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东升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分子量肝素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
-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选用22月龄老年雄性SD大鼠60只,经随机抽取10只测出全身骨密度,与随机抽取的10只12月龄雄性SD大鼠的骨密度对比并做统计学...
- 郝东升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低分子量肝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 文献传递
- 有限切开复位加长PFNA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
- 目的分析有限切开复位加长PFNA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并获得随访的高能量损伤所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年...
- 郝东升
-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的表现对30例跟骨骨折进行分型,根据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直接、清楚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术前骨折分型、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郝东升尹芸生李栋刘巍苏钟毅
- 关键词:跟骨骨折三维重建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腿前间室钙化性肌坏死一例报道被引量:3
- 2018年
- 男性患者,55岁,因“右踝关节融合术后1年,寒战发热8d”于2017年2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2月15日在家中出现寒战、发热,体温达40℃,静脉滴注头孢唑啉、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等治疗,效果欠佳。既往2006年4月在煤矿工作时重物砸伤,致多发骨折、颅脑外伤,行右侧股骨、胫腓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右足下垂畸形无改善,于2016年3月3日行右踝关节融合术,当时术前右踝X线片可见胫骨前外侧散在条索状钙化斑片影(图1A),患者无小腿红肿疼痛症状,未针对X线片中的钙化影进行进一步检查。术中以显露踝关节为主,
- 张喆郝东升李强毕树雄
- 关键词:引流治疗负压封闭小腿踝关节融合术肌坏死布洛芬混悬液
- 不同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屈膝角度对股骨骨道的影响
- 2024年
-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中最常见的损伤^([1]),前交叉韧带重建是目前维持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最佳手术^([2-3]),而股骨骨道的建立是前交叉韧带重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4])。常用的股骨骨道建立方法包括经前内入路技术、由外向内技术、经胫骨技术。但是对于哪种技术创建的股骨骨道是最完善的,目前仍有争议^([5])。术中屈膝角度对建立股骨骨道起着重要的作用。
- 王焱钢(综述)郝东升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
- 带血管蒂骨瓣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本文报告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获得完整随访的应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血管蒂大粗隆骨瓣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24例,术后随访2年功能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 贾俊青郝东升
- 关键词:带血管蒂大粗隆臀中肌阔筋膜张肌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质疏松大鼠骨折端的局部应用,经过对骨折愈合部位的动态观察,得出科学结论,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使用依据。方法选择96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对照组(O)和4个实验组(A,B,C,D),除正常对照组造成骨质疏松模型,将其余大鼠造成左胫骨骨折模型,并于术后第1天起,连续2d于骨折处注射不同的注射液。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对照组(O)注射三蒸水;4个实验组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A组1ng/kg,B组10ng/kg,C组100ng/kg,D组1000ng/kg)。于手术后12、21、30、40d从每组抽取样本作动态X线片检查,左胫骨骨折处三点应力实验及组织学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对照组(O)的愈合过程符合正常骨折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变化规律。4个实验组愈合时程缩短。②影像学:术后12d,C组、D组有少量骨痂形成。术后21d,各组均有骨痂形成,C组、D组骨折线变模糊。术后30d,C组、D组多量骨痂形成,局部有增粗。术后40d,C组、D组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局部增粗,骨密度增高,其余各组骨折线均已变模糊。③生物力学:各组内,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抗压强度逐步增强并出现峰值,D组出现早而明确。④组织学:骨折后一定时间内,各组的软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D组数目增长最快,C组数目增长其次,O组数目增长最慢。C组、D组较其余组愈合过程提前,其中D组愈合质量较C组佳,与影像学变化相符合。结论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体内局部注射可以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的骨折愈合。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进愈合的程度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注射剂量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苏钟毅尹芸生李栋胡宏亮刘巍郝东升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动物实验
- 椎体成形术应用不同填充材料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通过用不同填充材料对骨质疏松兔的椎体成形,进而对行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的生物力学行动态观察,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5个月龄新西兰纯种雌性兔60只,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的48只使用去势法造成骨质疏松模型后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2只。模型对照组(B组);聚甲基丙酸甲酯骨水泥(PMMA)组(C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瑞邦骨泰,CPC)组(D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CPC组(E组)。解剖出椎体后直视下穿刺,按组别分别注入上述填充剂,每只进行3个椎体(L4、L5、L6)。分别于术后当时、8周和16周取椎体标本,行X线检查,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实验。结果①术后当时拍X线片,除PMMA组有1例可见骨水泥渗漏入椎管内,其余均未见渗漏。术后8周和16周分别拍X线片,可见手术椎体密度较其他椎体和模型对照组椎体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仿。②术后当时C组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A组抗压强度次之,高于B组(P<0.01)、D组(P<0.01)和E组(P<0.01),而B、D和E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C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与术后当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和E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P<0.01),B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术后16周,C组抗压强度持续下降与A、D和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和E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P<0.01),B组抗压强度继续下降(P<0.01),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C和CPC/BMP虽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并且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尤其在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时,尚不能完全取代PMMA。
- 李栋尹芸生刘巍苏钟毅郝东升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生物力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
- 骨科围手术期急性致死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1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骨科围手术期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选择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7月12例于骨科围手术期确诊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12例中,9例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中7例症状明显改善,痊愈出院,2例死亡;3例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是骨科围手术期的急危重症,必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 郝东升尹芸生王东李栋刘巍苏钟毅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
-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3年
- 踝关节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维持踝关节稳定的结构主要包括韧带、骨性结构和肌腱^([1])。踝关节日常扭伤发生率较高,美国人群中所有踝关节扭伤有50%是非体育活动导致的^([2])。踝关节内翻是扭伤类型中最常见的,可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3])。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稳定性由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组成。
- 王斯杰(综述)郝东升
-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距腓前韧带骨性结构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