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鸿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1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3.8%(28/64),小动脉闭塞型15.6%(10/64),心源性脑栓塞型3.1%(2/64),其他原因型25.0%(16/64),原因不明型12.5%(8/64)。中老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4.0%(66/150)、小动脉闭塞型30.0%(45/150)、心源性脑栓塞型8.0%(12/150)、其他原因型4.0%(6/150)、原因不明型14.0%(21/150)。TOAST分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青年组其他原因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等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组在脑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在糖尿病史、脑卒中史、男性比率方面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相对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胡珏赵志鸿
- 关键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
-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致脑梗死临床及影像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动脉夹层致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对7例DSA证实的自发性脑动脉夹层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血管超声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3~52岁,平均年龄42.9±6.6岁。1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无常见危险因素。6例首发症状有患侧头部或颈部疼痛,2例在脑梗死之前有TIA发作,4例前循环受累主要表现偏瘫、1例伴发作性右眼视物模糊,3例后循环受累,2例表现为头晕、言语不利,1例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例行头颈部CTA示血管重度狭窄,可见局限性扩张。1例行颈椎MRI示右椎动脉线样充盈缺损及双腔征。动脉夹层分别位于颈内动脉颈段(3例)、岩段(1例)、椎动脉V2段(2例)、椎动脉V4段(1例)。DSA主要表现为管腔重度狭窄呈线状或伴局限性扩张、动脉闭塞、夹层动脉瘤、节段性狭窄伴远端动脉夹层形成(线珠征)。2例予抗血小板聚集、5例予抗凝治疗。入院时NIHSS评分为0~9(2.9±3.3)分;出院时NIHSS评分为0~6(1.1±2.3)分;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及死亡,MRS评分5例0分,1例1分,1例2分。结论自发性脑动脉夹层所致脑梗死发病年龄较轻,多无常见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伴患侧头部或颈部疼痛,DSA是诊断的金标准,MR/CTA联合血管超声检查有助于确诊。早期诊断有助于识别风险,合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预后较好。
- 胡珏赵志鸿陈海
- 关键词:脑动脉夹层脑梗死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和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为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自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手术治疗的65例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80ml^120ml之间)患者,分为微创穿刺组(34例)和传统开颅手术组(31例),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病死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穿刺组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组(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而病死率低于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赵志鸿高小平梁辉袁荣峰胡美伦谢春宋治
- 关键词:穿刺术
-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37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343)和未破裂组(n=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χ2分析及t检验示年龄、吸烟、饮酒、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部位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青年(OR=1.437,95%CI=0.542~3.813)、老年(OR=1.083,95%CI=0.619~1.895)、中等动脉瘤(OR=1.764,95%CI=0.611~5.096)、前交通动脉瘤(OR=2.839,95%CI=1.238~6.509)、后交通动脉瘤(OR=1.102,95%CI=0.624~1.944)、高血压(OR=1.04895%CI=0.585~1.877)、饮酒史(OR=1.286,95%CI=0.503~3.290)。结论青年、老年、高血压、饮酒史、中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
- 蒋恒赵志鸿高小平梁辉任毅张欢游伊伦汪洋王昕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治疗24 h内血小板活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 2019年
- 急性脑梗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确证有效的开通闭塞动脉的急救措施,桥接治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机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残余血管狭窄。已知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溶栓/桥接治疗后导致血管再通后再闭塞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溶栓后24 h内禁止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使一部分残余动脉狭窄患者发生了动脉再闭塞。本文针对血小板活化机制及近年来关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桥接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在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24 h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李雪梅赵志鸿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小板活化静脉溶栓抗血小板治疗
- 变异型Dandy-Walker畸形1例报告
- 2010年
- 赵志鸿胡珏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SAH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均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CSF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后治疗组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疗效显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认知功能。
- 罗凌芳季永侠赵志鸿袁荣峰
- 关键词:脑脊髓液分流术
- 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27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周琳胡美伦赵志鸿
- 关键词:脑疾病误诊
- 神经性肌强直10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神经性肌强直在临床表现、电生理、组织活检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方法对10例确诊的神经性肌强直患者,均行电生理、血心肌酶学和神经肌肉病检等检查,并予苯妥因钠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者肌电图均可检出自发性持续性的运动单位放电活动,8例心肌酶学正常,2例CK轻度增高,10例肌肉活检均见散在肌纤维萎缩,9例神经活检正常,1例可见节段性脱髓鞘;10例患者予苯妥因钠等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神经性肌强直是一种罕见的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活动综合征,充分了解其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治。
- 葛亮高小平肖波梁辉胡美伦赵志鸿谢春
- 关键词:肌强直
- 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且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按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微创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及m 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及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疗效确切,可恢复颈动脉畅通,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 赵志鸿任毅张欢高小平梁辉
-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