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
- 作品数:18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铁剂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诱导性贫血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系统比较和评价注射铁剂、口服铁剂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用以及rHuEPO单用治疗化疗诱导性贫血(C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贫血"、"化疗诱导性贫血""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铁钠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达贝泊汀-α"或"阿法依泊汀"为关键词,分别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1年4月)、EMbase(1974年至2011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8年至2011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至2011年4月)以及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和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1960年至2011第1期)。收集口服或注射铁剂联合rHuEPO治疗CI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CIA患者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后血红蛋白(Hb)变化平均值、治疗有效率、输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值。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6篇,经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共12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注射铁剂相比于口服铁剂方案,在患者的Hb水平、治疗有效率、输血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铁剂与不使用铁剂患者Hb水平的加权均数差值[95%可信区间(CI)]为0.54(0.16~0.91,P=0.005),治疗有效率和输血率的优势比(95%CI)分别为2.07(1.18~3.65,P=0.01)和0.66(0.46~0.93),2种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IA的治疗中,注射铁剂和rHuEPO联用与rHuEPO单用比较,可明显提高患者Hb水平和治疗有效率,减少输血率,但是注射铁剂和rHuEPO联用与口服铁剂和rHuEPO联用比较,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 于芝颖顾群张斌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META分析
- 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癫痫患者骨代谢影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和CBM数据库,纳入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骨代谢影响的队列研究。根据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量表)完成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RevM 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NOS评分均为7~8分。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奥卡西平组血钙、血清25-OH-VitD均降低(P<0.05);用药疗程≤0.5年时,奥卡西平组25-OH-VitD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疗程>0.5年时,奥卡西平组血钙低于对照组(P<0.05),25-OH-VitD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卡西平儿童用药组血钙、25-OH-VitD均低于对照组(P<0.05),成人用药组血钙、25-OH-VitD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奥卡西平组血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疗程>0.5年时,奥卡西平组甲状旁腺素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疗程及治疗对象年龄对其余指标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奥卡西平组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卡西平可能降低血钙、血清25-OH-VitD,且在儿童表现更为明显。无论成人或儿童,奥卡西平用药半年内血清25-OH-VitD降低,用药半年后血钙降低、甲状旁腺素升高。奥卡西平对血磷、骨钙素及骨密度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纳入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易受偏倚风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黄晓婧高乃君顾群黄琳秦玉花秦炯冯婉玉
- 关键词:奥卡西平单药治疗骨代谢
- 我院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软件系统完善被引量:5
- 2017年
- 2013年5月我院引入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用于住院药房的口服药品摆药。经过3年多的使用,全自动摆药机在与闭环管理系统相磨合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缺陷,为适应药房、病房的管理和执行需求,我院在软件、硬件、制度、流程等方面,对全自动药品摆药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完善,其中以软件程序改造比较突出。在此,作者对我院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软件改造进行详细介绍,为医院药学工作者提供经验。
- 杨佳丽兰晨顾群徐攀任肖男刘悦冯婉玉
- 关键词:口服药品住院药房警示标识物流管理系统皮试药物
- 某院妇科门诊治疗盆腔炎用药合理性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以《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治疗指南》为依据,对某院妇科门诊盆腔炎治疗处方中用药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抽取某院妇科门诊2011年8月1—31日所有西药处方,选择其中包含有"盆腔炎"诊断的所有处方,采取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盆腔炎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分别为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治疗盆腔炎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单品分别为阿奇霉素片、克拉霉素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DDDs排序居前5位的外用药物依次为保妇康栓、氯喹纳多普罗雌烯阴道片、硝酸咪康唑阴道胶囊、复方甲硝唑栓剂及硝呋拉太阴道片;治疗盆腔炎的1 021张处方中,仅使用静脉或口服用药的处方有680张(占66.61%),仅使用外用药的处方有90张(占8.81%),联合用药的处方有251张(占24.58%)。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疗程中,仅采用1种静脉/口服用药的比例最高,为39.47%(403/680),抗衣原体有效的疗程为6.4 d;采用1种静脉/口服用药联合1种外用药的比例为14.99%(153/251),抗衣原体有效的治疗疗程为6 d;采用2种静脉/口服用药的比例为14.69%(150/680),抗衣原体的有效疗程为5.8 d。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某院治疗盆腔炎的用药原则与《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治疗指南》相同,但选择的药物有所不同,某院治疗盆腔炎是以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为主,外用药为辅。
- 王鸿顾群于芝颖
- 关键词:盆腔炎用药合理性
- 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方案。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从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协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结果:经过反复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及其他治疗药物,并进行详细的患者教育,最终达到满意的抗凝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黄琳于芝颖顾群冯婉玉
-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房颤冠心病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5
- 2007年
- 目的为了解《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颁布前、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调查医院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颁布前、后某一天全部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颁布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但抗菌药物联用尚不够合理。结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各级医务工作者应以使患者在治疗中享受到安全、长远的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顾群吴辰李玉珍
- 关键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 阿糖胞苷注射液致手-足综合征1例
- 2014年
- 1临床资料
患儿,男,11岁,40 kg,148 cm,学生。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月余,为进行下一周期化疗于2013年10月11日收入院。既往史:既往体弱,易患呼吸道感染,发病前2月患"附睾炎",经抗炎治疗后治愈。无食物、药物过敏史。2013年5月20日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型,予ADE方案诱导化疗:(1)阿糖胞苷180 mg×7 d+去甲氧柔红霉素10 mg×2 d+依托泊苷120 mg×3 d,期间腰穿鞘注2次,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免疫残留均未见异常。化疗结束后第17天复查骨穿示完全缓解。继续巩固化疗。
- 李英黄琳顾群丁明明冯婉玉
- 关键词:阿糖胞苷
- 住院药房2012年1~9月份退药情况评价与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通过对住院部各病房退药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药品管理,减少病房退药行为的发生.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2012年1~9月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原因.结果 退药频率以重症监护室为首,其次是儿科和呼吸科.退药金额以重症监护室为首,其次是血液内科和肝胆外科.原因主要为医嘱停药、医嘱改药、患者转科等.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深对药物临床应用的了解,及时给患者调整药物,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臧若虹张晴顾群崔璐璐葛瑞昕詹轶秋
- 关键词: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安全性
- 15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顾群李玉珍刘恩生
-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分类
- 5-氟尿嘧啶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及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药学监护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肿瘤药不良反应(ADR)处理方面如何具体提供恰当的药学监护。方法:针对1例5-氟尿嘧啶(5-FU)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及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患者,临床药师在治疗中建议医师依次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q6 h,ivgtt→去甲万古霉素0.4 g,q6 h,po→左氧氟沙星0.4 g,qd,ivgtt等抗菌药物治疗,及使用洛哌丁胺首剂4 mg,随后2 mg,q4 h止泻。结果:经过恰当的抗菌药物及止泻药物治疗22 d后,患者的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腹泻停止,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61.58 U/L,予以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有利于优化化疗药物治疗方案及ADR的处理,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于芝颖黄琳顾群冯婉玉
- 关键词:5-氟尿嘧啶化疗相关性腹泻药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