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引流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治疗
  • 1篇术后
  • 1篇通事
  • 1篇脾切除
  • 1篇脾切除术
  • 1篇脾切除术后
  • 1篇皮穿刺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15...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郭树军
  • 3篇王全晖
  • 2篇吕金利
  • 2篇张元浩
  • 2篇李永研
  • 2篇郭宁辉
  • 2篇张春旭
  • 1篇王福春
  • 1篇宁涛
  • 1篇刘坤龙
  • 1篇王强

传媒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30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试验、门静脉血流速变化、脾脏质量及手术方式作为观察指标,对术后40例并发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试验、门静脉血流速变化及脾脏质量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无关(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试验、门静脉血流速变化及脾脏质量是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形成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危险因素。
张春旭王强郭树军
关键词:门静脉脾切除术血栓
交通事故致闭合性腹部损伤47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总结20年来收治的473例交通事故引起的闭合性腹部损伤者病例资料,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致伤力学特点及体征与快速诊断关系,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
吕金利郭树军李永研王福春
关键词:交通事故腹部损伤
IGF-Ⅱ、IGF-lR、IGFB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IGF-Ⅱ、IGF-l R以及IGFBP-3等的阳性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5例结直肠癌、33例炎性息肉、40例腺瘤以及35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予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IGF-Ⅱ、IGF-l R以及IGFBP-3检测,并统计结直肠腺瘤不同组织类型和结直肠癌不同Dukes分期的阳性表达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GF-Ⅱ、IGF-l R以及IGFBP-3表达均呈高阳性率,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直肠腺瘤管状、混合型、绒毛状等不同组织类型IGF-Ⅱ、IGF-l R以及IGFBP-3表达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绒毛状腺瘤显著高于其他两型(P<0.05)。45例结直肠癌中,Dukes分期A、B两期显著低于C期和D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Ⅱ、IGF-l R以及IGFBP-3可能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及进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王全晖郭树军张春旭张元浩郭宁辉
关键词:阳性率结直肠癌
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联合亚叶酸钙(CF)及氟尿嘧啶(5-Fu)新辅助化疗方案(即FOLFOX4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普外科行FOLFOX4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23例获得手术切除,16例获得根治性切除,临床有效率为53.3%;其中部分缓解14例(46.7%),病情稳定11例(36.7%),病情进展5例(16.7%)。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对症治疗后可缓解,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FOLFOX4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是安全且有效的。
楚理家王全晖郭树军郭宁辉张元浩刘坤龙宁涛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腹腔残余感染被引量:5
2008年
吕金利郭树军李永研王全晖
关键词:腹腔残余感染超声穿刺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