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吉雄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易经
  • 4篇《易经》
  • 3篇易传
  • 3篇周易
  • 3篇《易传》
  • 2篇章学诚
  • 2篇清儒
  • 2篇问题检讨
  • 2篇检讨
  • 2篇古史
  • 2篇古史辨
  • 2篇《周易》
  • 1篇戴东原
  • 1篇形上学
  • 1篇学术史
  • 1篇疑经
  • 1篇易图
  • 1篇易卦
  • 1篇音义
  • 1篇饮食

机构

  • 11篇台湾大学
  • 4篇香港教育学院
  • 1篇国立台湾大学

作者

  • 14篇郑吉雄

传媒

  • 4篇周易研究
  • 3篇文史哲
  • 2篇船山学刊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易传》作者问题检讨(上)被引量:3
2015年
自汉以降,学者多信孔子(551—479B.C.)作《易传》而无异说。北宋欧阳修(1007—1072)始疑《易传》作者非孔子,清人崔述(1740—1816)《考信录》踵事增华,再经康有为(1858-1927)推波助澜,至二十世纪的古史辨运动达到最高峰。学者除疑《易传》作者非孔子,又因认定《易》为卜筮之书,进而怀疑孔子是否确有读《易》、传《易》之事。近五十年来,学界多方探讨孔子与《周易》经传之关系,加以马王堆帛书出土所提供之新材料,学者多重拾传统说法,肯定《易传》与孔子之关系。本文以时代为序,介绍各时代学人较具代表性的看法,并简要评述其主张及研究方法,期有助于厘清此一问题的根源、历史发展及其影响。
郑吉雄傅凯瑄
关键词:《易传》《易经》疑经古史辨
清儒文集所见荀子文献管窥——兼论荀子“性”“群”的观念被引量:2
2013年
近百年来学术界多认为清代学者治学以经部为主,史学亦甚衰微,遑论先秦诸子?自梁启超提示晚清诸子学大盛,学者始着眼于晚清,而不悟清初至清中叶学者讨论先秦诸子,亦颇热切。其中《荀子》之讨论,亦颇不少。胪列清儒讨论荀子其人其书的笔记序跋等文章共48条,并讨论清儒论点之得失,兼及荀子"性"、"群"观念,用以略窥擅长训诂声韵之学的清儒,亦难免忽略荀子延续孟、告"生之谓性"的讨论。
郑吉雄
关键词:荀子清儒
《周易》“屯”卦音义辨正--敬答成中英教授被引量:3
2009年
2008年拙文"Interpretations of YANG(阳)intheYijing"刊登于美国学术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时,成中英教授(该刊主编)坚持将拙文"屯"卦的注音由我原来书写的"zhun",更改为"tun",并在拙文中加注宣称"屯"的本义应为"屯聚",指本人提出读音"zhun"与意义"困难"是错误的。本文根据《经典释文》所载录"屯"的两种音义纪录,说明"屯"的上古声类虽只有舌头音"t",但中古以降则已派生出舌上音"zh"(后世读为齿音)以专门表达"困难"的意义。再从"屯"卦六爻的含义、《彖传》的辞例、汉宋明清历代的《易》注考察,在在证明"困难"才是"屯"的本义。"屯"卦读音为"zhun",意义为"困难",是毫无争议余地的事实;将"屯"卦读为"tun",释为"屯聚"是错误的。
郑吉雄
关键词:易经辞例
论《易经》中的饮食与婚配之道
2008年
《周易》卦爻之中,有颇多与饮食、婚配有关的内容。《易经》的作者重视此二种涉及"身体欲望"的行为的正面意义,并能够从人类这两项最基本活动中加以引申推衍,以至于在德性修养、文化建构等方面创立自己独特的议题。《易经》以饮食的情景得失引喻人生顺逆安危的关键,并对国家政权、人群种族的生存发展表现出深切的关怀;《易经》婚配的思想,以乾坤交泰、阴阳二气相感的原理为根基,又考虑到更多人伦的因素,如年龄、喜悦、得正、感通、适时等等,非仅止于身体欲望的满足,而是以文明教化之提升与调和为最终目的。对饮食与婚配二事的理论生发,体现了《易经》生生不息的精神。
郑吉雄
关键词:周易饮食婚配
中国古代形上学中数字观念的发展被引量:3
2006年
