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环宇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危害马铃薯块茎的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 发现马铃薯植株矮小,色泽失常,且叶片变小变黄,地下部分块茎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瘤状突起,部分根系着生根结,并伴有腐烂现象,初步诊断为马铃薯根结线虫病.经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与同工酶电泳等方法鉴定,确定受害样品为爪哇根结线虫...
- 王晓强崔华栋谢勇董莹魏环宇王扬
- 关键词:马铃薯根结线虫生物防治
- 魔芋(Amorphophallus spp.)四种组织器官R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由于魔芋植株各部位富含多糖,较难获得高质量的RNA。为了筛选出魔芋各组织器官总RNA提取最适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RNAprep Pure Plant Kit和Plant RNA Kit五种方法分别对花魔芋叶片、茎杆、根和球茎四种组织部位的总RNA进行了提取,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RNA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Trizol法和异硫氰酸胍法提取魔芋各器官的RNA效果较差,杂质含量较高,降解严重;采用RNAprep Pure Plant Kit和Plant RNA Kit两种商业试剂盒仅提取出魔芋叶片的RNA,茎秆、根、球茎三种组织器官未能提取质量完整的RNA,所提取的RNA效果不稳定且浓度较低。改良CTAB法提取的魔芋四种组织器官RNA均能得到完整、清晰的RNA条带,且四个器官的OD260/OD280均在1.8~2.0之间,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魔芋各组织器官总RNA较为理想。本研究为不同器官来源魔芋植株样品的RNA提取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 魏环宇魏薇杨敏赵建荣杨敏赵建荣陈泽斌刘佳妮陈泽斌裴卫华
- 关键词: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
- 植物罹病组织中南方、爪哇、花生根结线虫的LAMP快速检测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从植物罹病组织中直接检测3种常见的根结线虫,为根结线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采用3种根结线虫的种类特异性引物对所选择的根结线虫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回收并测序。根据3种根结线虫的测序结果,针对种类特异区段,采用PrimerExplorerV4软件,分别设计3种根结线虫的LAMP引物。设计的引物组人工合成后,以提取的纯化种群线虫DNA为模板,分别进行引物组的特异性测试,筛选出分别针对3种根结线虫的最佳引物组。【结果】研究设计的3种根结线虫的LAMP特异性引物能够直接从植物根结中检测出南方、花生、爪哇3种常见根结线虫,LAMP快速检测体系为:dNTPS浓度为1 mmol·L^(-1),Mg^(2+)的浓度为5 mmol·L^(-1),不添加甜菜碱,反应时间为45 min。【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南方、花生、爪哇根结线虫LAMP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经济等特征,能够从罹病植物组织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南方、花生和爪哇根结线虫,具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吴文涛李梅云许姗姗薛美静张靖魏环宇王扬
-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根结线虫特异性
- 赤霉素诱导下珠芽魔芋顶芽激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 2020年
- 魔芋产业是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外施赤霉素能够诱导魔芋顶芽的成花转变,是提高魔芋繁殖系数的有效手段。为探讨魔芋顶芽不同激素对外施赤霉素的响应,以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为试验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GA3处理后,魔芋顶芽ZT、GA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选用0.6%乙酸和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的条件下,四种激素分离效果较好,每个样品检测时间在10 min内。GA3处理后,魔芋顶芽组织内GA3含量显著上升,在处理后3~7 d GA3含量保持较高水平,约为对照的2.4~3.3倍。IAA含量在GA3处理后缓慢升高,在处理后14 d约为对照的2.5倍。ABA含量在GA3处理后降低,在处理后3 d未检测到ABA,在处理后7 d魔芋顶芽ABA含量约为对照的0.4倍。ZT含量在GA3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综上,外施GA3处理下,魔芋顶芽组织内GA3和IAA含量升高,ABA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可能是GA3诱导下魔芋成花转变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GA3处理下魔芋顶芽激素的变化,为深入理解赤霉素调控魔芋成花的机理、指导珠芽魔芋快繁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钟宇魏环宇魏环宇刘佳妮魏薇余磊
- 关键词:赤霉素植物激素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 花魔芋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及分析
- 分离和分析花魔芋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可以为魔芋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类保守结构域,筛选并合成了 4对简并引物...
