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效逑
- 作品数:47 被引量:1,29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遥感植被生长季节的地面检验研究——以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为例被引量:13
- 2007年
- 利用1982~2000年NOAA AVHRR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分剐采用中值法、经验公式法、延迟滑动平均法和原型曲线法,划分我国温带草原区7个牧业试验站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5个物候站所在像元的植被生长季节。通过比较各种方法划分结果与物候观测结果的标准差,以及遥感生一长季节划分结果的绝对误差分级百分比、相关误差指标和相关系数,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生长季节划分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划分生长季节的开始,在草原区和森林区均以原型曲线法最为适宜。划分生长季节的结束,在草原区以中值法的划分结果最好,其次是原型曲线法衰落点的划分结果;而在森林区,则以原型曲线法休眠点的划分结果最好。本文为遥感生长季节划分结果的地面检验与划分方法的筛选,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和方法。
- 丁登陈效逑
- 关键词:NDVI
-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被引量:44
- 2011年
- 本文从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划分和计算2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得到了2点基本认识:一是传统的线性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消耗型建筑生命周期中加入循环的概念;二是在计算住宅建筑碳排放时,为了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侧重主要排放阶段,并考虑建筑以外的一些影响因素。据此,笔者认为,我国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5个阶段。在计算碳排放时,应将重点放在建筑使用阶段,可忽略建筑施工阶段,同时还应注意科技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建筑废物回收和住区绿地的负碳排放效应。
- 于萍陈效逑马禄义
- 关键词:生命周期碳排放住宅
- 遥感植被生长季节划分结果的地面检验与划分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我国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站点为例
- <正>基于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确定植被生长季节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阈值法(Threshold— based)、拐点法(Inflection Point)和曲线斜率法(Curve Derivative)。本文...
- 丁登陈效逑
- 文献传递
-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
-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 陈效逑王恒
- 关键词:NDVI植被带植被覆盖度水热因子
- 呼伦贝尔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以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为例被引量:15
- 2008年
- 利用2005年和2006年5~9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旗牧业气象试验站所在地羊草光合速率的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羊草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差异,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羊草光合速率的变化大致呈三峰二谷的形式,峰值分别出现在返青期之后、夏季降水高峰期和秋季降水回升期。2005年光合速率的峰值明显大于2006年,前者夏季峰值的持续时间也明显长于后者,这与该年降水量较多、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率较高有关。(2)羊草的光合速率与测量当日前3~8d的累计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05年与测量当日前6d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2006年与测量当日前3d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与此相似,羊草光合速率与各层土壤含水率亦呈正相关关系,且2005年的相关程度一般明显优于2006年,其中,与0~20cm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羊草光合速率主要受到20cm以上土壤水分的影响。(3)在水分条件较好、气温偏低的2005年,羊草光合速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呈微弱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水热组合满足羊草生长需要的情况下,相对湿度通过增加或降低气孔导度对光合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气温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在水分条件较差、气温偏高的2006年,羊草光合速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水热组合失衡情况下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使土壤水分亏缺有关。由此可见,土壤水分状况可能是羊草光合速率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而气温和相对湿度则是次生的影响因素。
- 陈效逑周萌郑婷张荣菊
- 关键词:羊草光合速率水热因子呼伦贝尔草原
- 北京植物园主要观赏植物春花期和秋叶期的过程模拟
- 2023年
- 为了准确地模拟观赏植物春花期和秋叶期的发生时间,揭示城市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并预测赏花和观叶的最佳时机,利用统一促进模型、统一冷激模型与日最低温–光周期耦合模型,分别模拟北京植物园1979—2019年20种春花植物开花期和10种秋叶植物叶变色期的年际变化,并评价最优模型模拟与预测的误差。结果表明,园林观赏植物春季开花期的发生主要受生态休眠期和生长期促进温度驱动,内休眠期冷激温度需求没有对春季开花期的发生起到限制作用;观赏植物秋季叶始变色期的发生主要受温度降低诱发叶片衰老的过程驱动,叶全变色期的发生主要受光周期缩短诱发叶片衰老的过程驱动。开花始期和开花盛期模拟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7和3.2 d,且这两个物候期的模拟误差具有较好的种间同步性;叶始变色期和叶全变色期模拟的平均RMSE分别为9.4和5.6 d,而这两个物候期之间的模拟误差不具有种间同步性;物候模型对各种植物开花日期和叶变色日期模拟的RMSE与其年际波动标准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优春季和秋季物候过程模型的外推检验与模拟检验的RMSE数值相近,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 唐菱珮陈效逑钱思蔚莫志鸿
- 中国温带榆树生长季节的空间模拟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揭示植物物候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机制和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敏感性,我们利用中国温带46个站点1986~2005年的榆树展叶始期和落叶末期观测数据,通过建立基于气温的空间物候模型,模拟多年平均和逐年榆树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的空间格局,并对模型进行了广泛的空间外推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及逐年2~4月和9~1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格局控制着多年平均及逐年榆树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的空间格局.各地多年平均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与2~4月气温的空间序列呈显著负相关,多年平均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为90%(p〈0.001),模拟的均方根误差为4.7 d;而生长季节结束日期与9~11月气温的空间序列呈显著正相关,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结束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为79%(p〈0.001),均方根误差为6 d.同样,各地逐年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与2~4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序列均呈显著负相关,逐年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介于72%~87%之间(p〈0.001);而生长季节结束日期与9~1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序列均呈显著正相关,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结束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介于48%~76%之间(p〈0.001).总体来看,逐年模型对全部建模站点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3和9 d.基于多年平均和逐年模型的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的空间预测精度与模型的空间模拟精度相近,说明这些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外推能力.进一步分析显示,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对气温的空间响应速率在区域平均2~4月气温较高的暖年大于区域平均2~4月气温较低的冷年.这一发现表明,冬、春季的气候变暖可以提高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对气温空间响应的敏感性.
