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燕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肝癌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体外
  • 3篇肿瘤
  • 2篇杀伤
  • 2篇树突细胞
  • 2篇体外诱导
  • 2篇人肝
  • 2篇人肝癌
  • 2篇人肝癌细胞
  • 2篇肝癌细胞
  • 2篇癌细胞
  • 2篇MAGE-1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赵燕
  • 5篇孙瑞霞
  • 5篇叶胜龙
  • 5篇汤钊猷
  • 4篇郑宁
  • 3篇刘彬彬
  • 3篇贺平
  • 2篇薛琼
  • 1篇樊嘉
  • 1篇陈洁
  • 1篇许迅辉
  • 1篇邱双健
  • 1篇吴志全
  • 1篇刘康达
  • 1篇贺建宇
  • 1篇王鲁
  • 1篇陈敏
  • 1篇孙惠川

传媒

  • 2篇2000全国...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AGE-1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杀伤人肝癌细胞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相关抗原基因 MAGE-1转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体外诱导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探讨基因工程DC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能力及其作为新型肝癌瘤苗的可能性。方法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含MAGE-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经包装后转染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培养的DC, Western blot方法鉴定MAGE-1基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转染及对照组DC体外诱导的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计算杀伤率。结果 构建了一种含MAGE-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LMSN并转染了从人PBMNC中诱导培养的DC。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外源MAGK-1基因在转染DC中的表达。 LMSN转染DC体外诱导的淋巴细胞在效靶比10:1的情况下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78.9%± 3.6%,LXSN转染DC诱导的杀伤率为34. 7%±4.3%,而未转染DC诱导的杀伤率为3.9%±21%。三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肿瘤相关抗原基因MAGE-1修饰的DC可在体外诱导出较强的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提示这种基因工程DC可能具诱导特?
刘彬彬叶胜龙贺平郑宁赵燕孙瑞霞汤钊猷
关键词:树突细胞MAGE-1体外诱导
原发性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通过对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了解肝癌与机体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增强TIL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取我所2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测定,并以裸鼠为实验动物,观察TIL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经rIL-2体外扩增后,大多为成熟的CD3+T细胞,百分比为86.31%±13.08%,CD4+/CDS+的比率小于1。TIL中CDlla阳性细胞比例为7454%±16,93%,而LAK细胞的CD11a阳性细胞比例为26.72%±15.7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观察到TIL的抗肿瘤作用。结论:1)肝癌TIL有肿瘤导向的相对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参与TIL杀伤肿瘤细胞;2)TIL易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为TIL杀伤活性强的因素之一。
陈敏叶胜龙吴志全樊嘉邱双健孙瑞霞薛琼郑宁赵燕汤钊猷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肝癌生物学特性
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鉴定及内吞能力观察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观察其形态、表型、内吞及递呈抗原能力,为树突状细胞在肝癌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 G M C S F、 I L4 的诱导下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及变化,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F A C S观察其表型特征, M L R检测其抗原递呈能力, H R P内吞实验检测其群体内吞能力。结果 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具典型的形态及表型特征,较巨噬细胞更强的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其群体的内吞能力约在培养第 5 天达高峰,之后有明显下降。结论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可获取较大量的、高纯度的、具较强抗原递呈能力的树突状细胞,在其具有活跃的内吞能力时,以合适的肿瘤抗原致敏可望成为肝癌生物治疗的崭新手段。
刘彬彬叶胜龙贺平郑宁孙瑞霞赵燕汤钊猷
关键词:树突细胞抗原提呈
β干扰素抑制肝癌肿瘤生长和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α干扰素(IFN-α-1b)对肝癌肿瘤生长及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检测 IFN-α对肝癌细胞株 SMMC7721、BEL-7402、BEL-7405、MHCC97、血管内...
王鲁汤钊猷薛琼孙惠川陈军高冬梅赵燕陈洁
文献传递
BCG可增强LAK细胞对荷瘤裸鼠的抗癌作用
1998年
以LAK细胞为基础,在体外LAK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各种不同的免疫调节剂,可增加LAK活性,已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兴趣[1]。但尚无BCG对人LAK细胞以及表型影响的报道。本研究就以BCG为免疫调节剂,诱导肝癌患者LAK细胞,并观察其表面标志以及相应亚群...
孙瑞霞刘康达顾梅秀许迅辉赵燕贺建宇叶胜龙
关键词:LAK细胞肝肿瘤BCG免疫调节剂
MAGE-1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杀伤人肝癌细胞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相关抗原基因 MAGE-1转导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人肝癌细胞株 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探讨基因工程 DC 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能力及其作为新型肝癌瘤苗的可能性。方法:用基因工程手段构...
刘彬彬叶胜龙贺平郑宁赵燕孙瑞霞汤钊猷
关键词:MAGE-1树突状细胞瘤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