4a的随访,按照每个季度(4月为春节、7月为夏季、10月为秋季、1月为冬季)复诊监测患者不同季节下的视力、眼压、视盘C/D比值、视野变化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结果儿童组患者眼压水平与眼压波动幅度均大于成人组(均为P<0.05)。儿童组首诊门诊连续3次检测眼压≥21mmHg(1kPa=7.5mmHg)者48眼、≥30mmHg者17眼;成人组≥21mmHg者54眼(4例均单眼高眼压)、≥30mmHg者11眼。儿童组24h眼压高峰为早晨8∶00~10∶00,低谷为晚上22∶00~2∶00,眼压差为2.9~22.0(8.95±3.38)mmHg;成人组眼压高峰为夜间2∶00~4∶00,低谷为晚上18∶00~20∶00,眼压差为1.0~8.5(5.75±1.46)mmHg。儿童组患者的24h眼压峰值与谷值均明显受季节影响,冬天显著高于夏天(P<0.05);与成人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组患者四季眼压波动有差异,冬天显著高于夏天(P<0.05)。儿童组中男孩与女孩性别之间四季眼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中四季眼压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儿童组相比眼压差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3~4a,儿童组患者有1例发展为青光眼,其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视野出现鼻侧阶梯,且患者近视进展比较快;有12例眼压趋于下降,神经纤维层厚度未见明显变化,视野未见明显异常;成人组患者有2例发展为青光眼,其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视野出现鼻侧阶梯,有1例伴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结论儿童高眼�
陈春丽牛臣昌王俊恩王俊恩
关键词:转归
黄斑出血注气治疗后短期内黄斑裂孔1例
贾新国陈春丽
外伤后无虹膜无晶状体伴黄斑板层裂孔1例
陈春丽贾新国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氧化损伤诱导的人眼Müller细胞凋亡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抑制氧化损伤导致的Müller凋亡的可能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对培养的人眼Müller细胞系MIO-M1细胞采用Brd U标记法和MTT比色法观察正常及过氧化氢(H2O2)或葡萄糖氧化酶(GO)氧化损伤条件下0、0.01、0.1、1、10、30、100 U/m L EPO作用24、48、72 h后对Müller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加PI3K/PDK1/PKB(Akt)信号传导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Müller细胞增殖的变化;采用ELISA实验观察Müller细胞对EPO的表达和分泌;通过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体外不同条件培养下EPO对ERK1/2及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EPO有轻度促进Müller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培养条件下,Müller细胞自身不分泌EPO,0.4 mmol/L H2O2致Müller细胞损伤80%时,其培养液内EPO的表达量为正常培养液下的1.42倍;氧化损伤状态下,0.08 mmol/L H2O2或8 U/L GO作用Müller细胞24 h后导致其半数死亡且Akt信号通路激活;提前2 h加入外源性EPO后,发现30 U/m L EPO对抗氧化所致Müller细胞的损伤作用最明显;同时提前2 h加入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Akt信号传导通路的保护作用被阻断减弱。结论 EPO对体外正常培养的Müller细胞不具有促进增殖迁移作用;正常培养条件下Müller细胞自身不表达并且不分泌EPO,氧化损伤条件下Müller细胞自身可低分泌EPO;加入外源性EPO后,EPO可能通过Akt信号传导通路对H2O2损伤的Müller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陈春丽宋宗明贾新国周仲楼汪朝阳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MÜLLER细胞增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70、NF-κB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蛋白因子-κB(NF-κB)表达和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后者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h组。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70、NF-κB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6h,并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不明显。HSP70在再灌注后1h即有表达,随时间段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至再灌注后24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NF-κB的表达变化与凋亡细胞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节细胞的凋亡;HSP70和NF-κB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升高,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牛膺筠赵颖贾新国赵鲁新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热休克蛋白70
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中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三例被引量:4
1996年
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中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三例贾新国赵培泉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它可发生在白内障、青光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视网膜脱离等手术中或手术后,亦见于各种眼外伤和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尤以白内障手术中多见。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中...
贾新国赵培泉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手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以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 ,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 2 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3只 )和手术组 (2 1只 )。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 ,右眼为 b FGF治疗组 (玻璃体腔内注射 b FGF 2μg) ,手术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分为 0、4、8、12、2 4、4 8、72 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层组织中HSP70的表达及玻璃体腔内注射外源性 b FGF对其表达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无阳性细胞表达。缺血再灌注组中 ,缺血再灌注 0 h后即可见 HSP70的表达 [(2 0 .8± 4 .5 )个 /mm2 ],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至2 4 h达到高峰 [(111.2± 4 .4 )个 /mm2 ],随后阳性细胞递减 ,72 h时偶见阳性细胞。 b FGF治疗组 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 ,但在 8、12、2 4、4 8、72 h时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高 (P<0 .0 5 )。 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 HSP70的表达 ,外源性 b FGF能够增强 HSP70的表达。
贾新国牛膺筠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