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友珍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败血症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含量及其与板层体关系的研究
- 1992年
- 在大鼠盲肠结扎加穿刺引起的败血症中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含量(较无败血症对照组)非常明显升高(P<0.001),肺系数明显升高(P<0.01)。败血症大鼠肺组织电镜观察发现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排空。作者认为,这是败血症早期由应激反应引起的一种代偿。
- 金惠铭钱睿哲阎友珍金勤立孙家娥
- 关键词:败血症磷脂类
- 抗兔失血性休克中自我动态稳定机理实验探讨被引量:1
- 1997年
- 在已证明整脉液有抗兔失血性休克作用的前提下,本文继续报告实验所设的4组不同时间点检测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浆晶体、胶体渗透压和红细胞钠泵功能的数据,通过此4项各组同组不同两个时间点之间某指标差异对比和两组间(用药两组问、对照两组间、用药与对照两组问)的不同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整脉液能使机体两大生理隔膜防线层(血管壁和细胞膜)同时却得到加固和健全;且笔者首次以实验研究的方法,证实了中医的内外环境相对平衡的自我动态稳定理论的科学性,并提示这种基本治则在抗失血性休克机理中所占的主导与核心地位及实用性。
- 程孝慈杨皖月汪洛戴稼禾金惠铬陶鸿根浦勤宪杨荫中鲁珊妹阎友珍陈维亚彭猛业恽振先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红细胞变形能力
- 正常、缺氧和休克时纤维连接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 金惠铭陈达信阎友珍郭福花陶恭明
- 该成果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从多方面逐步深入地研究了休克进展及治疗中纤维连接蛋白(Fn)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发现了可溶性组织Fn与血浆Fn呈负相关,不溶性组织Fn则与血浆Fn呈正相关;发现严重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时上矢状窦内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休克纤维连接蛋白FN
- 大鼠实验性败血症后的多器官损伤被引量:3
- 1991年
- 用盲肠结扎加穿刺的方法复制大鼠早期多器官衰竭(MOF)模型,作者称其为败血症后多器官损伤。此模型复制后20h,大鼠腹腔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和功能异常,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测定败血症组及对照组腹腔器官表面血流量的结果表明,败血症组除肝脏外,脾、肾、小肠及尾部微循环血液灌流量均有明显降低。作者介绍了用此方法制作这种动物模型的优点并认为腹腔器官微循环灌流量降低是MOF早期的发病机制之一。
- 钱睿哲郝刚阎友珍王疁画金惠铭
- 关键词:败血症多器官损伤穿刺
- 整脉液抗兔失血性休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1995年
- 通过4组失血性休克兔血压、脉压和达到5小时的生存数等几项对比法的研究以及肺、肝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和股动脉切片电子显微镜下对比观察,表明整脉液不论休克前或休克后用药,都有明显抗失血性休克作用.其抗休克机理和稳定内外环境动态平衡(自我稳定)的关系,还有待另文继续探讨.
- 程孝慈施纪元杨皖月金惠铭俞永富谷伯起凌治萍阎友珍朱静珍张齐俞雯倩
-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休克中药药理学
- 47例Behcet病的微循环观察
- 1990年
- 对47例Behcet病的舌尖和手指甲皱微循环进行活体观察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多部位微循环障碍,但其程度不同,并与病情活动有关。比较突出的是舌尖蕈状乳头中微血管丛数目、大小和形态改变与复发性口疮患者相比有显著不同。而蕈状乳头萎缩对本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 黄正吉金惠铭陈达信阎友珍
- 关键词:微循环
- 家兔出血性休克时眼球结膜、肠系膜和肾脏的微循环变化
- 1989年
- 观察和比较家兔出血性休克时眼球结膜、肠系膜和肾表面微循环,发现三者均发生微循环障碍,但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建立和应用荧光素肾血管造影法,表明休克时家兔肾内血液发生重分布。休克时血浆乳酸和血管紧张素Ⅱ、血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力、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发生变化,并参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 陶恭明金惠铭阎友珍
- 关键词:休克微循环荧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