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开香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狂犬病性癔病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陶开香
- 关键词:预后
- 类狂犬病性癔病1例
- 2001年
- 陶开香
- 关键词:癔病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4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CI)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3例]进行DSA检查,对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4例ICVD患者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2.1%(69例);检出颅内外病变血管166条,以前循环(59.6%)以及颅内动脉(66.9%)受累为主,单条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高(21.7%);狭窄程度1~4级的血管分别占27.1%、40.4%、6.6%及25.9%;58.0%的CI患者、33.3%的VBI患者和23.1%的TIA患者出现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结论DSA可准确评价ICVD患者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李美英夏峰丁绍青苏建华汤华萍陈炼凤兆海毕茂芳郑颖伟陶开香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缺血性脑血管病
- 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 2005年
- 陶开香
- 关键词:血清HBV标志物肝硬化患者DNA乙型肝炎肝硬化
-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入组患者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感染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患者住院第2周的总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第1周时显著增高(39%vs52%,P<0.05),主要以肺部和尿路感染(41%)为主,部分患者还并发败血症(9%);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和革兰氏阳性(G+)球菌感染为主,其次为真菌感染;药敏试验提示细菌对头孢类、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喹诺酮类比较敏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营养不良发生率、NIHSS评分、GCS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密切相关(r分别为5.62、4.39、8.68、6.26和4.34;均P<0.05)。结论急性重症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其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营养不良、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意识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 李美英夏峰丁绍青苏建华汤华萍陈炼凤兆海毕茂芳郑颖伟陶开香
- 关键词:脑卒中并发症
- 心房颤动相关性脑梗死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患者104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组42例,非房颤组62例,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以及颅内出血、死亡等不良结局情况。结果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的ADL评分、溶栓时间(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糖尿病患者占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年龄、高血压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及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后患者颅内出血转化1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不良结局6例,而非房颤组颅内出血转化为3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不良结局2例,2组颅内出血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性颅内出血(P=0.076)及不良结局(P=0.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患者是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结论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虽明显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但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不良结局的风险。
- 李美英凤兆海苏建华汤华萍郑颖炜徐竞陶开香周曾李志德
- 关键词:心房颤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出血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