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文娟

作品数:4 被引量:220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秧苗
  • 4篇机插
  • 3篇秧苗质量
  • 3篇苗质
  • 2篇秧龄
  • 2篇秧苗素质
  • 2篇育秧
  • 2篇双膜
  • 2篇双膜育秧
  • 2篇水稻
  • 2篇水稻机
  • 2篇水稻机插
  • 2篇培肥
  • 2篇机插稻
  • 1篇地力
  • 1篇秧龄弹性
  • 1篇施肥
  • 1篇施肥量
  • 1篇土培
  • 1篇苗床

机构

  • 4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机...

作者

  • 4篇张祖建
  • 4篇邵文娟
  • 4篇朱庆森
  • 4篇杨建昌
  • 2篇陈文林
  • 1篇沈建辉
  • 1篇李伟海
  • 1篇曹卫星
  • 1篇郎有忠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床土培肥对秧苗素质和秧龄弹性的影响被引量:62
2004年
以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供试品种,用地力中上等的砂壤水稻田表土作基础床土进行双膜育秧试验,机插移栽人大田,观测秧苗的形态、相关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及穗、粒结构。结果表明:床土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田间发根力、苗干重等苗质指标显著或明显优于培肥量少的处理,且大田分蘖发生早,最高茎蘖数高,产量随床土培肥量的增加呈明显的提高趋势。据此提出了该品种机插中苗壮秧指标:苗高12cm,苗基粗度2.7 mm,糖氮比1.0~2.0;各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20 d、叶龄为3.8~4.1时,其后秧苗干重下降,苗质迅速变劣,而不培肥和培肥量小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明显延迟,秧龄弹性增大。
邵文娟沈建辉张祖建李伟海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秧苗质量秧龄弹性
江苏三地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基础肥力及其培肥与秧苗素质被引量:41
2005年
选择江苏中部地区3个县10个机插稻育秧点为试验点,研究床土培肥前后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秧苗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机插稻各育秧试点间床土培肥前后三要素速效养分含量差异大,养分过剩和不足的情况共存,表明床土培肥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机插稻中苗壮秧的苗高、发根力和糖氮比等指标,推定床土培肥的碱解氮指标为250-300 mg·kg-1。
沈建辉于林惠邵文娟张祖建郎有忠杨建昌陈文林朱庆森
关键词:机插稻基础地力培肥秧苗素质
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7
2006年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沈建辉邵文娟张祖建景启坚杨建昌陈文林朱庆森
关键词:秧龄秧苗质量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3
2004年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 (催芽种谷 170 7、2 2 9 4、2 85 4、342 7和 4 0 0 1粒 /dm2 )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在 3叶 1心初期移栽 ,田间发根力、单位苗高干重、地上部干重和苗基粗等苗质指标均随落谷密度增大而变劣。落谷密度最稀的处理 (170 7粒 /dm2 )苗质显著 (或明显 )优于其他处理 ,但机插缺穴率高和每穴苗数少 ,稻谷产量反而低于其他处理。落谷密度在 2 2 9 4~ 4 0 0 1粒 /dm2 之间 ,苗质虽随落谷密度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但大田稻谷产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提高秧龄弹性的要求出发 ,双膜育秧中苗移栽的落谷密度在 2 2 9粒 /dm2 左右为宜。除 170 7粒 /dm2 外 ,其他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 2 0d ,叶龄为 3 8~ 4 1时 ,其后秧苗干重下降或不增长 ,苗质变劣 ,苗质下降的速率随落谷密度的增大而加大 ,表明其超秧龄的临界期在叶龄 3 8~ 4 1。
沈建辉邵文娟张祖建杨建昌曹卫星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秧苗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