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爱民
作品数:
3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湖北医科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周兰仙
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
胡家荦
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
王亚威
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
袁华
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
王晓云
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神经元
1篇
抑素
1篇
原位
1篇
原位杂交
1篇
中缝背核
1篇
色胺
1篇
生长抑素
1篇
生后发育
1篇
能神经
1篇
能神经元
1篇
凝集素
1篇
皮质
1篇
中脑
1篇
羟色胺
1篇
细胞
1篇
细胞化学
1篇
免疫
1篇
免疫细胞
1篇
免疫细胞化学
1篇
脑皮质
机构
3篇
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3篇
王亚威
3篇
胡家荦
3篇
韩爱民
3篇
周兰仙
2篇
袁华
1篇
王丹
1篇
王晓云
1篇
周新华
传媒
1篇
解剖学报
1篇
神经解剖学杂...
1篇
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2篇
1995
1篇
1994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大鼠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内5-HT能神经元生后发育的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95年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白鼠中缝背核及中央上核内5-HT能神经元的生后转折变化,并结合图像分析对中缝中央上核内5-HT能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生后第1天,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内5-HT阳性胞体密集排列,突起较短。从P1到P30,中缝背核内,5-HT阳性胞体密度明显降低,外侧部5-HT阳性细胞突起的长度显著增加。中缝中央上核内,至P10,5-HT阳性胞体仍密集排列,且胞体增大,至P30,细胞排列变得疏松。从P90到P90,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内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中缝中央上核内5-HT能胞体数量从P1到P30有显著性增加,从P30到P90有显著性减少。胞体面积及周长从P1至P30逐渐增加,在P10至P30阶段增长最快。P1与P30以及P1与P90比较,胞体形状因子显著增加。从P1至P30,中缝中央上核外侧散布的5-HT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成年只能偶尔见到,且胞体变得不规则。
韩爱民
王亚威
周兰仙
胡家荦
关键词:
中缝背核
生后发育
免疫细胞化学
大白鼠
大鼠大脑皮质前生长抑素原mRNA神经元的生后早期发育──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2
1995年
以地高辛标记的前生长抑素原cRNA(P-P-SScRNA)探针,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大鼠大脑皮质SSmRNA神经元的生后早期发育,结果显示:1.旧皮质中的梨状皮质,以扣带回皮质为代表的中间皮质和新皮质中均存在SSmRNA神经元。2.SSmRNA神经元主要位于梨状皮质深层,从生后第1d(Pl)至生后第5d(P5)阳性细胞数增多,体积变大,至生后第10d(Pl0)细胞数有减少的趋向。3.扣带回皮质的SS基因表达较为恒定,从Pl至Pl0,阳性细胞较均匀地分布于除第1层以外的各层。4.新皮质SSmRNA神经元呈特定的板层状分布,生后第1d主要定位于颗粒下层(Ⅴ、Ⅵ层),至P5~Pl0,除仍占据颗粒下层外,颗粒上层亦出现较多淡染的阳性细胞。5,在个别大鼠,于生后第1d的新皮质中见到许多特殊阳性束状结构,该束的深部夹杂一些SSmRNA神经元。有的细胞突起与束平行,似有沿束向皮质表面迁移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出自同一前体原的SS14,SS28,SS28(1~12)可能均参与鼠脑早期发育的调节。
周兰仙
韩爱民
袁华
胡家荦
王丹
王晓云
章祖陈
王亚威
关键词:
大脑皮质
原位杂交
刀豆素标记神经元在大鼠中脑的分布──凝集素组织化学的研究
1994年
本文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刀豆素标记神经元在大鼠中脑的分布。结果表明,中脑内与刀豆素结合的细胞主要位于红核腹外侧区、黑质致密部、动眼神经副交感核、中脑楔形核和中缝中央上核等富含单胺类递质及P物质样免疫反应胞体的区域。其中刀豆素与红核神经元的结合具有显著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神经元,除胞核区不显色外,其余部位均被深染,细胞突起明显,为体积大小不一的多极神经元;第二类细胞几乎完全为刀豆素反应产物所覆盖,其染色较第一类神经元为深,未显色的胞核区隐约可见,细胞较小,呈圆形;第三类神经元胞浆均为淡染的刀豆素反应颗粒所填充,其周边的胞膜区亦为粗大、深染的反应颗粒所占据,胞核着色不明显,有短的突起,细胞较大。其余各核群神经元与刀豆素的结合也各具特点。本文结果表明,刀豆素标记细胞在中脑的定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并且同一核团的细胞对刀豆素的亲和力也有不同。
周兰仙
韩爱民
周新华
胡家荦
袁华
章祖陈
王晓芸
王亚威
关键词:
中脑
神经元
凝集素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