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春喜
- 作品数:50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陈子昂咏史诗试论被引量:1
- 2009年
- 陈子昂是初唐以前咏史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其咏史诗主题内涵全面深刻,继承与开拓有机统一,拓展了咏史诗的诗体功能和题材空间。这和其"兴寄"论密不可分。从创作风貌上讲,其咏史诗呈现出恢复魏晋风骨,同时又开拓唐音;悲慨的情感与深入的理性相统一的特征。尤其是其怀古类咏史诗打破了传统的否定结构模式,一改悲观虚无的历史消极情绪,为怀古注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使怀古走向与咏史体式的融合。综合来看,他应是古代咏史诗史上贡献很大的作家。
- 韦春喜
- 关键词:咏史诗主题内涵创作风貌
- 论明教坊与内府编演本杂剧被引量:2
- 2006年
- 张影韦春喜
- 关键词:杂剧创作科诨孙楷第
- 南朝咏史诗试论
- 2002年
- 南朝咏史诗不仅数量较多 ,超越前代 ,亦有像颜延之这样的优秀咏史作家。更为重要的是 ,南朝咏史诗表现出前代所无的新特征 :怀古诗的形成与成熟 ,“赋得”题咏史诗的出现与创作 ,咏史乐府创作题材的女性化与趋同化。南朝咏史诗的贡献在于 ,确立了咏史诗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 ,在贯穿古今时空的古迹场景的描绘中去追寻历史古人的咏史怀古模式、否定结构 ,对诗作形式作了自觉探讨 ,为唐代咏史诗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 韦春喜
- 关键词:咏史诗女性化趋同化
- 汉代对策文刍议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选拔、考核知识文化群体,文帝开启了贤良特科选拔,首创对策选士制度,导致了对策文的产生。随着对策选士在贤良、秀才、孝廉等诸科的开展,对策文创作也因之繁盛。它既注重才学展示,也注重统治方略的探究与时政弊端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对策都对汉代的政治建设有很大影响。作为应试文体,对策文与统治者的策问紧密相关,策问的重点、质量、形态、规定等都影响着它的创作。同时,它的文学特质、风格、语言、格式等都与对策选士制度息息相关,体现出鲜明的制度精神。汉代对策文经典价值的确立,实源于汉代独特的选士制度。
- 韦春喜
- 关键词:汉代策问
- 《文选》咏史诗的类型与选录标准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对《文选》所选咏史诗的类型与选录标准进行探讨发现,《文选》中的咏史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叙致本事为主,间杂抒情感慨;以历史为原点,抒怀叹议;以历史为媒介手段,咏怀写志。《文选》选录咏史诗的标准表现为:注重诗作的情感性、现实性、个性化,注重反映咏史诗的发展流变等。
- 韦春喜
- 关键词:《文选》咏史诗选录标准
- 试论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被引量:6
- 2009年
- 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科举考试对历史内容的强化,使士子不得不注重议论、评述历史。中晚唐君主崇尚经史、以史为鉴的思想意识,以及用人所显示的文化导向,形成探讨历史兴亡、论辩古今盛衰的史论风尚。这些都决定了史论体咏史诗的产生。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深刻新警,善于翻案,和此时期注重新变疑古的史学思想有关。
- 韦春喜张影
- 关键词:唐诗咏史诗科举考试
- 论唐代道士吴筠的咏史组诗被引量:1
- 2006年
- 吴筠是唐代著名道士,其《高士咏》与《览古》诗是前代少见的咏史组诗。《高士咏》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上的伪隐之风,对历史上的高士进行咏赞。《览古》诗则从道家哲学观、社会观的角度,对历史发展、演变作出了哲学思考,告诫士子应全身远害。其咏史组诗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在于: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达到了人物形象塑造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出平和冲淡与悲沉凝重两种艺术风格,并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吴筠的咏史组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韦春喜张影
- 关键词:咏史组诗道教
- 试论曹植辞赋中的个体生命意识主题被引量:2
- 2001年
- 曹植“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与残酷的现实际遇、环境的激烈矛盾造成曹植一生的生命悲剧冲突。这种生命悲剧冲突向外衍化成各种生命意识和情绪。曹植的辞赋便可视为此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渲泄和表达。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表现生命中的个体生活境界;对国家、社会生命的深沉忧虑、关注;对“人”生命的关切;因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无由实现而产生的各种生命情绪。这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抒写恰是曹赋向屈赋复归的根源,也是曹赋在辞赋史上占据最主要位置的根本原因。但曹赋和屈赋在个体生命意识上又不尽相同,而这种差异又恰是两者辞赋风格不同的根源所在。
- 韦春喜
- 关键词:辞赋个体生命意识屈赋生命悲剧生命价值观主题
- 南宋理学史学观与史论诗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理学成为社会化思潮,且重视历史研治、重视教育的条件下,以理学史学观为指导进行史论诗创作成为士子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因以史经世、探究治乱的理学史学观有其独特性,南宋史论诗多以道观史,行道则兴,废道则衰,成为基本的史论立场,呈现出一种"道理"品格;史论诗掀起了评论上古历史、圣君的潮流,而对三代以降的君主持法甚严,形成了强烈的历史批判思潮。本着识统察机、以心论史的史学观,史论诗既注重历史态势的总体把握,更强调从幾微之处、人的心理意识等方面探讨历史发展,表现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新的历史探索视角。受义理史学观影响,史论诗形成了儒学义理化、道德化特征,同时扩大了历史人物关注层面,鸿德大隐特别是社会底层人物成为关注对象,反映了史学从政治性史学向社会文化史学的性质转变。在注重正统的史学观影响下,史论诗很少涉及少数民族政权,促成了以三国题材为关注点的史论热潮,以民族英雄作为史论对象,体现出鲜明的民族主义意识。
- 韦春喜
- 关键词:南宋理学史学观
- 《文心雕龙》“味”论探析被引量:4
- 2007年
- 韦春喜
- 关键词:《文心雕龙》魏晋南北朝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