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音 作品数:55 被引量:36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肾病综合症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症 (NS)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3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时间 (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结果 NS组与对照组相比 ,Fbg、PLT、MPV、PCT显著升高 (p <0 .0 1) ,APTT明显缩短 (p<0 .0 5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而PT、PDW、TT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N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 。 梁穆兴 黄松音 林向华 李竞 范侠关键词:肾病综合症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耐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和parC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并对其中的高水平耐药株gyrB和parE基因进行测序;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加入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前后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用SDS-PAGE对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有72.7%(72/99)的菌株发生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25.3%(25/99)的菌株发生parC突变,主要为Ser-87-Leu,且均是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53.3%(53/99)的菌株的MIC可被CCCP逆转,其MIC能明显降低;7%(7/10)的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在43~67kDa间条带增多,其蛋白含量有差异。结论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外排泵机制是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 蒋月婷 黄松音 吴爱武 高俊关键词:喹诺酮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心肌肌钙蛋白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 cardiac Troponin T,c Tn 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ELISA方法对 42例心力衰竭患者 c Tn T进行测定。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 c Tn T测定值和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心功能 级组 c Tn T测定值及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心功能 级组 ( P<0 .0 5 ) ;冠心病组心力衰竭患者 c Tn T测定值与非冠心病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血清 c Tn 黄松音 姚燕丹 范侠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T 心肌损伤 cTnT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的含量在早期诊断 2型糖尿病 (T2 DM)合并心脏病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T2 DM患者 (观察组 )及 40例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进行 c Tn T,空腹血糖 (FBG)和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检测。按 FBG、Hb A1 c是否正常将 5 0例 T2 DM患者再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 ,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 不稳定组血清 c Tn T含量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 (P<0 .0 5 ) ;11例合并心脏病患者血清 c Tn T浓度升高更显著 (P<0 .0 1)。结论 c Tn T检测有助于 T2 黄松音 姚燕丹 范侠关键词:2型糖尿病 心肌肌钙蛋白T 心脏病 心肌损伤 三种方法评估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3种药敏检测方法检测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60株,采用MIC Test Strip(MTS)法、VITEK-2法、纸片扩散法分别检测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结果按照FDA标准,以MTS法为参考,VITEK-2法的一致率较高,纸片扩散法的一致率较低。Vitek-2法的MIC值比MTS法的MIC值低1~2个稀释度,利用MTS法检测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达到23.3%,出现耐药株。结论对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Vitek-2法和纸片扩散法均不适合检测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不能作为常规方法,需用MTS法确认。 代鑫露 黄松音 李红玉关键词:替加环素 鲍曼不动杆菌 纸片扩散法 尿毒症合并尿路细菌感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尿毒症合并尿路细菌感染的病原菌的现状及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尿毒症住院患者582例,其中39例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尿毒症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7%,以肠杆菌科19株(48.7%)和肠球菌属16株(41.0%)为主;肠杆菌科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68%~100%),对哌拉西林/他佐巴坦、亚安培南耐药率低(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63%~100%)。结论尿毒症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率高,且耐药严重;尿毒症患者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刘晓强 黄松音 钟日辉关键词:尿毒症 泌尿道感染 病原 抗药性 去甲斑蝥素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NCTD对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抑制能力;流式细胞术测NCTD对SKBR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肿瘤细胞体外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转移模型检测NCTD对SKBR3细胞黏附、运动、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NCTD可抑制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量效和时间依赖性,24h的IC50为12.5mg/L;10mg/LNCTD作用SKBR3细胞24h、48h后,特异地使SKBR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5.82%、38.70%,G1期和S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亚G1和G0峰DNA含量逐渐增加,24h、48h的凋亡率分别为3.44%和6.17%;SKBR3细胞的体外黏附、运动、侵袭转移能力随NCTD药物浓度提高而下降,表现在黏附抑制率增加,过河时间延长,过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NCTD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对基质黏附、迁移运动、侵袭转移等途径抑制癌症的发展。 黄松音 袁广卿 姚燕丹 徐霖 曹开源关键词: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去甲斑蝥素 肿瘤转移 全自动血凝仪二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对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实际评价。方法:低、中、高值质控血浆的批内精密度实验,对临床样本测定的统计学分析。结果: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Clauss法和PT-der法测定Fib只有Fib含量低于5g/L时,测定结果才无统计学差异,在Fib>5g/L时,后者测定的Fib 结果偏高。结论:建议在临床应用全自动凝血仪时,当PT-der法衍算出来的Fib较高时改用Von Clauss法进行测定。 张健媛 田明照 黄松音 周东耀关键词:全自动血凝仪 纤维蛋白原 CLAUSS法 PT-DER法 SARS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患者综合治疗的血象变化,为治疗和防范提供指导意义。方法运用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CD3700,检测72例SARS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包括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项目。结果SARS患者患病和治疗过程中观察发现,病人感染后经过2~12d潜伏期后发病,发病3~6d后,血象结果发生变化,出现明显WBC下降(P<0.01),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显著下降(P<0.01),淋巴细胞分类比例出现显著性增高(P<0.01),RBC、HB、以及RBC相关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经抗菌、抗病毒类,并结合升白细胞治疗后,WBC有显著上升(P<0.01),WBC分类中,粒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ARS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的血象指标变化可以监测患病后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观察,为临床诊断及预后效果等提供辅助指导意义。 王惠英 段朝晖 肖旺贤 严海燕 梁穆兴 罗招凡 黄松音 包蕴文 黄永红关键词:SARS病毒 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某三甲医院手术科室医生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手术科室医生的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全体医生的体检结果,并根据工作性质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统计分析两组在血糖、血脂、尿酸等方面的异常情况。结果医生的血糖、血脂和尿酸异常发病率(9.8%、38.7%和23.3%)明显低于全国居民的异常水平;手术组在血糖、血脂、尿酸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且血脂显著性升高(P<0.05);CHOL、TG、LDL-C升高异常率高于非手术组,且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科室医生在代谢性疾病指标异常率高于非手术科室,应加强手术医生的健康保健,尤其是在血脂方面的管理和健康宣教。 王吉文 丘宇茹 黄松音关键词: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