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晓东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食品科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香杏菇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12年
- 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香杏菇是由香菇和杏鲍菇孢子远缘杂交获得的,菇体形态与杏鲍菇相似,菌盖颜色与香菇相似。该品种具有产量高、较耐中高温的特性,但菇体形态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香杏菇菌丝白色,初期纤细,后逐渐浓密蔓延,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 阮时珍阮晓东阮周希陈家意赖伟红黄巧珍陈强
- 关键词:大棚工厂化栽培
- 袋料大杯蕈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13年
- 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俗名猪肚菇、笋菇(福建)、红银盘(山西)。英文名(Big Clitocybe)。大杯蕈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常被采集食用,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被誉称为“笋菇”和“猪肚菇”。大杯蕈的子实体具清脆、爽嫩、鲜美的口感,其蛋白质含量与金针菇等相似,目前市场货源紧缺,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阮周禧阮晓东李月桂阮时珍黄巧珍陈强郑界赖伟红陈家意
- 关键词:大杯蕈袋料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
- 大棚白灵菇代料栽培新技术被引量:1
- 2011年
- 白灵菇学名为Pleurotus nebrodensis ( Inzengae )Quel,隶属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因其色白形似灵芝而得名。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
- 阮晓东阮梦玲李月桂黄巧珍陈强阮时珍刘正德
- 关键词:白灵菇袋栽发酵搔菌
- 长根奥德蘑袋料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12年
- 从场地选择与整理、栽培季节与栽培场所选择、栽培配方、拌料与装袋、灭菌与冷却、接种与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与包装等方面介绍了长根奥德蘑袋料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 阮周禧阮晓东李月桂阮时珍黄巧珍郑界陈强陈家意赖伟红
- 关键词:袋料栽培技术
- 灵芝的袋料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12年
- 概述灵芝的功能、应用及菌种生产。从栽培季节,栽培室的选建,栽培袋制作,灭菌与接种,发菌管理,出芝管理,孢子粉的收集等方面介绍灵芝的袋料栽培技术。提出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 阮时珍阮晓东李月桂陈家意黄巧珍郑界陈强赖伟红
- 关键词:灵芝袋栽栽培工艺出芝管理病虫害防治
- 香脆菇袋料栽培新技术
- 2013年
- 对香脆菇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并从季节选择、配方、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催蕾期等方面详细介绍香脆菇袋料栽培新技术。
- 阮周禧阮晓东李月桂阮时珍郑界黄巧珍陈强陈家意赖伟红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袋料栽培
- 蟹味菇袋料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3年
- 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真姬菇、玉蕈、斑玉蕈。目前栽培的蟹味菇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蟹味菇形状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蟹味菇的生产周期为110~120d,其中菌丝生长和后熟期为85~95d,出菇期为20~25d,现将其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阮晓东阮周禧阮梦玲阮时珍黄巧珍陈强刘正德陈家意赖伟红
- 关键词:蟹味菇栽培工艺袋料搔菌催蕾
-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技术被引量:6
- 2012年
-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属于系统生物工程技术,将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逐步应用于食用菌领域,则源于1948年美国H.Humfeld等科学家对蘑菇深层发酵技术的成功探索。在我国,最早于1960年由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陈美聿等进行香菇深层发酵研究。
- 阮时珍阮晓东李月桂阮周希黄巧珍陈强
- 关键词:发酵罐菌种
- 袋料阿魏蘑栽培新技术
- 2013年
- 从培养料配方、建堆发酵、装袋、灭菌、发菌期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袋料阿魏蘑栽培新技术。
- 阮晓东阮周禧李月桂阮时珍黄巧珍陈家意陈强谢世民刘正德
- 关键词:阿魏蘑袋料栽培技术
- 鲍鱼菇代料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12年
- 正鲍鱼菇(Pleurotus cystidiosus)又名栎侧耳、裂皮侧耳、台湾平菇等,隶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高温型珍稀菌类。鲍鱼菇肉质肥厚,质脆味美,具鲍鱼风味,营养丰富。其子实体中含粗蛋白19.20%,脂肪13.49%,可溶性糖16.61%,粗纤维4.80%,氨基酸总量为21.874%,
- 阮晓东阮周禧李月桂阮时珍赖伟红陈家意郑界黄巧珍陈强
- 关键词:鲍鱼菇栽培工艺袋式发菌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