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患者
  • 2篇自身抗体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恶性肿瘤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淤
  • 1篇血淤证
  • 1篇脂质
  • 1篇脂质过氧化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病毒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作者

  • 4篇连祺周
  • 2篇彭宣宪
  • 2篇王三英
  • 1篇熊尚全
  • 1篇庄建良
  • 1篇夏建川
  • 1篇吴亚君
  • 1篇李祺福
  • 1篇柳珑
  • 1篇林松波
  • 1篇王琳
  • 1篇陈健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采用恶性肿瘤患者IgG类自身抗体研究p62的抗原性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p6 2不同区域的抗原性。方法 :取p6 2全长重组子及克隆其不同区域的 3个重组子进行表达和纯化。以各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 ,建立检测IgG类抗p6 2自身抗体的ELISA技术。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抗p6 2各片段自身抗体阳性率以抗p6 2 1为最高 ,抗p6 2 3次之 ,抗p6 2 2最低 ,3者均低于抗全长p6 2。抗全长p6 2的阳性率与抗p6 2 1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而与抗p6 2 2和抗p6 2 3均有非常显著差异。除肺癌外 ,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和乳腺癌患者的 3个抗原片段的自身抗体的叠加阳性率均低于全长p6 2。结论 :p6 2的抗原性主要位于p6 2 1,但其结构的完整性对维持其抗原性具有重要意义。
王三英连祺周吴亚君彭宣宪张建营
关键词:恶性肿瘤IGG类自身抗体P62抗原性
恶性肿瘤患者的抗Koc自身抗体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为了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抗Koc自身抗体,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在优化重组Koc表达和提纯条件的基础上,以重组Koc为包被抗原,采用所建立的检测IgM、IgG、IgA类抗Koc自身抗体的ELISA技术。结果:发现抗Koc的阳性率与恶性肿瘤的类型有密切关系,以肝癌、直肠癌和肺癌较高,胃癌居中,而食道癌最低,其中后者与健康对照无明显差异。以IgM、IgG、IgA中任一类Ig抗Koc对阳性为抗Koc阳性标本,肝癌、直肠癌和肺癌的阳性率均分别>50.0%,胃癌为25.5%,食道癌为15.8%,均明显较单一阳性率为高。结论:提示Ig类型抗体同步检测对于提高阳性率具有重要意义,抗Koc不失为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良好新指标。
王三英柳珑王琳连祺周李祺福彭宣宪
关键词:恶性肿瘤肿瘤相关抗原ELISA
人类逆转录病毒的长末段重复序列(HRTVLTR)的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
2001年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肺腺癌很容易发生转移 .实验以 17例肺癌 (5例肺腺癌、1例腺鳞癌、7例肺鳞癌及 4例小细胞末分化癌 )的原发灶、癌旁正常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为材料 ,采用PCR及非放射性标记的 RNA斑点杂交分析 L TR在基因组的存在及其表达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 :LTR序列在 17例肺癌病人的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的基因组中普遍存在 ,L TR致肺癌转移与其插入基因组中无关 ;L TR致肺癌转移与其表达增高有关 ,而且其高表达与小细胞肺癌的转移无关 ,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提示 L TR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过程 .
连祺周庄建良路刚夏建川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肺癌转移肺腺癌MRNA差异显示技术
血管疾病血淤证不同阶段相关因子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血淤证不同阶段血液系统及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改变。方法以脑血管硬化为血淤前期 ,急性脑梗塞为急性血淤期 ,脑卒中恢复期为慢性血淤期 ,分别观察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活性因子(tPA、PAI、PGFlα、TXB2、ⅧR:Ag、Fn)、抗脂质过氧化 (SOD、GSH、CAT、MDA)和微量元素 (Cu ++、Fe ++、Se ++、Zn ++)变化。结果①血淤前期脑血管硬化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球压积、血沉K值增高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脑血管硬化患者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增高 ,VOT后tPA活性增高、PAI活性降低。②急性血淤期以“痰”、“淤”为主的气虚血淤证 ,风痰血淤证 ,痰热腑实证 ,其纤溶系统活性下降 ,以tPA活性下降尤为显著 ;阴虚风动和肝阳上亢 ,其PGFlα下降显著 ,PGI2-TXA2 系统紊乱。③慢性血淤期患者中 ,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及气虚血淤证MDA含量显著增高 ,而SOD、GSH含量明显降低。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风动证CAT含量明显降低。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淤证血清硒含量显著降低 ,且与GSH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淤证血清锌含量降低 ,且阴虚风动证血清铜降低 ,气虚血淤证则血清铁含量明显增高。结论脑血管病血淤证存在血淤前期、急性血淤期和慢性血淤期不同?
熊尚全连祺周陈健林松波郑恬欣
关键词:血管疾病血淤证血液流变学纤溶系统脂质过氧化微量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