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生物发酵稻秸对湖羊消化道上皮形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显微观察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探究饲喂生物发酵稻秸对湖羊肠道上皮形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70日龄、体重相近(25.15±0.47)kg的湖羊公羔21只,根据饲粮中粗饲料的组成随机分为3组:稻秸组、生物发酵稻秸组和苜蓿干草组,饲粮精粗比为6:4,试验持续7周,其中适应期3周,正试期4周,结束后屠宰取样,采集瘤胃、空肠和结肠上皮组织进行观察测量,收集对应肠段内容物用于微生物区系和代谢产物测定。【结果】与稻秸组相比,饲喂生物发酵稻秸显著提高湖羊瘤胃中纤维杆菌(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的含量,促进瘤胃上皮的发育;显著提高湖羊空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改变空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空肠上皮组织的发育;改变湖羊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结论】饲喂生物发酵稻秸有利于湖羊肠道上皮的发育,并增加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多样性。
- 程心茗高健薛天涵成艳芬朱伟云
- 关键词:湖羊消化道微生物区系
- 一种赤泥水热法合成NaP1沸石
- 本发明涉及沸石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赤泥水热法合成NaP1沸石。所述赤泥水热法合成NaP1沸石,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处理的赤泥通过草酸进行酸浸,得到赤泥‑草酸渗滤液,经阳光照射、过滤,得到无铁渗滤液;调节无铁渗滤液的p...
- 高健雷钧程杨凯张瑾鑫郭浩欣
- 发酵全混合日粮对藏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本文旨在探讨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对育肥期藏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4只5月龄、体重29 kg左右的健康藏羊公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未发酵TMR,试验组饲喂发酵TMR。预试期1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以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胴体重和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腹脂重量和指数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背最长肌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且背最长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背最长肌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背最长肌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背最长肌甲硫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对TMR进行发酵处理能够提高藏羊屠宰性能、NDF和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率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腹部脂肪沉积,对背最长肌肉色及营养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赵建赵鑫盛王雷郑晓春周建伟周建伟牛建章高健拜彬强高健王吉龙成艳芬郝力壮
- 关键词:藏羊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
- 饮食业油烟雾处理方法研究
- 该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地饮食习惯和经济状况,着重对两种简便、实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及现场试验,效果优良.对油烟雾处理的第一种方法是机械过滤法,首先以单层垂直气流的布...
- 高健
- 关键词:油烟雾机械过滤净化方法饮食业
- 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及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4年
-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大部分被直接还田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之一,对缓解粗饲料资源紧张、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因为秸秆粗纤维含量高和适口性差的特性,直接作为饲料利用,营养价值较低,生物发酵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文章从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生物发酵技术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中的应用、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孙展英高健高健成艳芬
-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生物发酵营养价值反刍动物
- 一种赤泥水热法合成NaP1沸石
- 本发明涉及沸石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赤泥水热法合成NaP1沸石。所述赤泥水热法合成NaP1沸石,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处理的赤泥通过草酸进行酸浸,得到赤泥‑草酸渗滤液,经阳光照射、过滤,得到无铁渗滤液;调节无铁渗滤液的p...
- 高健雷钧程杨凯张瑾鑫郭浩欣
- 6种微生物制剂对瘤胃甲烷排放及体外发酵的影响
- 2024年
- 试验研究6种微生物制剂处理对湖羊瘤胃甲烷排放及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有效降低瘤胃甲烷排放和改善瘤胃发酵性能的优势菌种及适宜添加剂量。每种菌剂分别设置对照组和3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组,酵母菌:4×10^(9)、8×10^(9)、16×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2×10^(10)、3×10^(10)、4×10^(10)CFU/g,地衣芽孢杆菌:2×10^(11)、3×10^(11)、4×10^(11)CFU/g,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3×10^(6)、6×10^(6)、12×10^(6)CFU/g。体外发酵持续48 h,发酵结束后收集剩余底物及发酵液用于分析干物质降解率、pH、氨氮、微生物蛋白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显著降低湖羊瘤胃甲烷排放(P<0.05);添加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总结来说,本试验降低甲烷排放的菌种中,6×10^(6)CFU/g的植物乳杆菌性能更优,添加2×10^(10)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最有利于改善瘤胃发酵。
- 赵馨蕊寇琳琳高健高健戴璐璐王海波成艳芬
- 关键词:甲烷体外发酵瘤胃发酵微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