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华

作品数:49 被引量:798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城市
  • 9篇城市群
  • 8篇地理
  • 8篇探测器
  • 7篇演进
  • 7篇金融
  • 7篇基尼系数
  • 7篇长江
  • 6篇经济带
  • 6篇长江经济
  • 6篇长江经济带
  • 5篇社会网络分析
  • 5篇流域
  • 5篇民生
  • 5篇民生发展
  • 5篇黄河流域
  • 5篇河流域
  • 4篇动态演进
  • 4篇绩效
  • 4篇大城市

机构

  • 48篇山东财经大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8篇陈明华
  • 8篇刘华军
  • 4篇孙亚男
  • 2篇郝国彩
  • 2篇李倩
  • 2篇张晓萌
  • 2篇王少梅
  • 2篇徐银良
  • 2篇刘传明
  • 1篇张彦
  • 1篇王哲

传媒

  • 6篇宏观经济研究
  • 6篇中国人口·资...
  • 5篇数量经济技术...
  • 5篇城市问题
  • 2篇资源科学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统计研究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软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财经论丛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69个大中城市月度数据的经验考察被引量:33
2016年
全面认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提高房价调控政策的精准性、构建跨区域房价协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基于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69个大中城市50个月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实证考察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房价联动呈现显著的网络结构形态,且通达性好、稳定性高。二、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中心度较高,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房价"引领"作用。三、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等9个城市属于净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引导"角色。长沙等17个城市属于经纪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桥梁"角色;北海等25个城市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内、外部双向"引导"角色;九江等18个城市属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扮演"跟随"角色。此外,板块的"俱乐部效应"、"梯度效应"显著。四、QAP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对城市间房价联动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得出了中国城市房价协同调控的政策启示。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何礼伟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社会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及其提升路径——基于10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8
2020年
文章构建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无效率分解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生态效率的内在增长潜力和外部驱动因素,进而探寻可行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观测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下游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中、上游。(2)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且在中、上游尤其显著,通过废水废气减排来提高生态效率的潜力较大。(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对各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存在显著差异。上游应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在生态效率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中游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下游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效应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
陈明华王山刘文斐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分位数回归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耦合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考察2006—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78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及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发展呈从基本协调阶段向高级协调阶段持续上升态势,区域内省会城市基本属于高级协调—生态落后类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是制约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态治理、产业结构是所有城市共有的主要障碍因子。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是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湖北省城市极化趋势减弱,安徽省和河南省城市呈两极分化状态,湖南省、江西省和山西省城市呈多极化特征。
陈明华李倩王哲谢琳霄
关键词:生态可持续耦合协调度
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测度与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文章基于2015—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数据,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识别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关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雾霾污染的整体及个体网络结构特征,运用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单个城市对整体雾霾污染的贡献程度、城市雾霾污染的内部与外部贡献程度、地理距离对雾霾污染来源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由西北向东南、西南方向逐渐减弱;城市间雾霾污染存在非线性关联关系,萍乡、新余、宜昌、荆门等城市在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湖北省城市对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综合贡献度最大,雾霾污染主要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但是外部因素也具有重要影响,外部空间来源贡献度的大小与地理距离远近并无严格的反向对应关系。
陈明华王山岳海珺张晓萌
关键词:长江中游方差分解
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65
2017年
面对严重的雾霾天气以及雾霾污染边界不断扩张的严峻挑战,加快创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以形成跨区域协同治污合力势在必行。本文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中游等五大地区96个城市2015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PM_(2.5)、PM_(10)、SO_2、CO、NO_2、O^3等6种分项污染物的逐日数据,从时间序列数据"预测能力"的视角,在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下识别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交互影响效应,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二次指派程序从分项污染物视角考察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关键诱因,并利用双变量Moran指数揭示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城市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普遍的动态关联关系且呈现出联系紧密、稳定性强、带有明显特征的多线程复杂网络结构形态。不论在地区内部还是在全部样本城市当中,均不存在孤立的城市节点,这意味着面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独善其身,均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和地区以外其他城市以及它们构成的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在六种分项污染物中,PM_(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最主要诱因。城市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城市人口密度、投资强度、工业污染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基于上述结论,中国应当加快构建以防控PM_(2.5)为重点的跨区域雾霾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并将其融入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之中,最终实现包含雾霾污染协同治理在内的全方位的区域协同发展。
