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善庆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史学
  • 3篇战时
  • 3篇中国史
  • 3篇史家
  • 3篇留守
  • 3篇国史
  • 2篇学人
  • 2篇学术
  • 2篇中国史家
  • 2篇史料
  • 2篇主义
  • 2篇民族
  • 2篇民族主义
  • 2篇明清
  • 2篇南迁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1篇档案
  • 1篇动乱
  • 1篇心态

机构

  • 9篇南开大学
  • 6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5篇郑善庆

传媒

  • 2篇沧桑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清史研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清史料》之“满家洞”档案考析被引量:1
2011年
清帝逊位后,内阁大库中的明清档册一度被视为废品变卖,幸得罗振玉等人购回。此后,这批档案几经转手,最终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购得大部分,并由陈寅恪、朱希祖、傅斯年、陈垣、徐中舒等学人组成“明清史料编刊会”加以整理,《明清史料》即是在此背景下辑录而成的,一直被视为明清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郑善庆
关键词:明清史研究史料档案考析内阁大库罗振玉
何以自处:北平留守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境遇被引量:6
2016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部分知识分子避乱南下,但也有人选择了艰苦备尝的留守。在民族大义与自身生存的双重压力下,这一留守群体在出处去就上的犹豫和徘徊、个人情感上的愤懑与自谴、交际方式上的谨慎与敏感、生存著述上的困窘与抵抗,皆呈现出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场景。作为留守者,特别是被视为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他们似乎又遭受了比普通民众更为严格的道德评判。战后,这一群体甘于沉默的心态和不被理解的苦痛使他们对这段经历多避而不谈。
郑善庆
关键词:抗日战争政治心态
民国时期高校文科研究所的学术成绩述论
2014年
民国研究人才的培养,最早以清华国学院为代表,开创了本土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先河。后来中央研究院等学术研究机构的相继成立,两者皆未形成制度性、普及性的研究模式。民国后期,在国民政府和精英学人的倡议之下,高校文科研究所得以普遍创设,逐渐形成了史语所与高校文科研究所史学部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得史学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由西洋化到本土化转变,更为今日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郑善庆
关键词:民国时期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初版时间及定名原因考被引量:2
2011年
金毓黻先生精熟于东北史、辽宋金史、中国史学史,乃20世纪卓有成就的史家之一,所著《中国史学史》一书颇为学界所推重,后世学人对此书的撰述过程、史学价值、学术思想等问题,已多有论述。①然而,关于此书的初版时间、署名变化及最终定名之由来等问题,则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认为,《中国史学史》一书的初版时间应为1941年,而非1944年;
郑善庆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金毓黻初版史学价值
北京古学院的学人与学术被引量:2
2012年
七七事变后,寄寓北平的老派学人创办了北京古学院,以提倡古学、潜研旧籍为学术归旨,对稀见史籍进行了重新编纂、校勘和辑佚的工作,使得国粹得以留存至今。然而,因古学院成员暧昧的政治色彩,使得古学院1946年即遭取缔,且这段史实也被湮没不彰。
郑善庆
关键词:国学史学
20世纪史家与《二十六史》的整理
2010年
《二十六史》的整理点校工作,始于20世纪上半叶,张元济、顾颉刚、金毓黻等诸多史家对此贡献良多;然而,所取得的成绩却喜忧参半。建国后,《二十六史》的整理方得以有效进行。究其原因,实与国家力量支持的强弱、时局的安定与否等因素休戚相关。
郑善庆
关键词:张元济
爱国的逾越与压力——略论抗战时期中国史家的民族观与节操观被引量:2
2011年
爱国主义是抗战时期史学著述的主流倾向。然而,这一话语本身不免忽略了史家因地域之别、著述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爱国泛化与压力问题。故而,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观念重新加以审视,对沦陷区史家的节操观念详加考析,皆对抗战时期史家抉择问题的探讨,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郑善庆
关键词:民族主义
抗战时期的史家南迁与留守
2013年
抗日战争开始后,部分史家选择南迁,除却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驱策外,亦与自身对所处学术机构的依赖、对名节保全的担心、对政治迫害的不安等因素有关。部分史家则因资金短缺、老、病、家庭拖累以及对所处学术环境的依恋,而选择留守。对此问题加以辨析,可使得我们对战时学人的地域性选择问题有一个更为真切的了解。
郑善庆
关键词:史学家南迁民族主义
留守与南迁:战时中国史家群体研究(1937-1945)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家群体,从地域层面上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分流:一为抗日战争时期,一为1949年前后。这两次转变,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与转变的基石。本文从留守与南迁的地域性视角,对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家群予以探讨...
郑善庆
关键词:政治倾向
文献传递
周作人遇刺案新探被引量:1
2013年
1939年元旦发生的周作人遇刺事件,在当时和后世皆引起强烈反响,并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当时的亲历者亦对此事加以申说,然囿于时间和视野的局限,相互间多有歧异和抵牾之处。利用周作人遇刺案的档案卷宗,推知当时参与刺杀者实有三人,并对刺杀的过程重新加以梳理和还原,以求对此桩公案的认知有所裨益。
郑善庆
关键词:遇刺真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