- 徐琳陈效逑
- 关键词:植物物候气温敏感性
- 我国东部温带植物群落的季相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0
- 2008年
- 植物群落季相阶段的划分,对于诊断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和进行遥感植被生长季节的地面检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我国东部温带地区7个站点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分析了植物群落季相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站点多年平均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随纬度的升高而推迟,凋落期和休眠期初日随纬度的升高而提前;多年平均变绿期、旺盛光合期和凋落期长度随纬度的变化不甚明显,而休眠期则随纬度的升高明显延长;2)在研究期间内,站点平均变绿期初日以0.6d·a^-1的平均速率显著提前,且长度以0.7d·a^-1的平均速率显著延长;旺盛光合期初日呈不显著推迟,长度呈不显著缩短;凋落期初日呈微弱提前,长度呈微弱延长;休眠期初日呈微弱提前,但长度却以0.9d·a^-1的平均速率显著缩短;3)站点平均变绿期初日与当月平均气温的负相关显著,平均气温每升高1℃,初日提前约4.3d;站点平均旺盛光合期初日与初日前第二个月到初日当月平均气温的负相关显著,平均气温每升高1℃,初日提前约4.4d;站点平均凋落期和休眠期初日与气温的相关均不显著。
- 陈效逑韩建伟
- 关键词:气候因子
- 我国东部北亚热带植物群落季相的时空变化被引量:8
- 2011年
- 研究我国东部亚热带植物群落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于揭示东部季风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盐城、武汉、合肥、屯溪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季相阶段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各站多年平均变绿期、旺盛光合期和休眠期初日均有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倾向,而多年平均季相阶段长度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休眠期初日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事实表明,树木秋季叶变色和落叶除受到气温的影响外,还可能与光照和霜等其它环境因素有关,从而使得海拔升高对秋季物候期提早的影响有所削弱,其生态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各站变绿期初日以提前为主,长度以延长为主;旺盛光合期和凋落期初日均以提前为主,长度延长与缩短参半;休眠期初日提前与推迟参半,长度以缩短为主。(3)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多呈显著负相关,而凋落期和休眠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利用最佳时段气温-物候回归模型重建的1982—2006年季相阶段初日的时间序列显示,盐城、武汉和屯溪的变绿期初日呈显著提前的趋势,盐城、合肥和武汉旺盛光合期初日也呈显著提前的趋势。在2002—2006年期间,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均表现出明显推迟的倾向,与各地该时段前期平均气温呈下降的倾向一致。(4)从北亚热带各站到温带北部的哈尔滨,平均每向北1个纬度,多年平均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分别显著推迟2.7—4.0 d和1.8—2.8 d,而长度则多呈不显著缩短的趋势;凋落期初日提前不显著,但长度显著缩短1.8—2.6 d;休眠期初日显著提前2.9—3.3 d,且长度显著延长5.8—7.0 d。总体上看,上述观测事实符合植物物候空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在生长�
- 陈效逑亓孝然阿杉徐琳
- 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被引量:197
- 2000年
- 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1989~1996年间我国经济系统的物质需求总量、物质消耗强度和物质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 :①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代价是巨大的 ,1994年物质需求总量是与我国国土面积大致相当的美国的1 6倍 ;②我国经济系统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国内的资源消耗 ,1994年人均国内物质需求量是荷兰的1 1倍和日本的1 5倍 ;③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仍然很低 ,1994年单位物质消耗量所创造的GNP仅为发达国家的约2 %~6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以我国目前的物质生产力为起始点 ,提出了到2025年和2050年将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倍和10倍的中、长期目标 ,以便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对资源消耗的总控制目标相适应。
- 陈效逑乔立佳
- 关键词:物质生产力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