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怡江
- 作品数:71 被引量:629H指数:16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和预测技术
- 陈洪德贺振华曹俊兴田景春侯明才黄思静陈学华王兴建文晓涛胡作维陈安清钟怡江苏中堂张翔徐胜林
- 系统总结分析了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构造特征、沉积充填序列的规律性与差异性,揭示了碳酸盐岩建造形成于前三叠纪小板块分散活动阶段,认识到基底具有鄂尔多斯盆地稳定、四川盆地次稳定、塔里木盆地活动的差异,总结出碳酸盐岩沉积充填序列。...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藏勘探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陆表海白云岩台地模式
- 陈安清钟怡江徐胜林张天骏高志东许国明李书兵
-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石化海相流体的地球化学依据被引量:18
- 2016年
-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探究其白云石化流体的性质和来源,基于岩石学研究成果,对该区栖霞组的宿主方解石和不同类型的白云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宿主方解石、他形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具有低的稀土元素含量,且Sc、Ti、Zr、Hf等元素的含量显著低于陆源碎屑沉积物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表明栖霞组碳酸盐岩未受陆源碎屑物质影响;(2)他形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La正异常、Ce亏损、Gd富集、显著的Y异常、Eu弱亏损和相似的REE+Y配分曲线,类似于宿主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他形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的白云石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的海水或海源流体;(3)个别鞍形白云石样品微弱的Eu正异常及较高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表明,栖霞组受到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热事件影响,但热液流体对白云石形成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可能更多的是热事件的温度传导效应使得栖霞组的宿主方解石克服了白云石形成的动力学屏障。结论认为:高温仅是栖霞组宿主方解石白云石化的诱导因素,而白云石化流体仍然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的海水或者海源流体。
- 李小宁黄思静黄可可袁桃钟怡江
- 关键词:四川盆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 四川盆地东部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对比及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16
- 2016年
- 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的古海洋学意义,其组成具有随时间变化的长期趋势,但不同沉积环境中古海水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异同仍存在争议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测试了四川盆地东部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孤立台地内的四川宣汉渡口剖面飞仙关组及相邻地层133件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了海槽西侧作为镶边陆棚沉积的华蓥/邻水仰天窝剖面对应地层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孤立碳酸盐台地和镶边陆棚飞仙关组具有非常类似的碳同位素组成和演化趋势,并与对应时间全球海水碳同位素演化趋势一致,显示全球事件是海水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然而,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孤立碳酸盐台地和西侧镶边陆棚飞仙关组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如下共性和个性:(1)两种台地类型飞仙关组的氧同位素组成都显示出类似的变化样式,即从二叠-三叠纪界线附近δ^(18)O的低值演化至其余时间相对稳定的氧同位素组成,曲线主体氧同位素组成也具有类似的变化幅度;(2)两种台地类型飞仙关组底部地层中都检测到氧同位素组成非常低的样品,它们可能不完全是成岩蚀变的结果,如可能与界线附近广泛的热事件有关,但仍需要数据的进一步积累以及更多剖面高分辨率年代框架内氧同位素的对比研究;(3)孤立台地内碳酸盐岩δ^(18)O显著低于镶边陆棚,差值达到1‰左右,由此换算的古海水温度差值大致在4℃左右,显示孤立台地内部具有更高的碳酸盐形成温度;(4)孤立台地存在一些氧同位素组成较正、且显著偏离演化曲线主体的样品,其高δ^(18)O值的原因除白云石-水和方解石-水具有不同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以外,同时还反映海槽东侧孤立台地内部飞仙关组沉积时海水具有较高的盐度。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氧同位素组成�
- 黄思静李小宁胡作维刘四兵黄可可钟怡江
- 关键词:飞仙关组碳氧同位素
-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对比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短轴方向,常常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均可形成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在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识别上常常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沉积特征、地球物理资料特征、含油气性和控制因素的对比研究和分析认为:扇三角洲是陡坡带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地震反射特征为楔形前积,沉积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反映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作用;辫状河三角洲是缓坡带辫状河入湖形成的三角洲,向湖盆方向推进较远,地震反射特征为叠瓦前积,沉积特征反映牵引流作用。扇三角洲易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容易发育的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易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半深湖中的浊积岩体。古气候变化、构造—古地貌以及湖平面变化速率三者共同作用于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其中构造—古地貌是主控因素。结合二者沉积特征差异,建立了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图,以期能对相似构造背景下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刘磊钟怡江陈洪德王峻
