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遥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13~17世纪老挝与越南关系探析被引量:2
- 2019年
- 13至17世纪的老挝兰沧王国与越南陈朝、后黎朝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13世纪到15世纪的对峙期和15世纪至17世纪的邻好期。13世纪后期,老挝与越南各自奉行的地区秩序逐渐建构完成,两个地区中心国家为了强固各自主导的地区秩序,进行了长达3个世纪的地区争霸战争。15世纪后,越南和老挝从长期的对峙转化为合作,一方面,老挝需要应对来自外部如缅甸、暹罗等曼陀罗国家的挑战,另一方面,越南也需要结束内部的混乱局势,重新达成国家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政治需要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于是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结为邻好之国。从15世纪开始,老越双方就成为彼此政权蒙难时的避难之所,远者如黎利,黎庄宗,黎维密和朝福,近者如万象王阿弩,南掌王召温猛,阮朝咸宜帝等。也许是基于这种历史渊源和历史惯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老越"特殊关系"。
- 谢信业陈遥
- 关键词:朝贡体系
- 论1898~1935年美国在菲律宾经济政策的旧殖民性——以国际比较视角和档案为基础的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对菲律宾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深刻影响。但从国际比较视角看,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呈现出旧殖民性的特点,而不是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的新殖民主义,主要表现:失败的土地改革,保守的贸易政策,有限的工业化。
- 陈遥
- 关键词:经济政策
- 论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内容、立法和实践的统一及其原因
- 本文主要论述托马斯·杰斐逊新闻自由思想的渊源和主要内容、新闻自由相关立法的经过和实践的历史过程,重点分析他能把新闻自由理论、相关立法与实践三者统一起来的原因。 欧洲民主思想在北美的广泛传播和殖民地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杰斐逊新...
- 陈遥
- 关键词:托马斯·杰斐逊新闻自由思想新闻事业发展
- 文献传递
- 国际社会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以印度和东盟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谋求外部和平发展的大战略,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印度和东盟的深切关注。对此,印度小心谨慎终未加入,东盟在支持之下亦存担忧。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压力下,印度和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处理好中国与印度、东盟各国的关系,增强互信,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 毛彬彬陈遥
-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 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认知——以国会研究处报告和民意调查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20世纪末以来,美国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中国的崛起及中国在东南亚迅速增长的软实力。美国精英和公众对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认知,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软实力的认知,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和递减效应。从美国认知这一"他者"的角度,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中国应客观评估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认知,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美国可能的政策反应。
- 陈遥
- 关键词:中国软实力
- 信任力与中国的和平发展被引量:8
- 2020年
- 世界历史上大国间权力对比的快速变化往往诱发系统性国际信任危机,从而引发国际冲突甚至战争。大国崛起的“信任困境”逐渐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核心命题之一。既有文献尚未对此特别是对当前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信任危机进行系统研究。为此,作者尝试在批判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五常”信任思想、软实力理论和国际信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国际关系“五常”规范——仁、义、礼、明、信(分别对应善意、责任、秩序、透明、信誉)为核心内容的“信任力”理论及其整合模型。该理论是关于国际信任的一般性理论,有助于缓解权力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系统性国际信任危机,也有助于崛起国获取国际社会信任以便在实力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走出“信任困境”。提高信任力以获取国际社会的信任,特别是周边国家和霸权国的信任,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模型设计后,作者选择中国—东盟关系进行案例研究,以阐明信任力理论的有效性与未来潜力。
- 陈遥
-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与华侨华人的作用国际关系学和华侨华人学整合的视角被引量:7
- 2010年
-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也日趋频繁,他们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华侨华人在经贸、文化教育和政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高。中国应开展软实力与华侨华人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侨务和外交的合作,追求中国与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多赢的局面,为中国崛起服务。
- 陈遥
- 关键词:中国软实力华侨华人
- 美国“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应对中国实力增长、亚太地区重要性增加等挑战,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再平衡"战略,以增加和改进其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和存在。而涉及中国的南海和东海领土争端对地区稳定与安全有重要影响,既是"再平衡"战略提出的背景,也是该战略需要加以应对的挑战,且其中一些争端国与美国存在同盟关系。因此,"再平衡"战略必将对这些领土争端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影响和介入的增加,将使中国面临更多的外交压力和牵制,减少中国在博弈中的优势,且可能会鼓励其他争端国采取冒险性的机会主义做法,并使争端复杂化、甚至激化。而且,美国日益增多的军事存在,也增加了中美发生直接摩擦或冲突的风险。不过,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关注和介入也可能会有助于增加对争端和相关国家行为的管控。
- 王伟光陈遥
- 论美国海权思潮的兴起——以学术、媒体和政府的议程设置为视角被引量:1
- 2015年
- 美国新海军的建立是美国崛起的必然结果,更是海权思潮直接推动的产物。学界的"学术议程设置"、政界的"政治议程设置"和媒体的"媒介议程设置"共同促成了海权思潮战胜孤立主义和党派主义,促使新海军成为美国强盛、伟大和优越性的文化象征。美国海权思潮兴起的过程和路径颇值得中国借鉴。
- 陈遥
- 关键词:海军
- 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现状、问题与模式选择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中国崛起和东亚权力转移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正稳步发展,但近年来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实施给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变数。中国与东盟应该加强经贸合作,巩固政治互信,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加强,将为中国进一步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奠定基础,在中日互信关系降到冰点时,这种国际信任尤为重要。中国与东盟应在全面合作中建构新的共同利益,同时正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政治互信关系模式。
- 陈遥
- 关键词:政治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