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总

作品数:16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人工林
  • 4篇桤木
  • 4篇米老排
  • 4篇川滇桤木
  • 3篇生长量
  • 3篇米老排人工林
  • 2篇幼林
  • 2篇马尾松
  • 2篇霉变
  • 2篇皆伐
  • 2篇皆伐迹地
  • 2篇迹地
  • 2篇伐桩
  • 1篇定向刨花板
  • 1篇亚热带
  • 1篇营养袋
  • 1篇优树
  • 1篇优树选择
  • 1篇幼林生长
  • 1篇幼苗

机构

  • 15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16篇赵总
  • 6篇贾宏炎
  • 5篇安宁
  • 5篇庞圣江
  • 3篇曾冀
  • 3篇郭文福
  • 3篇李忠国
  • 3篇杨保国
  • 3篇郝建
  • 2篇蔡道雄
  • 2篇唐继新
  • 2篇谌红辉
  • 2篇刘福妹
  • 2篇李运兴
  • 2篇苏建苗
  • 2篇张培
  • 2篇李洪果
  • 2篇张兆国
  • 2篇刘士玲
  • 1篇李武志

传媒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竹子研究汇刊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林业调...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椎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开展基于近自然化森林经营技术的红椎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为解决长期困扰红椎人工林的生长质量差、林分稳定性低及经营成本过高等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凭祥热林中心林区3种林分(红椎人工林、针阔人工混交林及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红椎天然更新进行了调查,并采取室内试验方法对红椎种子萌发进行测定,通过多元回归统计及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红椎在所有林分中更新频度及密度均超过其他树种,在针叶树人工林下红椎更新最差,更新密度为625株/hm^2,而在针阔混交林下更新密度相对较低(3 673株/hm^2),在红椎人工林下更新最好(21 231株/hm^2);林分中凋落物层厚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红椎更新的重要环境因子,红椎更新密度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当与母树的距离S≤5 m时红椎出现更新不良,周围仅出现7.5%的更新幼苗。经红椎种子萌发试验测定,马尾松未分解凋落叶水浸液质量比为1∶10时,对红椎种子发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试验结果说明草本盖度、凋落物层厚度和凋落叶中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及母树的缺失可能是导致红椎在针叶树人工林下更新不良的主要原因。
赵总赵总贾宏炎蔡道雄庞圣江安宁
关键词:红椎人工林化感物质
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竹定向刨花板防霉效果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酚醛树脂竹定向刨花板PF-OBSB及脲醛树脂竹定向刨花板MUF-OBSB和原竹材采用防霉剂分别作表面处理、内部处理及未处理三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法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处理方法情况下防霉剂对竹定向刨花板防治效力的差异大小,并找出试件霉变面积与时间关系的规律,最终得出最佳的处理方式,从而更有效的对竹材进行防霉。
赵总郑忠然贾宏炎
关键词:表面处理霉变
川滇桤木与藏柏人工林分生长量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对玉溪市大山和大栗园川滇桤木和藏柏人工林分进行生长量调查.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差异显著,川滇桤木生长量明显高于藏柏.说明川滇桤木在干旱瘠薄、土壤地力较差的立地条件下比藏柏生长好,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特点.
赵总张兆国唐兴联段学耘
关键词:川滇桤木藏柏生长量
川滇桤木育苗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最适合川滇桤木育苗的规格营养袋。[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4种规格的有底和无底营养袋育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川滇桤木适宜采用10cm×11cm的无底营养袋育苗。[结论]该研究为川滇桤木大规模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赵总张兆国
关键词:川滇桤木营养袋育苗高生长
珍贵热带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刘志龙杨锦昌贾宏炎卢立华郭文福谌红辉李运兴曾冀郝建于浩龙赵总马跃陈健全
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AFYBB2011005-8。起止日期: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经费:31万元。立项背景:该研究着眼于中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时期对林木种...