- 魏环宇魏薇杨敏裴卫华赵建荣钟宇刘佳妮陈泽斌陈海如余磊
- 关键词:魔芋NBS-LRR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 万寿菊当归多样性种植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利用万寿菊与当归间作控制当归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云南滇中地区防治当归根结线虫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机理尚不清楚。有理论认为万寿菊根系分泌物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进而产生控制寄生线虫的效果。本试验以万寿菊和当归多样性种植为研究模式,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及不同时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目的是为阐明万寿菊杀线机制提供理论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以当归单作为对照,当归/万寿菊轮作和当归/万寿菊间作的土壤真菌群落在整个生长季变化相对较小,DGGE的条带变化率分别为-39.13%、-30.77%,而万寿菊单作土壤真菌条带变化率为-69.23%;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与其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存在对应关系,当归单作的真菌种类组成与当归、万寿菊多样性种植模式中的真菌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且当归/万寿菊间作的中后期与前期差异最大;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当归单作与当归/万寿菊轮作、当归/万寿菊间作的土壤真菌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魏环宇管丽蓉王扬王海宁刘胜李正科王云月谢勇
- 关键词:万寿菊当归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根际真菌
- 烟草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烟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为烟草抗病基因的筛选和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基于抗病基因的NBS-LRR保守结构域,筛选并合成了3对简并引物,扩增烟草中的NBS-LRR类抗病基因。获得了4条与抗病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的NBS-LRR类烟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TRGA,登录号:MK634316,MK634317,MK634318,MK634319),目的片段大小均在500 bp左右;BLAST X分析表明,获得的4个烟草RGAs与已知RGAs具有高度相似性,氨基酸相似性为97%~100%;聚类分析将其分成2大类,包括TIRNBS-LRR和non-TIR-NBS-LRR两类抗病基因,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含有NBS保守区的典型特征基序。通过简并引物进行同源扩增是分离烟草RGAs的有效方法,可为进一步抗病基因筛选及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 魏环宇魏环宇邓小鹏晋艳蔺忠龙何元胜陈小龙魏薇黄飞燕余磊余磊
- 关键词:NBS-LRR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 花魔芋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及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分离和分析花魔芋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为魔芋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参考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类保守结构域筛选并合成了4对简并引物,从花魔芋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4条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这4条RGAs序列均不同程度地含有NBS保守域的典型特征。Blast X分析发现,获得的4条魔芋RGAs与已知植物RGA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5%~76%。同源进化分析表明,这些魔芋RGAs均属于non-TIR-NBS-LRR类且可以分成3个亚类。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花魔芋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为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魔芋抗病基因作出探讨,为培育抗病新品种及抗病转基因育种提供参考。
- 魏环宇魏薇杨敏裴卫华杨敏裴卫华赵建荣陈泽斌刘佳妮陈泽斌
- 关键词:魔芋NBS-LRR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 云南省耿马县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病因素调查被引量:12
- 2014年
- 云南省耿马县是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重灾区,为了摸清该县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发病因素,2012年在全县病情普查的基础上,对勐撒、贺派、四排山等3个主要烟草种植乡病原线虫、寄主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大大超过了往年;危害烟草的根结线虫种类主要为花生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抗病品种缺乏、管理粗放和气候异常是近年来当地烟草根结线虫病爆发的主要原因。根据发病特点,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烟草根结线虫病应对措施。
- 董莹周厚发夏振远詹开旺王扬谢勇崔华栋魏环宇姬广海
- 关键词:烟草根结线虫发病因素
- 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番茄根系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本研究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番茄根系的基因表达情况,旨在深入挖掘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致病相关基因。对番茄根系侵染前后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到7 138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有375个上调基因,9 763个下调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代谢以及调控途径分析,从整体上掌握了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前后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当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寄主根系以后,其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代谢过程都有明显的变化。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寄主根系以后,有大量的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涉及到了胞外间隙,水解酶活性,转录翻译后的修饰、焦点黏连代谢途径和蛋白质在内质网上加工代谢途径等。通过qRT-PCR验证了上调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分析结果的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准确性。上述分析为进一步揭示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吴文涛张靖薛美静魏环宇董莹邓人可王扬
- 关键词:象耳豆根结线虫差异表达基因致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