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晓兰

作品数:16 被引量:193H指数:6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急性
  • 5篇血压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高血压
  • 3篇血管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急性脑卒中
  • 2篇预后
  • 2篇疗效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老年
  • 2篇急性期
  • 2篇梗塞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机构

  • 9篇开滦总医院
  • 6篇开滦医疗集团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16篇阮晓兰
  • 4篇刘春英
  • 3篇张晓辉
  • 2篇孙静
  • 2篇宋绍敏
  • 2篇苗瑞杰
  • 2篇吴寿岭
  • 2篇姚涛
  • 2篇董岩
  • 2篇牛金茹
  • 1篇杨光
  • 1篇李宁
  • 1篇王志彬
  • 1篇朱赛楠
  • 1篇于康
  • 1篇王立英
  • 1篇王张锋
  • 1篇赵维刚
  • 1篇蒋朱明
  • 1篇季春鹏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对急性期脑出血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分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55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改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阮晓兰苗瑞杰
关键词:急性期脑出血依达拉奉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急性脑卒中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6例(出血性卒中442例,缺血性卒中584例),对其空腹血脂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且本组显示甘油三酯增高明显。其中脑梗死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率分别达到29.79%、40.58%和28.25%;而脑出血组为30.54%38.69%和29.4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阮晓兰刘春英
关键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出血
中老年鼾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鼾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0岁的非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375例,对其进行有关鼾症的问卷调查,并对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375例患者中,不打鼾169例、偶尔打鼾86例、经常打鼾120例,三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3.7%(57/169)、39.5%(34/86)、49.2%(59/1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高血压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经常打鼾为中老年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2.124(95%CI1.189~3.796);按性别分层后,经常打鼾仍为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3.993(95%CI1.259~12.663),而不是男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常打鼾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有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王张锋姚涛王立英张晓辉曹金玲阮晓兰
关键词:打鼾高血压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观察局部压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通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本院治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吸氧、脑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测定并比较2组血清中NSE浓度、SOD活力及NO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3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NSE浓度和NO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天观察组NSE浓度和NO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3天2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压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OD生成,避免氧自由基过氧化损害和抑制NO释放,减轻NO的毒性反应有关。
阮晓兰刘春英苗瑞杰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局部亚低温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关系研究
张全福靳双荣张晓辉孙静阮晓兰杨翠英
随着中国人口进入深度老龄化,老年人的研究课题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老年高血压到脑梗死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炎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题通过对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灵敏指标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
关键词: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塞
尿素循环障碍营养治疗一例
2009年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是一组由于先天酶缺陷引起的以高血氨为特征的遗传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血氨测定是早期诊断的关键。主要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药物降氨、血液透析等。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报告1例尿素循环障碍的营养治疗经过。
阮晓兰李宁
关键词:尿素循环障碍营养治疗低蛋白饮食
贝复剂配合美宝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刘琳单金璇吕晓镜李莉阮晓兰
课题所针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困难的问题,该项目应用贝复剂和美宝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慢性创面,探讨其对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治疗作用。研究成果通过贝复剂与美宝烧伤膏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足,发现了二者配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创面肉...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美宝烧伤膏贝复剂
急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的多因素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入院后严格实行血压调控,B组除非血压〉200/120mmHg或〈90/60mmHg才干预。于入院24h内、7d、14d、3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调控血压并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7d的血压是6个月死亡/残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是早期预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牛金茹阮晓兰刘春英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血压调控预后
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原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50%~70%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等残疾 而其营养不良的发生会直接影响预后,现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住院患者的调查报告如下.
阮晓兰刘春英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营养不良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调查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200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于患者人院次日早晨实施,并调查患者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并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判定为营养不足。结果共有152例患者入选并全部完成NRS2002筛查,NRS2002的适用率为100%;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7.9%和27.6%。老年患者(≥60岁)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8%,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18—59岁)的20.2%(P=0.023)。在42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9例(21.4%)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110例患者中,有12例(10.9%)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1:3.2。结论NRS2002适用于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内分泌科有一定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营养支持应用仍存在某些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营养支持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于康赵维刚阮晓兰彭艳丽朱赛楠蒋朱明
关键词: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2002体重指数营养支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