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琼 作品数:31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轻工技术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助力脱贫攻坚凉山农技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2019年 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产业,打赢凉山脱贫攻坚战,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技培训队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加强凉山农技培训规划、探索凉山农技培训的有效模式,加强凉山农技培训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充实农技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因地制宜实施特色产业培训,开展凉山农业产业升级培训。 何燕 张平 陈艳琼关键词:脱贫攻坚 农技培训 攀西地区何首乌播种育苗技术 被引量:1 2008年 结合攀西地区的实际,从种子的采集及处理、苗圃地的选择及整地、播种方法、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何首乌在攀西地区播种育苗技术,亦可作为其它地区生产借鉴。 何燕 陈艳琼 铁万祝 罗关兴关键词:何首乌 播种 育苗技术 凉山州高寒山区发展油牡丹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2018年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是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目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11 个国家级贫困县基本处在高寒山区,适宜发展的扶贫产业不多。而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种植油用牡丹可以促进高寒山区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成为精准脱贫工作的新产业。文章分析了油牡丹在凉山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油牡丹产业的建议。 张平 吴艳 陈艳琼 王凤屏 李培 陈雪梅凉山州高寒山区发展油牡丹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是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目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11个国家级贫困县基本处在高寒山区,适宜发展的扶贫产业不多。现高寒山区主要作物为玉米、马铃薯,经济效益低;油用牡... 张平 吴艳 陈艳琼 王凤屏 李培 陈雪梅攀西地区何首乌无藤或少藤栽培试验初探 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试验对比何首乌少藤、无藤种植与传统搭架种植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留藤50cm为最佳的留藤长度,各处理与对照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该种植方法能节约搭架成本及所产生的人工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陈艳琼 何燕 罗关兴 铁万祝关键词:何首乌 甘蔗良种选育研究 宋福猛 王友富 陈艳琼 薛贵禄 邓兴华 张泽生 李从方 焦道卫 凡钢 余国林 易言郁 黄显能 该项目研究立足四川攀西蔗区生态条件,利用杂交育种以期实现双亲优势互补的规律;经实生单株、株系、品系与预备品比选优,在全面确晰选育品系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与品质均达到选育种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区域试验与表证示范。七项研究共完...关键词:关键词:甘蔗 良种 选育 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油牡丹育苗的影响 2018年 油牡丹作为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树种,极具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凉山州的引进种植属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薄弱,繁育优良苗木成为油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有效保障。通过油牡丹种子不同处理方式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油牡丹种子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播种,出苗率低,出苗后长势弱;油牡丹种子经不同方式处理后再播种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其中以 200 ppm 赤霉素浸种 24 h 处理出苗率最高,长势最好,须根发根能力最强,其次为清水浸种 3 d 处理。 陈艳琼 张平 吴艳 王凤屏 李培 陈雪梅关键词:育苗 何首乌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09年 何首乌(Plo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为蓼科植物。它的干燥块根,其性微温,味苦、甘、涩;町延缓衰老、强身健体、保健心脏。 何燕 陈艳琼 铁万祝 罗关兴 卫大蓉关键词:何首乌 栽培 蓼科植物 延缓衰老 强身健体 ‘红阳’猕猴桃在四川西昌的引种表现 2020年 将‘红阳’猕猴桃引入与原产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四川攀西干热河谷区—西昌试种栽培,观测其在西昌的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形状等引种表现。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在西昌能正常萌芽开花结果,果实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达19.44%~20.2%;成熟期早,比四川其他产区早20~30 d,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但存在因光照过强,叶片和果实发生较重日灼、春夏干旱造成果实生长发育受影响、因冬春风力较大造成叶片破损等不良现象。但在采取旱季设施喷雾增湿、建防风林减轻风力等措施后可获得良好的栽培效益,可适度规模推广种植。 李培 张平 陈艳琼 王凤屏 吴艳 陈雪梅 杨建平 巫玲琳 李志超关键词:引种表现 提高攀西蔗区甘蔗出苗率技术措施浅谈 1999年 攀西蔗区地处四川西南边陲的金沙江与安宁河谷流域,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蔗区分布于北纬26°51′-27°11′,海拔在600-1400m之间。现有植蔗面积0.9万hm2,年产白沙糖7万余t,为四川省主产蔗区。长期以来,受蔗区前期无雨干旱的影响,甘蔗出... 宁福猛 王友富 陈艳琼关键词:甘蔗 栽培 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