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舜奇
- 作品数:68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41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41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常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分析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动态心电图示为频发室性早搏,频率〉1万次/24h,多为二、三联律,并有3例合并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左室流出道8例,左室心尖部1例,二尖瓣环1例,三尖瓣环2例,起源部位无法确定1例。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39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5.1%,失败率为4.9%。术后1周复查动态心电图37例无室性早搏出现,2例出现偶发室性早搏,均无明显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无并发症发生。成功术后,由室性早搏引起的症状未再发生,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分析患者发作时常规心电图特征,初步定位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射频消融为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的措施。
- 林楚容范景如陈墅梁嘉郭舜奇
- 关键词: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射频消融
- 急诊儿科惊厥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急诊儿科患儿惊厥的病因特点,提高急诊儿科对惊厥病因的快速识别和干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急诊儿科因惊厥就诊288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年中,因惊厥就诊共2881例,最常见病因是热性惊厥1675例(58.1%),其次为癫痫908例(31.5%)、第三位脑炎及脑病174例(6.0%),第四位是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108例(3.7%)。脑炎和脑病中极危重症10例,其中8例死亡。不同年龄段惊厥及其病因占比存在差异,惊厥的发生以1-3岁婴幼儿比例最高(54.4%),0-6岁患儿惊厥的首要病因为热性惊厥,而6-14岁患儿的首要病因则为癫痫。共收住院903例(31.3%),其中需进入重症监护室189例(占住院人数20.9%)。结论:惊厥在儿科急诊就诊患者中常见,但不同年龄段惊厥的原因存在差异。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多为热性惊厥,学龄期儿童惊厥的原因多为癫痫。病因为脑炎及脑病的患儿往往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不同病因导致患儿预后亦各不相同,因此,快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及识别病因对管理惊厥患儿至关重要。
- 庄婉莉杜太峰黄林家陈适瑾许燕璇余健澄卢森荣郭舜奇
- 关键词:惊厥幼儿流行病学
-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全部为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再流病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前列地尔组。术中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后,硝酸甘油组单纯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前列地尔组在给予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评价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管血流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心电图、心肌酶学、心功能变化。结果前列地尔组术后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内不同时间点血清CK、CK-MB、LDH水平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单纯硝酸甘油组;2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及回落指数优于硝酸甘油组;6个月后,前列地尔组LVEF增加及LVEDV减少幅度明显优于冠脉内单用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微循环,逆转无复流,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避免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
- 郭舜奇王文亮罗燕华范景如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疗法前列地尔无再流慢血流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联合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治疗老年(≥70岁)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47例发病时间12h内、70岁及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73例行直接PTCA联合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治疗;单纯治疗组74例,仅单纯行直接PTCA,分别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1月。结果联合治疗组中术后半小时心电图ST段下降较未联合应用组明显,24h和术后4周心功能改善较著,未出现血压、心率等的不良改变。结论直接PTCA联合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70岁)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保护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较单纯直接PTCA者佳,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郭舜奇陈平蔡志雄朱稚丹林浩
- 关键词:心肌梗塞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改变对尿微量白蛋白量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n-PP)的改变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UMA)之间的关系。方法监测142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脉压(24 h-PP)及n-PP水平,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诊室血压,得出诊室脉压(c-PP),检测尿液标本UMA。所有入选者进行降压治疗1个月,保留血压达标者,继续予降压治疗5个月,再次监测24 h-PP、n-PP及检测24 h UMA。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MA与n-PP、24 h-PPc、-PP三者呈正相关,与n-PP的相关性更为密切。(2)降压治疗后,n-PP水平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UMA。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n-PP水平是影响UMA的重要因素。
- 郭舜奇林楚容欧晓敏
- 关键词:白蛋白尿高血压
