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梅林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血管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管病
  • 2篇梗死
  • 1篇大血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支架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血管介入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性
  • 1篇压疮
  • 1篇医师
  • 1篇医学实习生

机构

  • 15篇鄂尔多斯市中...

作者

  • 15篇马梅林
  • 5篇吴迎春
  • 5篇王俊梅
  • 4篇王哲
  • 4篇孙锐
  • 2篇郭建荣
  • 1篇张改梅
  • 1篇赵改梅
  • 1篇张芳
  • 1篇李敏
  • 1篇高金亮
  • 1篇冯丽娜

传媒

  • 4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氏杆菌病合并重症Guillain-Barré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1
2018年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较为少见,易误诊。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其合并布氏杆菌病国内外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如下。
吴迎春冯丽娜王哲王俊梅马梅林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BARR综合征免疫性周围神经病重症布氏杆菌感染
林可霉素在预防压疮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林可霉素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5位卧床的老年患者且体质较差者,将林可霉素2~4ml溶于50ml温水中,擦洗患者易受压部位,观察效果。结果: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结论:压疮为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林可霉素应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之中,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马梅林
关键词:林可霉素压疮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湿化液为生理盐水50 ml、α-糜蛋白酶4000单位、地塞米松2 mg、庆大霉素80万单位;B组53例患者采用间断性定时气道滴注湿化液,湿化液同A组。结果:A组患者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值明显少于B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用药2 d后吸痰时及吸痰后25、min氧饱和度均值,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马梅林李敏郭建荣张改梅
关键词:微量泵气道湿化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开始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收治的102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情况、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显示:观察组总发生率7.84%,较对照组的29.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对各类不良事件干预效果好,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马梅林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提升服务品质
2009年
卫生部提出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目的是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我院自2005年5月以来,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按管理年要求开展工作,围绕服务、质量、安全、价格,深化护理管理,提高服务品质。1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1.1强化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学法、用法意识。我国护理教育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才刚刚起步,大多数护士缺乏有关的法律知识。护士长在管理检查护理质量服务中善于将法律条例融入相关的工作中,并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制及医疗纠纷条例,增强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认识。
马梅林
关键词:护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神经损害造成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早期护理干预已成为脑血管病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以往医生只注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由于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0%-80%[2],目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据有关资料表明,脑血管病患者经康复训练后,第一年60%可达到日常生活自理,其中30%处在工作年龄的患者还能恢复工作.对我院收治的19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马梅林赵改梅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干预康复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管理中对责任护士的新定位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由责任制向整体护理不断转变,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不断丰富。为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卫生部于2010年下发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以基础护理为工作重点,以此密切护患关系,
郭建荣马梅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护理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实施介入治疗的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实施介入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马梅林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鄂尔多斯地区脑梗死患者院前时间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地区脑梗死患者院前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期间因脑梗死入院的患者,采用问卷和访视调查方法调查院前时间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2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4例(7.5%)症状出现后2 h内到达医院,92例(28.75%)发病2 h内做出就医决定(早期就医决定组),228例(71.25%)发病2 h后做出就医决定(延误决定就医组),早期决定就医对院前时间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转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是否使用120救护车对院前时间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时是否求助诊所医师对院前时间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82)。结论本地区脑梗死院前延误非常严重,就医决定延误是主要原因,不能充分利用救护车也是重要原因,普及本地区居民卒中知识、提倡使用救护车及改善医院布局可使脑梗死患者获益。
孙锐王哲马梅林
关键词:脑梗死
中西药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的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的效果.方法:176例颅脑外伤后头痛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珍头痛胶囊.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颈内动脉末端(TICA)、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和头痛缓解起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ICA、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疗效好,复发率低.
孙锐王俊梅吴迎春马梅林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