刘华军孙亚男陈明华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协同治理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经济绩效的溢出效应及其分解被引量:33
2018年
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绿色经济绩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数据,使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绿色经济绩效进行了测度,并进行了分区域比较;依据经济空间权重构建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与分解。研究结论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绩效的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和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绿色经济绩效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绿色经济绩效越低,而且具有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演变趋势。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内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并不存在。资源禀赋对区域内绿色经济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示范效应有助于增强绿色经济绩效的区域间正向溢出。技术进步对区域内绿色经济绩效提升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但对区域间绿色经济绩效提升却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内、区域间绿色经济绩效提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即区域内、区域间均存在"污染天堂假说"。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充分发挥地区间、城市间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努力提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绿色经济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绩效的协同提升。
郝国彩徐银良张晓萌陈明华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中国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演进及其形成机制
2023年
运用熵权法测度2006—2019年我国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借助传统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民生发展城乡差距的动态演进特征,并从结构视角揭示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及四大区域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呈下降趋势,表征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全国及东西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分别呈“多极—单极”与“多极—两极”分化的演进轨迹,中部和东北地区则呈两极分化趋势。除东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表现出“俱乐部趋同”外,其他地区均呈“向下转移”趋势。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结构视角下,全国及东北地区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的极化趋势由人民生活差距决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由生态建设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决定;人民生活差距是全国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转移的主要成因,而各区域长期转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陈明华张边秀李倩王哲
关键词:民生发展城乡差距共同富裕动态演进
城市群绿色TFP增长的空间协同性测度及经济政策选择被引量:10
2018年
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绿色TFP增长进行了评价,首次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其空间协同性进行了测度与分解,并就影响因素与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各城市群绿色TFP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其增长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态势。总体、区域间、区域内协同性均呈总体减弱态势,长中游区域内协同性最弱,长三角与长中游的区域间协同性最弱,区域间协同性是影响总体协同性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教育发展等影响因素对不同城市群TFP增长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具有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TFP增长的空间协同性。缩小区域间TFP增长差异是提升城市群整体协同性的关键。协调外商直接投资、调整教育资源分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资本利用方式等政策有助于促进城市群绿色TFP协同增长。
陈明华仲崇阳张晓萌刘玉鑫
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来源及驱动因素被引量:16
2020年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来源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利用熵值法测算2000~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民生发展水平,采用Theil指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和结构差异来源,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态势,但城市群之间分异显著;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城市群内部差异,但地区间差异的贡献呈迅速扩大态势;无论全样本还是分时期,社会发展差异、人民生活差异、生态建设差异对大多数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贡献和独立驱动作用都较高,而科技创新差异的贡献和驱动作用则都较小;每对双因子组合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各自对民生发展差异的影响,但这种强化作用在2008年之后有所减弱。研究创新: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并揭示了其背后驱动因素的独立和交互作用。研究价值:对于探索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协同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陈明华刘玉鑫王山刘文斐
中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被引量:45
2020年
本文基于熵值法构建城市民生发展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首次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考察我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差异大小及来源,并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研究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2010年之后民生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民生发展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贡献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差异和生态建设差异是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人民生活差异、科技创新差异对民生发展差异的影响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社会发展差异的作用则依次增强,生态建设差异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突出,经济发展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弱;人民生活差异、科技创新差异上升是导致2010年之后民生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丰富了城市民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为揭示我国城市民生发展差异状况、探索协同提升对策提供了重要借鉴经验。
陈明华刘玉鑫刘文斐王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