- 关键词: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
- 环渤海湾盆地寒武系混合沉积研究被引量:44
- 2009年
- 环渤海湾地区寒武系发育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大量的区域地质资料、野外露头资料和钻井资料等,对环渤海湾地区寒武系混合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同一岩层内由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有渐变式混合沉积、突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Ⅰ,但是各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形成类型复杂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混合沉积环境为古陆边缘和陆表海,发育混积潮坪相、混积局限台地相和混积开阔台地相,微相类型有混积泥坪、混积灰坪、混积云坪、混积泻湖、混积浅滩和混积滩间等。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环渤海湾地区寒武系的混合沉积模式,进而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 董桂玉陈洪德李君文林良彪钟怡江罗进雄王峰陈安清李洁
- 关键词:寒武系
- 一种基于页岩气开发的页岩压后的返排地质模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页岩气开发的页岩压后的返排地质模型,涉及地质模型技术领域,而本发明包括主体,主体内滑动安装有安装台,安装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模体,主体内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板,安装台的下表面滑动安装有两个安装板,安装板...
- 董翼昕祝鹏王久源钟怡江张晨黄涵宇任启强
-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8
- 2012年
-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 马治鸾陈洪德钟怡江林良彪李洁王琦龙宇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东北部古岩溶油气地质意义
-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5
- 2021年
-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地层中均有发现,然而该共生体系的发育机理及控制因素目前研究薄弱,亟待厘清。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对国内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已有研究,系统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发育特征及组合类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意义,并提出目前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首先,通过梳理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各地质历史时期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特征,发现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广泛分布于全球51个地区,以北半球为主,且亚洲分布最多;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非洲分布相对较少;此外在南美洲及大洋洲也有零星分布;共生体系分布层位众多,从前寒武系到第四系均有分布,以二叠系居多。总结了蒸发岩与白云岩共生组合方式的5种类型: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厚层白云岩上覆于厚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上覆于厚层白云岩、厚层白云岩夹薄层蒸发岩、厚层蒸发岩夹薄层白云岩,并探讨了共生差异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主要控制因素以及共生体系发育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律。其次,在全球共生体系矿物类型、特征精细表征基础之上,由宏观现象分析向微观机理解释转变,并划分出共生体系中6种蒸发岩和5种白云岩类型,初步分析了共生体系特征及成因。最后,总结了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中成岩流体的性质、特征、来源及流体演化路径。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的研究不仅为解决“白云岩(白云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推动对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并为共生体系内油气资源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 文华国霍飞郭佩甯濛梁金同钟怡江苏中堂徐文礼刘四兵温龙彬蒋华川
- 关键词:白云岩蒸发岩主控因素
- 不同尺度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思路与实践被引量:27
- 2010年
- 古地理图的编制是恢复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面貌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同规模的构造运动、不同周期或级次的全球海平面升降或基准面旋回、沉积作用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下耦合成的沉积层序常常表现出不同时间跨度和空间分布范围的旋回特点。不同级别和规模的沉积层序为不同驱动机制下不同规模的沉积响应。为了与油气紧密结合,通常选择Ⅱ级、Ⅲ级层序体系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域为编图单元,分别在大的块体、单盆地或盆地内大的区域和重点区块编制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的小、中、大比例尺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不同尺度地刻画出古地理面貌,从不同规模和尺度上反映物质的聚集和分布规律,为优选勘探区、预测有利区带和确定储集体提供有利的理论和实际依据,从而为油气勘探各个阶段服务。
- 陈洪德侯明才林良彪钟怡江张成弓隆轲
- 关键词:层序岩相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