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寿平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博罗县2008—2013年艾滋病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博罗县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和特征,探讨艾滋病防治对策.方法 依据博罗县2008-2013年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人口分布、传播途径及样本来源等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博罗县2008-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146例,死亡28例,疫情呈增长趋势,报告病例以20~44岁青壮年为主,共102例(69.86%);地区分布广泛,以本县户籍人居多,共88例(60.27%),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接触123例(84.25%),其他就诊者检测报告44例(30.14%).结论 博罗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主要与人员流动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流动人口监管和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同时积极开展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郑秀红邓寿平李莉花
-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
- 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分析博罗县近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制订今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博罗县5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5年中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博罗县近5年中传染病发病全部为乙、丙类,且绝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应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染病、狂犬病、艾滋病等的预防控制为重点。
- 邓寿平杨科明游良珍
-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
- 珠江水系主干东江博罗县段水源水质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了解东江博罗县段水源水质状况.方法2000~2004年调查东江博罗县段上下游水源水质状况,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博罗县段东江水基本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仅铁含量超标率为20%,硝酸盐氮超标率为100%.结论东江博罗县段水源主要受有机物污染,在卫生防护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待加强.
- 杨科明刘向宣邓寿平
- 关键词:水净化水污染珠江水系
- 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用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了解暴露人群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一步推广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方法将狂犬病暴露人群根据其暴露程度分别采用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仅注射狂犬病疫苗。对这两组人群在首针免疫后3d及全程免疫15d后的体内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抗体阳性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狂犬病预防的人群,其首针疫苗注射3d后的抗体阳性率为91.1%,全程接种15d后的抗体阳性率为98.8%,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3%;单纯使用狂犬病疫苗,相应时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95.2%,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1%。两者抗体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使体内更早出现抗狂犬病病毒抗体,全程接种后抗体阳性率也高于单纯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群。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 邓寿平杨科明刘向宣詹发清童琼花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疫苗
- 广东博罗县2001~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博罗县狂犬痛流行特点和发病因素,进一步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方法 收集2001~2006年6年来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病例的分布、被伤情况及防治情况等.结果 2001~2006年,全县共报告病例4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博罗县西部一带,男性发病占75.6%,12岁以下儿童占31.7%,发病者主要为农民和农村儿童,季节性分布不明显,发病者以Ⅲ度咬伤占了较大部分,绝大部分发病者受伤后对伤口未作规范有效的消毒处理,其中37人未进行狂犬疫苗注射,所有人均未进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结论 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狂犬病防治知识在农村地区宣传不深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等是博罗县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以上各方面的管理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 杨科明邓寿平曾文辉
-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 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观察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广东省广宁县和博罗县2~7岁人群中免疫后的安全性。方法研究者主动观察疫苗接种后30min,6、12、24、48、72h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并记录在疫苗接种日记卡上,通过主动报告和定期随访的形式收集4天~4周期间的异常反应情况。结果共接种观察了2974名适龄儿童,发生疫苗接种不良事件378例,异常反应率12.71%,其中发热反应率10.96%,局部反应发生率1.85%;疫苗接种后30min至72h期间的全身和局部反应率分别为8.61%和1.82%。不良反应分级主要为2级以下,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所有全身反应症状和局部反应症状分别消失于接种后12d内和6d内。结论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7岁人群中接种有较好的安全性。
- 汤妍张吉凯梁剑蒋详顺苏家立谢学海夏艳辉邓寿平冯社庄黄易都陈义建黄竹航
- 关键词:Y安全性
- 惠州市博罗县农村井水卫生学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博罗县井水水质状况,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方法对120份井水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项目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性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共25项目中,全部合格的有25份,合格率为20.8%;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铁、锰、pH值、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其超标率分别是24.16%、28.33%、60.83%、26.66%、20.00%、37.50%、32.50%。结论应选择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水源;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安装净水设备,以便能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 杨科明邓寿平
- 关键词:井水微生物指标
- 博罗县2003~2006年食品卫生纵向监测
- 2007年
- 目的了解博罗县近年来食品卫生质量情况,为制订相关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2006年食品卫生抽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6年4年来全县共抽检各类食品7868件,合格7572件,总合格率96.2%,各年的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较高的主要为糕点,合格率较低的为肉及肉制品、调味品、酱腌菜。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细菌总数。结论全县食品卫生质量良好,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 邓寿平邹永东
-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
- 惠州市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家庭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我市首起布鲁氏菌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特征,探讨我市布鲁氏菌病发病原因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首起家庭布病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病抗体,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布病病原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确诊家庭聚集性病例2例,病例为夫妻俩,年龄均为54岁,从事羊只养殖贩卖及屠宰。暴露因素为屠宰羊清洗羊胎羊杂感染,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为1∶1 600,布氏菌型鉴定结果为羊种1型。结论本起布鲁氏病病菌为羊种1型,宰杀染疫羊清洗羊胎羊杂是引起本起家庭聚集性布病疫情的危险因素。加强对交易市场羊群检疫和职业人群防护是防控人间布病的关键。
- 肖和龙钟伟锋刘雪梅邓寿平柯昌文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家庭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博罗县近5年传染发病情况分析
- 2005年
- 目的分析发病主要情况,为博罗县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主要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近5年来博罗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是法定的乙类和丙类,其中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死亡病例主要是狂犬病.提示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方面加强呼吸道、血液及性病传染病等的预防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杨科明邓寿平游良珍
- 关键词:疫情报告发病数死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