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莹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应用锥形束CT评估腭部种植体的植入部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对腭部种植体支抗植入部位的骨厚度和骨密度进行定量研究,为临床安全、稳定地植入腭部种植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34例正畸患者(18~35岁)腭部20个兴趣区的骨厚度、种植体可植入率高的10个部位的骨密度,将34例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EZ种植分析软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以骨厚度、骨密度为指标的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将可植入率高的10个部位分为3类(Ⅰ-Ⅲ类),骨厚度:Ⅱ类(8.3±0.4mm)〉I类(6.2±0.5mm)、Ⅲ类(5,4±0.4mm);骨密度:Ⅲ类(638.6±42.5HU)〉Ⅰ类(514.6±63.6HU)〉Ⅱ类(414.8±11.1HU);3类骨厚度、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锥形束CT评估腭部种植体支抗的植入部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种植体安全、稳定。
- 邹晖赖仁发孔卫东林巍陈敏莹
- 关键词:牙种植骨密度锥形束CT
- 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区域颌骨解剖的CBCT测量分析
- 目的:研究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及其周围骨质密度值,为临床上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择澳门仁康牙科医疗中心的38名18-35岁的华人患者的C...
- 陈敏莹
-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体CBCT颌骨
- 文献传递
- 五种去金属托槽黏结剂方法对牙釉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通过观测5种不同的去金属托槽釉质黏结剂方法对牙釉质的影响,筛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去釉质黏结剂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正常上颌第一前磨牙50颗,按去黏结剂方法不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记录去黏结时所需操作时间,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所有牙齿的釉质损失量。并将所有标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实验中5组不同去黏结剂方法所用平均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去黏结操作所需时间按A组(金刚砂车针组)、B组(不锈钢凸轮组)、D组(金刚砂车针+碳钨车针组)、E组(不锈钢凸轮+碳钨车针组)、C组(碳钨车针组)依次递增。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结果表明5实验组釉质厚度损失量按C组、E组、D组、B组、A组递增,C组、E组同A组、B组、D组的釉质损失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E组的釉质损失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去黏结剂后电镜观察釉质表面,C组和E组釉质表面规则,无明显划痕,B组和D组釉质表面粗糙,划痕明显,A组釉质表面最为粗糙,可见多数明显深划痕。结论:5组不同去黏结剂方法均造成不同程度的釉质厚度损失和釉质表面的损伤,其中碳钨车针组和不锈钢凸轮+碳钨车针组对釉质影响最小,且不锈钢凸轮+碳钨车针组去黏结所用时间少,因此认为后者是较为理想的去黏结剂方法。
- 孔卫东杨建浩胡湘权张武陈敏莹
- 关键词:牙釉质扫描电镜万能工具显微镜
- 口腔正畸与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
- 2007年
- 正畸治疗过程的不适及美观上的不足会对患者的社交活动及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积极性、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以及治疗完成后的满意度。本文对正畸治疗前、中、后患者的心理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作一扼要综述。
- 陈敏莹孔卫东
- 关键词:社会心理因素口腔正畸依从性满意度
- 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区域颌骨解剖的CBCT测量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通过CBCT测量分析,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与下颌管的关系及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值,从而探讨合适的植入高度与角度。方法选择澳门仁康牙科医疗中心的38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矢状面在距离参考平面10.0mm、12.0mm、14.0mm、16.0mm的4个植入高度上,以与骨皮质表面成30°、45°、60°、90°的4个方向共16个部位的颊舌侧骨质厚度,在骨厚度大于或等于6.0mm的部位模拟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并测量其周围骨质密度。结果下颌各植入部位的颌骨厚度均数均大于6.0mm,各植入高度组中均以30°植入的骨密度值最大(P<0.05),其次是45°(P<0.05)。结论临床不同高度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时,建议首选与骨皮质表面成30°植入、其次是45°植入,以提高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
- 陈敏莹孔卫东胡湘权邹晖杜翠莲林凤燕林巍
-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体CBCT下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