数字观念的源起很早,《易》占可能是已知最早的源头,自先秦经两汉至宋明,数字观念问题意识有较大转变.先秦思想家以数字观念解释万物的生成,建构其宇宙观.汉代数字观念继续朝向神秘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以卦气观念为核心的思想影响所及,几无处不在.为回应玄学和佛学的冲击,宋明儒者注重以数字观念建构形上学,既运用数字描述形质世界的秩序和意义,又处处强调数字所表述的形上本体的普遍性和超越性.而且,宋儒的数字形上学和汉儒的数字观念有若干传承的关系.
郑吉雄
关键词:卦气易图
论清儒经典诠释的拓展与限制被引量:3
2008年
人与宇宙始终为相即相融的关系,在诠释的活动中,主体客体始终无从分离,儒家经典的汉学解释和宋学解释,均不例外。通过分析《易经》"身体→语言→义理"思想架构,发现,其中《易》卦与人的身体对应,并反映客观的外在世界之规律。卦爻辞以身体源出天地阴阳之规律,视语言为发自身体而建构一切政治伦理价值,以字、词为核心,在卦爻辞中作种种的延伸衍释,等于运用语言来作为身体之内在价值与外在世界相遇的媒介。以此一宇宙观为基础,可了解到宋儒对于先秦经典中生命与宇宙一体的奥义,实有瑰丽而深邃的阐扬,但却忽略了语言的重要性;清儒注意到经典语言作为身体及义理实践的桥梁,也了解"语言多义性"的奥义,将宋明儒诠经忽略语言的偏失扭转过来。汉宋典范对儒典的解释,长短互见。儒家经典传统是跨越千百年时代交替的有机生命体,随着不断继起的新诠释,而持续发生转变与发展。
郑吉雄
关键词:清儒易卦身体观语言
章学诚“诗教”说析论:一个教学的省思
一前言清代是经学鼎盛的时代,研究《诗经》的学者甚夥,使《诗经》学在质和量方面都有傲人的成绩。《清史稿·艺文志》“经部”“诗类”载录《诗经》方面的著作,计176部,1220部。这次参加“第四届诗
郑吉雄
关键词:章学诚《诗经》学《诗经》研究战国诸子《昭明文选》
文献传递
钱穆先生治学方法的三点特性被引量:3
2000年
钱穆先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极负盛名的大师之一,其所著《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数十种,俱为享誉中外的学术名著。钱先生治学方法具有扩散性、内聚性和时代性三个显著特点。扩散性是指治学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内聚性是指对各类原始文献资料的深入钻研,而时代性则指读书与著书立说时所富有的经世精神。其学术思想归宿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学术生命与中国文化生命融为一体。
郑吉雄
关键词:钱穆治学方法内聚性
《易传》作者问题检讨(下)被引量:3
2015年
一、当代学者的探析 经过古史辨时期的多方论证,《易经》为卜筮之书,《易传》为哲理之书,两者性质不同,已渐成定说,但孔子与《周易》经传关系的争论,并未就此尘埃落定。
郑吉雄傅凯瑄
关键词:《易传》检讨卜筮之书《易经》尘埃落定古史辨
戴东原“群”“欲”观念的思想史回溯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从戴东原"群""欲"概念上溯先秦儒家礼义起源于饮食男女。饮食之道可以引喻个人与众人生命的安稳与否,男女婚配则可匹配天地五行之义,故所谓饮食男女,实又不仅仅止于饱食与性欲。儒家以血缘为基础,以两性生命之结合为开端,开展各种社群关系的价值,究其实则俱不离形体生命的繁衍;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都不离血气心知合一的身体。自"欲"至"群",人类社会始简终大、始寡终众,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由此而生。戴东原群、欲之论,与先秦儒典旧义有承继发展之关系。先秦儒者重视饮食男女之身体活动的道德价值提升与开展,东原则特别勾勒出一个分殊与一体并存的世界,注入儒典尤其是《孟子》之中,提揭其中的社群意识。东原的案例提醒了我们:对于先秦儒家经典的义理,在宋明理学典范性的解释以外,还有另一条康庄大道可以依循。
郑吉雄
关键词:社群儒家饮食男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