- COVID-19患者肺外多器官早期损害的临床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COVID-19患者病程中合并早期心脏、肝脏和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探讨可识别COVID-19心、肝、肾早期损害的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20日,我院收治的12例COVID-19患者病程中发热、畏寒、咳嗽、乏力等临床特征、存在的相关基础疾病,入院后第2天的血常规、电解质、血脂、止凝血功能中的主要指标及相关感染指标。收集并分析患者的肌酶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aTnI)、B型钠尿肽(BNP)、心率、心电图新发改变(通过心电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总体纵向应变(GLS)(通过心脏彩超检查获取);通过动态复查患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记录血尿素(BUN)、尿肌酐(UCR),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评估早期肾损害发病情况,损害的发生情况,并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A1M)、尿免疫球蛋白G(IGU)及尿转铁蛋白(TRU)水平。综合分析COVID-19肺外器官早期损伤的情况。结果12例COVID-19患者包括2例重型、8例普通型和2例轻型。肌钙蛋白I(aTNI)、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观察到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新发改变及GLS的异常率均为33.3%,CKMB与BNP的异常率均为8.3%;入院第1、3天,未见谷丙转氨酶(ALT)、谷草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第7天,观察到重症COVID-19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升高;患者血肌酐、血尿素均无明显异常情况下仍观察到eGFR、Ccr及UACR的异常率分别为66.7%、41.7%、41.7%,尿液蛋白中MA、A1M、IGU、TRU异常升高率分别为33.3%、33.3%、41.7%、16.7%。结论COVID-19患者中:在aTNI、LVEF未见异常的,可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的是否存在窦速、新发异常改变、GLS
- 范景如张永海潘泽群王良玉洪旭伟吴令杰郭舜奇
- 关键词:早期肾损害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内皮微粒水平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初步观察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液循环中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的变化,以及探讨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汕头市中心医院高血压门诊就诊并住院的年龄在30-75岁的高血压患者232例。以动态血压结果为分组标准,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24例)、1级高血压组(101例)、2级高血压组(45例)、3级高血压组(62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外周血中的EMP水平(个/μL),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高危血液学指标,并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收集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分析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血循环中EMP水平的变化及血压昼夜节律与EM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循环EMP(CD31+/CD42b-)水平高于白大衣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组患者[(1275.00±372.58)个/μL vs.(692.86±265.25)个/μL、(851±266.75)个/μL、(976.92±562.59)个/μL,均P<0.001]。EMP水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存在负相关(r=-0.682,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P与夜间血压下降率(r=-0.682,P<0.001)、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存在线性相关。其中以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偏回归系数最高(β=-0.437,P<0.01)。结论血循环EMP水平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血循环中EMP水平明显升高。
- 范景如陈翠萍陈子清郭舜奇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内皮微粒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保护作用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对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4 5例 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急诊PTCA(PC TA组 ) ,并与同期 4 8例 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而未行PTCA者 (非PTCA组 )进行比较 ,分别观察入院时、住院 2 4h及发病 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 (Killip分级 )和发病 3个月的心脏左室射血指数 (LVEF)。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功能分级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 2 4h和发病 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 ,及发病 3个月的LVEFPTCA组均明显优于非PTCA组。结论 急诊PTCA能较好保护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 郭舜奇陈平朱稚丹王良玉
- 关键词: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 前列腺素E_1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前向血流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联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rostaglandin E1,Lipo-PGE1)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术后前向血流的影响。方法117例AMI病人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单纯PTCA和PTCA联用Lipo-PGE1治疗,观察两组间无前向血流发生率、血管复流时间的差异。结果单纯PTCA组有13例出现了无前向血流,联用Lipo-PGE1组中有7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93,P>0.05);PTCA联用Lipo-PGE1组的平均复流时间短于单纯PTCA组,分别为108s和1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5,P<0.05);但两组间术后半小时ST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TCA联用Lipo-PGE1治疗AMI能缩短无前向血流的复流时间,提示急诊PTCA联用Lipo-PGE1在解决无前向血流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郭舜奇陈平蔡志雄蔡建生陈康文朱稚丹王文亮潘盛青
- 关键词:血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06年
-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对AMI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2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左室功能情况、心梗部位、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高龄、左室功能不全、前壁及多壁心梗、延迟就诊、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等、侵入性操作均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AMI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结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积极控制好各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AMI的救治水平。
- 郭舜奇陈平郑颖嘉徐荣和许少英王良玉
- 关键词:心肌梗死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