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南 作品数:34 被引量:17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外侧型弹响髋相关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髋关节外侧型弹响髋相关解剖结构的形态,为临床外侧型弹响髋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量成人尸体髂胫束与臀大肌肌腱结合部的形态和大小,以及阔筋膜张肌的血管和神经。结果:髂胫束和臀大肌肌腱在大转子部结合紧密,形成一个梭形增厚的结合部,覆盖于大转子表面,长径(107.17±12.39)mm,横径(36.85±5.88)mm,厚度(4.88±1.25)mm,约是周围髂胫束厚度的3倍。阔筋膜张肌的血管和神经入肌点位于大转子顶点水平上(9.84±2.00)mm和(15.79±2.76)mm。结论:髂胫束结合部是弹响髋的好发部位,也是手术治疗弹响髋的主要部位。 陈伟南 李宏 储旭东 汤朝晖 骆宇春 党瑞山关键词:弹响髋 髂胫束 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经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的解剖学基础,总结用该术式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经验。方法:在尸体解剖和模拟手术的基础上,对2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施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手术。结果:28例成功完成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钽棒内固定术。平均切口长度9.3cm,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0ml,术中输血3例,均为200ml。结论: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间隙入路行股骨头坏死修复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显露良好、操作方便。 朱红伟 张少成 张燕鹏 陈伟南 党瑞山 张传森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大转子骨瓣 钽棒 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在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 2021年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退行性疾病,影响着一半以上的65岁老年人,常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甚至致残,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主要包括姑息性治疗和手术干预,然而其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人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来源较多、获取简单且不涉及伦理问题、较低的免疫原性、较强的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等优势,最近在人脐带中发现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在临床再生工程及早期干预膝关节OA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对WJ-MSCs在体外基础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治疗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庞永华(综述) 陈伟南关键词:人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膝骨关节炎 软骨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197例 本文主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197例进行分析,在分析中介绍了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手术的要点以及手术后的处理,然后阐述了其疗效,最后讨论了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优点。 刘富华 刘晓军 蔡福金 骆宇春 陈伟南 朱建平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微创治疗 文献传递 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中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ligamentous complex,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5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有颈脊髓损伤,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11例,D级27例。按术前患者X线片、CT及MRI显示的脊髓受压原因,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单个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HNP)组14例,合并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组2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组10例,分析各组患者DLC损伤的影像特点及手术方式的异同。结果:50例患者均有颈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损伤,其中8例伴后纵韧带损伤,5例伴关节突骨折,3例伴棘突间韧带损伤。50例患者均有颈脊髓受压与损伤,均行颈椎减压、融合与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包括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HNP组的DLC损伤均为1个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92.85%,均采用前路手术。合并CS组,1个节段DLC损伤16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4例,多节段损伤时均为相邻节段,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84.61%,行前路手术23例、后路手术3例。合并OPLL组,1个节段DLC损伤4例,2个节段6例,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一致率为60%,行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5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术后3个月时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8例提高1级,22例无变化。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DLC损伤特点与术前的颈椎病理状态有关,DLC损伤节段与脊髓受压节段不完全一致;制定手术方案时,颈椎稳定性重建应包括DLC损伤节段,同时兼顾脊髓受压节段的减压。 金根洋 陈伟南 骆宇春 陈德玉 王新伟 陈宇关键词:颈椎 过伸性损伤 影像表现 手术方式 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350例临床分析 2004年 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脊柱外科领域一项崭新的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微创、直接解除神经根压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治疗。若适应证选择得当,可取得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同的减压效果。 许科峰 张焱 蔡福金 陈伟南 汪建良 朱建平关键词:显微内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纯椎弓根钉器械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探讨 目的 通过评价单纯椎弓根钉器械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这一方法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可行性。 蔡福金 骆宇春 朱建平 于晓华 金根洋 刘晓晖 汪建良 陈伟南 胡超肖俊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弓根器械 植骨融合 咪达普利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和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ACEI药物咪达普利对维甲酸所致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大鼠骨代谢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为对照组(Ⅰ组)和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组(Ⅱ组),模型+不同剂量的咪达普利干预3组(Ⅲ,Ⅳ,Ⅴ组),每组12只。对Ⅱ,Ⅲ,Ⅳ和Ⅴ组的大鼠用维甲酸80 mg/(kg·d)连续灌胃21 d建立实验性骨质疏松模型,Ⅰ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造模后,Ⅲ,Ⅳ和Ⅴ组分别给予低,中和高剂量咪达普利(5 mg, 10 mg,20 mg)灌胃,Ⅰ和Ⅱ组采用安慰剂对照,持续7d后处死大鼠,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脏器指数,股骨骨密度,股骨长度和干湿重,骨代谢指标和骨生物学力学指标。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在大鼠的体重、各脏器指数、股骨骨密度、骨干湿重、骨代谢指标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EI类药物咪达普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的体重、股骨长度、干湿重增加(P<0.05),股骨中钙和磷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ALP和BGP的含量增加(P<0.05),TRAP和PTH的含量下降(P<0.05),肱骨生物力学最大载荷、最大扰度、最大弯度、、骨应力和骨应变增加(P<0.05)。结论咪达普利能增加维甲酸所致的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体重,提高骨密度,增加肱骨长度和干湿重,减少骨质流失,促进骨形成和矿物质的沉积,增加骨的生物力学强度,减少骨折的发生,对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 宗序华 陈伟南 王亚东 明玉祥 吴继云 邓亚开 谢迎关键词:咪达普利 骨质疏松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骨生物力学 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方法对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比较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法PLF与PLIF对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方法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共47例,一组22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另一组25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ODI评分)、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及骨融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即刻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盘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随访时,滑脱矫正及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维持上PLIF组优于PLF组(P<0.05),骨融合率及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临床疗效(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内固定失败率PLF组高于PLIF组。结论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并PLF与PLIF都是治疗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有效方法,PLIF在对滑脱矫形的维持及结构的稳定上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PLF后期易出现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但临床疗效不受明显影响。 蔡福金 骆宇春 朱建平 汪建良 陈伟南 刘晓晖关键词:腰椎融合 微创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隆突撕脱骨折 2003年 自2001年6月~2002年2月,采用自制器械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隆突撕脱骨折8例,效果满意. 陈伟南 骆宇春 朱建平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骨折 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