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钧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秋冬季大气混合污染对南京地区地表微气象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以2018年为例
- 2023年
- 利用江苏南京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SORPES)的多要素集成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在远距离沙尘输送和本地人为排放的综合影响下,大气混合污染对该地区地表微气象要素及能量平衡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合成分析对比了南京地区秋冬季不同污染状况下地表气象要素和能量分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天的日间气温比清洁天下降约1℃,而夜间气温升高达2℃。污染天向下/向上短波辐射通量减少的幅度高达清洁天同比的48.8%和55.2%,而夜间向下/向上长波辐射通量增幅则达到清洁天的15%和5.1%。清洁天日间净辐射较污染天高出45.6%,日间地表感热通量较污染天高出75.5%,而地表潜热通量的差异相对较小。污染天夜间平均波文比大于清洁天,表明夜间感热交换更强烈。该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长三角城市群区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大气污染物对地表能量平衡和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过程和机制,为城市群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质量预报和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王佳泽凌肖露朱新胜郭维栋邹钧孙鉴泞
- 关键词:地表能量平衡
- 南京地区 2018年 11月末持续性污染事件的观测研究
- 2018年 11 月 24日至 30 日,江苏省遭遇严重大气污染过程,局地PM2.5 浓度超过二百微克/立方米.这是 2018 年秋冬以来江苏省遭遇的程度最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重污染天气.与此同时,自 11 月26 ...
- 邹钧向紫轩韩晓璊李特沙杰
- 关键词:气溶胶边界层
- 城市近地层湍流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北京的325 m铁塔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47、140和280 m三个高度的湍流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近地层的湍流速度方差和湍流温度方差都较好地满足局地相似关系,140 m和280 m的湍流特征非常接近,而47 m的湍流特征与之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由于城市冠层动力和热力非均匀性的影响,粗糙子层和惯性子层的湍流特性不同,其相应的参数化方案也应该不同。
- 邹钧孙鉴泞刘罡
- 关键词:湍流特征城市冠层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郊区和乡村下垫面的CO_(2)通量观测被引量:2
- 2023年
-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和苏州两个典型城市的中心城区观测点、南京郊区观测点以及南京市溧水区乡村草地和农田观测点为期一年的CO_(2)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不同下垫面之上CO_(2)通量观测值的差异以及城市和郊区不同观测高度的CO_(2)通量观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在CO_(2)地气交换过程中的作用是碳源,而植被下垫面为碳汇;城市粗糙子层中CO_(2)通量观测值随高度增大,上层观测值具有较好的局地代表性;郊区站两个观测高度处于惯性子层之中,CO_(2)通量观测值比较接近,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则反映了各自高度所对应的不同源区域范围内排放和吸收的不同.依据观测数据估算了不同下垫面的单位面积CO_(2)全年净排放/吸收量,南京和苏州市区全年净排放量分别是18.2 kg·m^(-2)和15.5 kg·m^(-2);农田和草地的全年净吸收量分别是2.9 kg·m^(-2)和0.6 kg·m^(-2);郊区观测点25 m高度所对应的源区域内CO_(2)全年净吸收量为0.5 kg·m^(-2),而50 m高度所对应的源区域内CO_(2)全年净排放量为0.13 kg·m^(-2).
- 邹钧孙鉴泞孙鉴泞董新奕郭维栋王海鲲汪名怀丁爱军
- 关键词:长三角草地
- 基于近地层垂直速度能谱尺度特征确定复杂下垫面零平面位移
- 2024年
- 本文利用位于南京市郊区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SORPES观测站多层湍流观测数据分析了湍流谱特征,以白天不稳定条件下垂直速度能谱谱峰对应的长度尺度也就是离地高度为判据,探讨了运用该方法确定复杂下垫面零平面位移的可行性。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确定的长度尺度呈现出较为一致的概率分布形状,概率最大的长度尺度对应于离地高度,在复杂下垫面情况下这个高度就是零平面位移高度到观测高度之间的距离,将观测点的离地高度减去这个距离就能得到零平面位移。本文同时运用不稳定条件下垂直速度方差在近地层中的相似关系来确定零平面位移,并与谱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谱方法和方差法得到的零平面位移非常接近。
- 宋薇彭珍邹钧邹钧
- 关键词:复杂下垫面
- 城市和郊区复杂下垫面地气交换湍流通量的观测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文章利用南京和苏州市区观测站处于冠层之上粗糙子层当中的两个高度的观测资料以及郊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SORPES观测站三个高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复杂下垫面地气交换湍流通量及地表能量平衡关系的代表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冠层之上的粗糙子层当中,城市下垫面的近地面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随高度增加,城市下垫面地表反照率的观测值随高度增加,地表净辐射的观测值随高度减小,造成城市地表能量平衡的收支关系随高度变化;在地处丘陵地带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SORPES观测站,地面观测场的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观测值与铁塔上两个高度的观测值存在明显差异,而铁塔上两个高度的观测值很接近.这些结果意味着在复杂下垫面之上实施通量观测需要在较高的离地高度上进行,其观测结果才具有较为充分的局地代表性;在城市地区较低高度上的湍流通量观测结果会出现偏低估计,而在丘陵复杂下垫面环境下靠近地表的湍流通量观测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
- 沙杰邹钧孙鉴泞
- 关键词:复杂下垫面湍流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