关键词:
关键词:苗木培育施肥造林技术
立地条件对川滇桤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立地条件不同设置样地,对样地内生长的5年生川滇桤木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进行测量,选择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对川滇桤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水湿条件在促进川滇桤木生长方面作用明显。
赵总张兆国谢德兵张玉娟李祖智
关键词:川滇桤木生长量标准木
大青山林区米老排人工林伐桩萌芽更新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以33年生米老排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30cm、3050cm)及伐桩高度(≤5cm、520cm)对其萌芽植株数量、胸径及高度等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的伐桩基径级之间,30
庞圣江张培刘福妹赵总杨保国刘士玲
关键词:米老排伐桩萌芽更新人工林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唐继新贾宏炎曾冀李忠国庞圣江郝建赵总
关键词: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
红锥种子雨土壤种子库与幼苗更新动态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红锥母树种子雨、土壤种子库及幼苗更新的动态,以期探究其更新制约因素及机制。【方法】采用样线法布置种子雨收集器,分别收集2017、2018年的红锥种子雨和落叶,统计分析不同散种期的种子雨密度、质量、总量及落叶量。同时在母树林下的土壤中设置小样方,对枯落物层、0~5 cm腐殖层和5~10 cm土层取样,统计计算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完整种子数量,并在室内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能力。2018年5月,在母树的各取样点附近设样方,调查幼苗的更新情况。【结果】1)红锥种子雨从9月中旬持续至12月下旬,集中散种期为10—11月。2017年为种子大年:种子产量高,种子雨密度为(480.97±11.61)粒·m-2;种子质量好,完整种子数(433.86±12.65)粒·m-2,占种子雨总量90.20%±1.09%。2018年为种子小年:产种量低,种子雨密度为(126.37±12.04)粒·m-2;种子质量差,完整种子数(45.54±11.47)粒·m-2,约占种子雨总量36.04%±0.95%。2)2018年4月的土壤种子库主要源于2017年的种子雨,种子库平均密度为(360.09±10.43)粒·m-2,完整种子数(215.13±10.04)粒·m-2,占种子库总量的59.74%±8.56%。经室内发芽试验测定,种子库中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平均为28.53%±7.50%。自然萌发前,约(61.38±18.57)粒·m-2种子具有发芽能力;将种子埋于林下土壤保存至2019年4月时,发芽率降为2.85%±0.86%,约(8.59±1.90)粒·m-2种子具发芽力。种子库中63.79%±3.55%的种子分布于枯落物层。3)红锥当年生幼苗的更新频度平均为16%,林下更新的78株幼苗仅11株存活。其中,阳坡的母树更新幼苗数量明显大于阴坡,阳坡的幼苗出现频度为40%,阴坡的为0。【结论】红锥种子雨扩散动态与落叶散落过程一致,其种子库垂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大部分种子落入枯落物层;种子发芽率及当年生幼苗存活率低,即使在种子大年后仍难以实现幼苗的建成。因此,种子发芽率低及�
赵总赵总刘勇田祖为贾宏炎安宁
关键词:红锥种子雨土壤种子库母树幼苗更新
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林密度调控效应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分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上差异显著;但各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苗处理提高林分平均生长水平和减小林分径阶分化程度的作用明显。(2)间苗抚育林分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与密度呈负相关;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第2年,间苗抚育林分出现在第2~4年。前5 a为种子更新林径向生长的旺盛期,间苗抚育保留合理密度对林分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3)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2~3年相交,而间苗处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仍未相交;林分优势木前5 a的高生长处于旺盛期。(4)未间苗抚育和间苗抚育的林分径阶分布类型不同,前者呈倒J型分布,后者近似正态分布,间苗处理改变林分径阶分布的类型、峰值和分化程度作用明显。(5)在间苗抚育后第3.5年,密度较低林分的平均生长量优于密度较高处理林分。(6)充分利用米老排种子成熟期、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通过科学的采伐期、采伐方式、迹地剩余物清理方式和迹地更新林的间苗抚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和促进其更新林的生长。
唐继新雷渊才曾冀李忠国李武志农良书赵总
关键词:米老排皆伐迹地种子幼林生长密度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