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大型压裂弹性开发方式研究
- 针对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以经济动用为出发点,通过经济极限产油量的界定、单井弹性开发数值模拟、开发井实际经济评价三方面论述了弹性开发的可行性,优化布署了弹性开发井网;通过裂缝参数优化,压裂设计突出改进了降滤失、控缝高二项主...
- 青强李道轩赵淑霞李春芹姜慧
- 关键词:数值模拟裂缝参数优化压裂设计
- 文献传递
- 数模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樊29块4砂组中的应用
- 1999年
- 利用多层二维二相模型,在充分进行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搞清地下油水分布规律,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通过研究,选择了樊29块最佳开发方式为:转注两口井,提液到450t/d,采用波动注水,强度保持在50%,注采比为093~097,注水周期为15天左右。1997年底应用数模研究成果实施一年来,日产油量上升52t,含水上升率从1203%下降到184%,综合递减由202%下降到0,压力保持稳定。
- 吴忠新青强王兵辛彩凤
- 关键词:数值模拟低渗透油气藏注采比油田开发
- CO_2吞吐提高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研究
- 2008年
- 针对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开发的难点,采油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以大井距大型压裂、弹性开发为主的开发政策,有效动用了该类油藏的储量,并且获得较高的初期,但是随着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油井自然递减较大,弹性采收率较低,因此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该类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进行了以单井CO2吞吐,提高地层能量,达到提高采收率为目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在矿场进行了试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 倪军文小林青强
- 关键词:CO2吞吐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
- 油田断裂中构造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及应用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构造流体包裹体是构造热事件的流体代表,在断裂构造岩中大量保存。利用构造流体包裹体的成分、荧光、均一温度及同位素等测试结果,分析研究了其在油气运移和保存条件,以及断裂的力学性质、应力场等方面的应用。
- 沈传波胡勃青强
- 关键词:油田均一温度油气运移应力场
- 夹层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被引量:64
- 2006年
- 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夹层描述入手,结合梁家楼南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夹层的形态、分布位置、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夹层类型进行了分类,描述出了上部凸形、上部凹形、上部板状、中部凸型、中部凹型、中部板型、下部凸型、下部凹型、下部板型、楔状、弧状11种夹层分布模式,并且分别阐述了其对剩余油的不同控制作用,提出了上部凸型夹层剩余油最富集,中部凹型夹层剩余油分布最差。从挖潜方法来看,上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水平井和堵水技术来挖潜,中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不稳定注水方法来挖潜,上部和下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堵水结合补孔措施来挖潜。
- 王延章林承焰温长云吴忠新青强
- 关键词:夹层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梁家楼油田
- 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针对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以经济动用为出发点,通过经济极限产油量的界定、单井弹性开发数值模拟、开发井实际经济评价3方面论述了弹性开发的可行性,优化布署了弹性开发井网;通过裂缝参数优化,压裂设计突出改进了降滤失、控缝高2项主导工艺,实现了压裂规模的突破;地面集输实用从简匹配,减少了一次性投资。运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新技术,在梁112块实施了新区产能建设,新增动用含油面积5.9km2,地质储量255×104t,成功建成产能3.7×104t,实现了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动用,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志杰青强李春芹
- 关键词:大型压裂
- 樊31北块特低渗透油藏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06年
- 樊31北块属于特低渗透油藏,其初始含水率要比中高渗透油藏的初始含水率高得多,并且开井生产后含水率会持续下降一段时间。通过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流动的微观机理认为,油藏构造特征、地层沉积特征、钻井和压裂过程造成的水锁效应、贾敏效应、地层微裂缝的动态变化、启动压力梯度和岩石物性特征是引起初始含水率差异的因素,并利用樊31北块的物性参数定量计算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
- 毛振强李明于红军青强
- 关键词:水锁效应贾敏效应特低渗透油藏初始含水率启动压力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