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细胞源细胞因子对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和干预研究
- 康文娟柳洁吴华民张美兰雷崐薛雪花
- 课题来源: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031056。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随着众多脂肪细胞因子的不断发现,如瘦素、抵抗素、脂肪源性TNF-α、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IL-6、内脏脂肪素和脂联...
- 关键词:
- 关键词:脂肪细胞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并且糖代谢、脂代谢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平均年龄56±8.4岁,平均病程3.2±4.1年。无手术、炎症...
- 柳洁于翰胡玲杨艳兰雷崐秦洁苗芳薛雪花杨平安邵晋康
- 文献传递
- 肥胖低智力高胰岛素血症二例
- Prader-Willi综合征(低肌张力-低智力-性机能减退-肥胖综合征)为罕见的儿童肥胖症之一。可能与下丘脑功能减退有关,有遗传倾向。本文结合两例肥胖、低智力、高胰岛素血症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与Prader-Willi...
- 雷崐张美兰柳洁
- 关键词:高胰岛素血症儿童肥胖症
- 文献传递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几年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能促进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但RBP4与糖尿病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报道较少,我们拟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RBP4水平变化,并结合血糖、血脂、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初步分析RBP4与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 雷崐段涛张美兰
-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4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致动脉粥样硬化RBP4
- 复方肤参霜的抗炎止痒作用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复方肤参霜的抗炎止痒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考察复方肤参霜的抗炎作用。(2)取右后足剃毛豚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采用磷酸组胺致豚鼠舔该侧后足,计算致痒阈。(3)取背部去毛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基质组和复方肤参霜组,在小鼠背部脱毛区分别涂抹空白基质和复方肤参霜(每只0.25 g),连续观察7 d小鼠的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评价皮肤给药的急性毒性作用。(4)取背部去毛的新西兰兔16只,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再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各组在左侧去毛区分别涂抹复方肤参霜(0.5、1.0 g),在右侧去毛区分别涂抹空白基质(1.0 g)和空白(不涂抹)给药后观察皮肤情况,评价皮肤给药的安全性。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豚鼠磷酸组胺所致的致痒阈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皮肤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均存活、主要脏器未见异常,基质组与复方肤参霜组小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次/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中,完整/破损皮肤组新西兰兔在涂药后均存活,其饮食、行为活动、眼和黏膜均正常,皮肤无明显红斑、水肿现象,且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破损皮肤组新西兰兔的破损部位已结痂。结论:复方肤参霜在本实验动物模型中具有较明显的抗炎止痒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 彭芳辰郑斌王晶张慧陈丽芳郝杰雷崐康静
- 关键词:中药药效学安全性
- 皮肤交感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 2010年
-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方法葡萄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3组的四肢皮肤交感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5例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四肢皮肤交感反射异常15例,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异常7例,两项均异常7例,两项均正常10例;30例糖尿病患者,四肢皮肤交感反射异常18例,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异常16例,两项均异常15例,两项均正常12例;30例正常对照,四肢皮肤交感反射异常3例,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例,两项均异常1例,两项均正常16例。结论应用皮肤交感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联合检查能早期诊断周围神经病,以便干预治疗。
- 雷崐张美兰
- 关键词: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 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对特纳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对8例特纳综合征患者进行6年的雌孕激素补充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治疗前患者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的正常水平。经过6年性激素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略有增加,但仍显著低于同龄同性别的正常水平。第2~4腰椎的骨密度从(0.75±0.12)g/cm^2增加到(0.84±0.22)g/cm^2,同龄同性别的z评分从-3.2±0.9升高到-2.2±0.6。髋部总体的骨密度从(0.68±0.07)g/cm^2增加到(0.81±0.08)g/cm^2,Z评分从-2.2±0.5增加到-1.2±0.3。长期雌孕激素补充治疗,可改善特纳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但不能使骨密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 胡玲秦洁雷崐杨平安茅江峰
- 关键词:特纳综合征骨密度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变化及与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3年
-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4%,对产妇远期预后及围产儿可造成极大的危害。-般认为妊娠期间胰岛素抵抗(IR)是造成GDM的重要原因。而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IR的启动因子。Pradhan等的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预测因子。自Yang等首次在小鼠实验中发现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IR关系密切后,关于2型糖尿病和GDM患者RBP4水平变化及其致病机制就成为了-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开展了对GDM患者RPB4水平变化及其与IR、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以期为阐明GDM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邢艳霞雷崐于翰张美兰
- 关键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视黄醇结合蛋白4炎症因子
- 太原市某医疗机构11620名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高热量、高嘌呤食物的摄取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并且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关系密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2008年我院健康体检人群11620名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柳洁于翰胡玲苗芳张美兰雷崐张韶君
-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高嘌呤食物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3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1次/d;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1g,1次/d;对照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24周。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肝脾CT比值、脂肪肝消失率最高,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血浆Hcy水平吡格列酮组降低明显,而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吡格列酮组最低,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 王芳雷崐
-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吡格列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