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云
- 作品数:37 被引量:20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地震研究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邻区的地壳结构与地震关系初探被引量:17
- 1997年
- 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及天然地震反演结果给出了东经96°~108°,北纬32°~40°范围内的莫霍面埋深图,并讨论了莫霍面轮廓与中强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地壳厚度急剧变化。
- 周民都赵和云马钦忠钱家栋
- 关键词:地壳结构莫霍间断面青藏高原强震地震
- 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形态特征与地震被引量:22
- 1994年
- 总结26年来全国近百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发现可将以月均值为基本数据的地电阻率趋势变化形态分为5种类型,其中的3种类型属异常变化,它们有互不相同的定性、定量特征,并且与地震的关系也不相同:“漏斗”型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与强震相对应,“勺”型变化则与中强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斜”型趋势变化一般不对应地震.本文由受压岩石的实验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认为不同地电阻率趋势变化形态实际上反映了地下岩土层所处的应力状态不同:“漏斗”型反映了地下岩土层处于高应力状态;“勺”型反映地下介质处于中高应力状态;而“斜”型则反映地下介质的应力在松弛.所有这些认识对于中期地震预报是有用的.
- 赵和云
- 关键词:地电阻率地震
- 青海省共和7.0级地震前兆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 1997年
- 在共和地区简化的介质模型上,应用固液两相介质的本构关系,模拟计算了1990年共和7.0级地震的前兆特征.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介质状态分布、扩展变化与共和地震前可靠异常的时空分布规律大体相似.由此得知,共和地震的孕育经历了大面积弹性变形—早期的非弹性膨胀—西宁周围地区的应变软化与弹性恢复—震源附近高密度地体的非弹性膨胀—发震等过程.可以看出,它既不是一个简单的裂隙发育贯通过程,也不是孕震区非弹性体积膨胀、进水过程,而是介质多种状态此起彼伏的复杂进程,其具体程式受震源及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所决定.由此得出,不同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环境不可能相同,其前兆显示的时空分布规律也必然不同.
- 赵和云梁子彬李炳乾李炳乾
- 关键词:地震地震前兆数值模拟
- APE理论与地电阻率前兆被引量:23
- 2000年
- 介绍了含裂隙介质的APE理论 (anisotropicporo elasticity) .根据APE理论 ,对裂隙膨胀提出了新的看法 ,认为当岩石不产生大量破裂时 ,裂隙的扩张和闭合是互为依存、彼此平衡的 .用笔者建立的裂隙方向性集中体积模型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张量表达式 ,研究了应力场导致裂隙纵横比变化与地壳岩石电阻率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即使地壳岩石的平均体应变很小或不产生新的裂隙 ,也可以出现电阻率大的突变 .电阻率的正负变化及其量值都与裂隙纵横比及分布的方向有关 .这一结果适用于对离震源区较远的场兆的解释 。
- 阮爱国李清河赵和云
- 关键词:地电阻率地震预报地震前兆
- 孕震过程中冲流电位地电异常的理论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分别计算了具有对称压力源分布的水平层状半空间介质模型和各向异性裂隙模型的地表冲流电位异常 .结果表明 ,本文所采用的模型计算出来的地表冲流电位异常最大值的量级是合理的 ,其幅度最大约为几百毫伏 ;异常范围随地下各向异性强烈程度而变化 .同时 ,在计算地表冲流电位异常时引入了各向异性裂隙的概念 ,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实际观测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矛盾 .
- 朱涛赵和云
- 关键词:地震地电异常孕震
- 强震多种前兆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 杜学彬薛顺章张新基赵和云李步云等
- 该课题把多种前兆观测与强震发震机制和主要活构造结合起来,结合理论和实验,系统研究了短临异常特征及相关问题。发现异常集中在地壳薄弱部位,强震周围短临异常显示出与活构造和发震机制有明显关系的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异常时空演化依赖...
- 关键词:
- 关键词:强震短临异常特征地震异常地震预报
- 景泰6.2(Ms)级地震地电阻率变化特征被引量:6
- 1992年
- 本文讨论了景泰6.2级地震,400km范围内有关11个地电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得到如下结论:1)武威、定西和水丹地电台在本次地震前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2)中、强地震前地电台能否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与分布于震源区内、外的深大活断裂、强烈活断层以及发震应力场有关;3)临震前地电阻率变化时-空特征表明本次地震可能是NNW向(或与该方向大致相同)应力场短期内作用增强诱导发生的,并且震源断层北盘起了主导作用。
- 杜学彬赵和云陈宝智郭惠敏
- 关键词:地电阻率应力场地震震级
- 兰州地震研究所地电场预报地震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 2000年
- 赵和云
- 关键词:地电场地震预报
- Pb-PbCl_2固体不极化电极在地电场观测中的作用和效能被引量:9
- 1998年
- 从二个方面讨论了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在地电场观测中的效能和地震预报中的作用。一方面,由地电场的基本规律衡量了兰州、天祝用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所得到观测资料的性质,认为观测量中绝大部分为地电场物理量,其中对地电场的快速变化(大地电场)记录的真实可靠;对缓慢变化(自然电场)除地下真实的变化外,还可能叠加有微小的电极电位漂移。不过这种漂移远比铅电极小得多,约15天小于1.5mV/km。另一方面,在兰州、天祝使用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观测的2~3年期间,发生了永登5.8级地震和天祝5.4级地震。永登5.8级地震前,兰州、天祝台观测到地电、地磁日变形态崎变和突变,表明震源处有电磁辐射扰动;天祝5.4级地震前,由于天祝台与震中同处一条话动断裂,与断层垂直的测线上出现了明显的自然电位增大异常。所有这些观测结果表明,Pb-PbCl2固体不极化电极的使用可以推动地电观测与应用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 赵和云阮爱国梁子斌杨荣
- 关键词:地电场地电异常
-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结构被引量:2
- 1996年
- 利用重建动力学相空间的方法,对唐山地震前后其周围几个台站及山丹地电台1990年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关联分维、李雅普诺夫指数及复杂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电阻率时间序列具有分维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其吸引子维数在2.5左右。由复杂度的计算结果得知,地电阻率变化远比其它已知的标准奇怪吸引子复杂。
- 梁子斌赵和云蔡红卫
- 关键词:地电阻率分数维时间序列相空间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