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运才
- 作品数:70 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氮位取代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杀菌中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的氮位取代的苯基吡咯类化合物,该苯基吡咯类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菌性,能够用于制备具有高选择性杀菌的杀菌剂。并且本发明中合成路线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合成成本,不会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造成生态环境的...
- 王子时路运才吴鹏冲李丽高金胜
- 文献传递
- 一种具有控温功能的种子萌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控温功能的种子萌发装置,包括控制箱和培养箱,培养箱设置于控制箱顶端,控制箱顶面板与培养箱的底面板均为导热板;控制箱由隔板分隔出水箱和控制仓,控制仓内设置有控温器,水箱内具有与控温器电连接的加热棒;...
- 刘冠路运才李丽邹恩悦王姗姗
- 文献传递
- 玉米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和应用
- 路运才
- 技术性能指标:拥有玉米抗低温拌种剂和叶面喷施肥2项专利,玉米在低温条件下发芽率提高10%以上,增产10~20%。采用三系配套不育化制种技术使亲本种子纯度达到100%,杂交种纯度98%以上。采用北接南植技术,玉米大斑病和丝...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播种方法病虫草害防治
- 转基因甜菜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8年
- 系统论述了转基因甜菜植株的培育、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等研究进展,并对甜菜转基因上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路运才
- 关键词:转基因甜菜目的基因再生植株
- 玉米和黑麦草漆酶基因的克隆和系统发育分析及玉米水分胁迫下基因表达研究
- 本研究利用基因同源序列克隆技术、cDNA-AFLP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一方面,进行黑麦草和玉米漆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另一方面,对水分胁迫条件下4个玉米自交系材料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与玉米抗旱相关的功能基因,...
- 路运才
- 关键词:基因克隆水分胁迫基因表达
-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与思考被引量:1
- 2022年
-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涉农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该文分析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 徐利剑孙艳春路运才
- 关键词: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植物保护农业教育
- 甜菜多倍体品种和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 该研究应用形态标记、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目前生产上正在使用的15个多倍体甜菜品种及11份骨干亲本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鉴定,筛选出了具有较高多态性和较好区分能力的RAPD随机引物,利用UGMA法建立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图.同...
- 路运才
- 关键词:甜菜多倍体经济性状RAPD标记系统发育
- 文献传递
- 电子辐照对水稻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探讨低剂量电子射线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并解析其相关生理机制。用0~50 Gy范围内的5个剂量辐照‘绥粳4号’水稻种子,以土壤和营养液2种方式培养幼苗,统计出苗率,并在分蘖期对相关农艺性状、部分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较低剂量辐照(〈10 Gy)对水稻出苗率无明显不良影响,较高剂量(30 Gy和50 Gy)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土壤培养时的半致死剂量约为50 Gy;6 Gy辐照对水稻株高和丙二醛含量具有促进作用;6~30 Gy辐照对土壤培养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促进作用。不同辐照剂量间差异呈极显著。2种培养方式对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营养液培养时植株生长良好,部分缓解了电子射线对水稻生长及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
- 斯琴图雅张郑伟王强梁宏斌路运才
- 关键词:水稻电子辐照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
- 外源硅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黑龙江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源硅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硅处理后,供试水稻品种的株高和生物产量均显著增加。低温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硅使北稻4号和垦稻21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4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则下降。说明外源硅可以有效提高水稻防御低温胁迫的能力。
- 路运才王淼杜景红黄雅曦孙阎
- 关键词:硅低温胁迫幼苗生长生理特性
- 苯基吡咯类杀菌剂的设计合成及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为寻找新型吡咯类农药,基于杀菌剂氟咯菌腈设计合成了21个苯基吡咯类化合物,在吡咯环上引入甲基基团,其目的是探究N位取代基对该类化合物活性的影响.通过1H NMR、FTIR、单晶X射线衍射、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和熔点测定等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并通过挥发法培养得到16个目标化合物的单晶结构.5种病原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10 mg/L浓度条件下,4-(2-氯苯基)-1H-吡咯-3-腈(4b),4-(2-溴苯基)-1H-吡咯-3-腈(4c),4-(2-(三氟甲基)苯基)-1H-吡咯-3-腈(4d),4-(2-氯-3-氟苯基)-1H-吡咯-3-腈(4g),4-(2,3-二氯苯基)-1H-吡咯-3-腈(4h)对4种病菌表现出较好甚至高于阳性对照的抑菌效果,其中化合物4g在1 mg/L浓度条件下对3种病菌的抑制效果仍达到80%以上,而氮位甲基取代的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专一的抑菌活性.为了开发出更有效的抗水稻纹枯病菌化合物,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20个化合物的水稻纹枯病菌活性进行初步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CoMFA模型(q^(2)=0.503,r^(2)=0.974),展现了良好的预测能力,为后续该系列化合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 徐洪亮苏静王子时侯晨忻吴鹏冲邢月李香帅朱晓磊路运才徐利剑
- 关键词:杀菌剂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