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小华

作品数:37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气候
  • 10篇气象
  • 7篇苹果
  • 7篇降水
  • 5篇灾害
  • 5篇降水量
  • 3篇冬小麦
  • 3篇月降水
  • 3篇月降水量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服务
  • 3篇小麦
  • 2篇药材
  • 2篇农业气候
  • 2篇气候资源
  • 2篇气温
  • 2篇气象要素
  • 2篇气象因子
  • 2篇气象灾害
  • 2篇区划

机构

  • 32篇陕西省气象局
  • 11篇陕西省经济作...
  • 4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重庆市电力公...
  • 1篇汉中市气象局
  • 1篇鞍山市气象局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37篇郑小华
  • 11篇屈振江
  • 11篇栗珂
  • 6篇朱琳
  • 6篇杨文峰
  • 4篇刘环
  • 3篇郭兆夏
  • 3篇吴林荣
  • 3篇杜莉丽
  • 3篇冯蕾
  • 2篇李明星
  • 2篇鲁渊平
  • 2篇杨华龙
  • 2篇李星敏
  • 1篇乔健
  • 1篇徐小红
  • 1篇惠英
  • 1篇陈建文
  • 1篇李美荣
  • 1篇刘璐

传媒

  • 5篇陕西气象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研究...
  • 1篇2007年中...
  • 1篇2011年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旱涝气候混沌动力学可预报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根据西安地区旱涝气候等级近1 624 a(380~2003年)资料序列,运用非线性系统混沌动力学理论,通过计算气候吸引子的关联维数、Kolmogorov熵和Lyapunov指数,对西安区域旱涝气候的混沌特性和可预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区域旱涝气候系统是一个具有有限个自由度的复杂的混沌系统。其吸引子关联维数约为3.1,确定性的平均可预报时间尺度约为14.8 a,最大可预报时间尺度约为20.7 a。
栗珂郑小华屈振江
关键词:旱涝气候混沌可预报性
基于陆面过程的4~10月降水量场预测研究
利用陕西省82站33a(1971~2003)逐月降水量资料,根据气候系统陆--气相互作用理论,以“陆面过程”为物理基础,结合大气环流的重现期,用秋、冬季降水量场与4~10月降水量场的相关关系建立预测模式,预测4~10月全...
郑小华栗珂屈振江
关键词:陆面过程降水量场
文献传递
陕南秦巴山区中药材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被引量:10
2008年
运用GIS技术及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进行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即在分析选择影响中草药品质气候因子的基础上,确定优质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指标模型;根据要素权重和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得到陕南中草药种植气候生态区划图。最后以山茱萸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气候资源评估和区划。
郑小华屈振江朱琳
关键词:中药材气候资源
陕西渭北塬区苹果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根据陕西渭北塬区的气侯特点,结合国内外苹果生产基地的生产经验和渭北苹果基地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分析综合得出陕西渭北塬区苹果各生育期适宜的气象指标。并根据我省渭北苹果生产基地苹果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生产决策建议。苹果各生育期适宜的气象指标对渭北塬区苹果产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发展苹果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屈振江郑小华栗珂
关键词:物候观测生育期气象指标
近30年陕西省冬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及预测研究
依据小麦干热风指标,分析统计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陕西省各区域干热风发生的时空分布情况.通过气候区划指标,作出1981-2010年近30年陕西省冬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用灾变预测方法预测了富平县未来重干热风发生年.在此基础...
郑小华李星敏
关键词:冬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
文献传递
不同时间尺度下汾渭平原臭氧浓度变化及气象环境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汾渭平原作为中国大气环境治理的第三大重点区域,由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前体物排放增加导致光化学反应加剧进而引发的近地面臭氧(O_(3))污染已成为迫切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汾渭平原11个重点城市2015-2019年近地面大气O_(3)及前体物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监测资料,总结归纳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Global Moran's I和Getis-Ord G_(i)^(*)指数方法分析空间集聚效应和冷热点区域,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方法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排放和气象环境对O_(3)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年汾渭平原O_(3)污染以轻度为主,超标率逐年增加且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其中6月超标37%以上,前体物中NO_(2)年际差异不大CO浓度逐年减少。空间分布上,O_(3)空间集聚特征逐年增强,高浓度聚集区分布在临汾、运城、三门峡和洛阳的三角区域。从气象环境的影响看,O_(3)浓度主要受到前体物排放及气象条件的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影响,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24%。原始序列及各分量除与气压成负相关外,与气温和日照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对不同区域影响较为一致,而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各分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郑小华李明星娄盼星
关键词:臭氧气象要素
气候系统性态行为信息探索
2007年
根据西安近1626a(380—2005)旱涝等级、中国夏季近1050a(950—1999)旱涝型和中国东部国家基本站历年降水量资料,用信息论的方法对旱涝气候系统和年降水量系统性态行为的气候熵和气候信息做了研究,对蕴藏在气候变量序列中的气候信息量做了计算。得出在当前气候预测水平下,西安地区旱涝等级和中国夏季旱涝型序列的气候信息量分别为0.7164bit和0.9355bit;中国东部年降水序列的气候信息量约为10.3546~12.2891bit。
栗珂郑小华屈振江
关键词:气候系统气候信息
近61年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的降水变化特征
2023年
[目的]获取陕西省主要地貌类型的降水变化特征,为陕西省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1961—2021年陕西省8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滑动平均法对陕西省近61年不同地貌类型降水的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Mann-Kendal对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突变性检验。[结果]山地地貌区年均降水量(851.88 mm)和年均降水日数(195.92d)最大,风蚀地貌区年均降水量(405.07 mm)和年均降水日数(85.20d)最少。黄土塬、丘陵和台地地貌区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为负值,其他地貌区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为正值。夏季降水量占比最大,除了台地地貌区外,其余地貌区夏季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各个地貌区降水日数最多的季节为夏季,所有地貌区年、春季和夏季降水日数都呈现下降趋势。黄土台塬地貌区年降水日数在1968年存在突变。[结论]陕西省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呈现南多北少的总体分布,其中大多数地貌区的夏季降水量在增加而降水日数在减少,未来应加强降水变化的机理研究。
马永永娄盼星惠英惠英郑小华郑小华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日数地貌类型
陕南烤烟质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0
2001年
通过陕南烟区烟叶样品化学成份和内在质量与取样点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线性相关统计分析 ,得出烟叶质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的一些回归方程。研究表明 ,烤烟质量与大田期的平均气温及日平均气温≥ 2 0℃的持续日数关系最为密切 ,大田期的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条件。这些研究结果为陕南发展高香型优质烤烟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玉玺栗珂韦成才杨文峰郑小华
关键词:烤烟质量气候因子气温降水量
1961-2018年陕西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21年
基于陕西1961—2018年94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资料,选取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分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气候区,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分析了陕西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各极端气温指数在近60 a发生了显著变化,热指数的增加趋势较冷指数的减少趋势更为明显且年际间波动较大,夜指数的变化较相应的日指数变化更为突出,其中暖夜天数的增幅达到了7.4 d/10 a。除极端最低气温外,其余冷指数在1995年前后出现突变,而暖夜和暖昼天数突变发生在2005年以后。冰日、冷昼和热夜天数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纬向特征,关中的极端最低气温、冷夜天数、暖夜天数、霜冻天数和夏日天数变化趋势较其他两个区域更为显著。极端指数的周期性变化主要集中在2—8 a。相较于极值指数,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的变化均能较好的反映陕西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
郑小华娄盼星马永永
关键词:极端气温气候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