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河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儿
  • 4篇肿瘤
  • 3篇化疗
  • 2篇蛋白
  • 2篇尿道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1篇蛋白1基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胸腔镜手术
  • 1篇血液指标

机构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湄洲湾职业技...

作者

  • 10篇黄河
  • 9篇陈兴和
  • 8篇李笃妙
  • 5篇许雅丽
  • 3篇宋非无
  • 3篇吴强
  • 3篇张建星
  • 2篇冯建军
  • 1篇林良烽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外医疗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手术对小儿纵隔肿瘤术后感染及疼痛应激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研究胸腔镜手术对小儿纵隔肿瘤术后感染及疼痛应激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以了解该类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则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感染率、术前及术后疼痛应激相关血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的感染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术前两组手术患儿致痛介质5-HT、PGE2、BK及NPY血清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2与24h观察组手术患儿致痛介质5-HT、PGE2、BK及NPY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手术患儿其他疼痛应激指标NO、IL-1β及IL-6血清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2与24h观察组手术患儿其他疼痛应激指标NO、IL-1β及IL-6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小儿纵隔肿瘤术后感染及疼痛应激相关血液指标的控制效果较好,因此该术式更为适用于纵隔肿瘤患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吴强宋非无黄河许雅丽陈兴和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术后感染
小儿恶性实体肿瘤不同时相化疗胃肠道反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小儿恶性实体肿瘤不同时相化疗胃肠道反应的比较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38例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医院的伦理学委员会依照化疗时相的不同随机对其中19例患儿在上午9时实施化疗(白天组),另19例患儿在晚间0时实施化疗(晚间组),所有患儿均不用止吐药,对两组患儿的胃肠道反应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恶心和呕吐是患儿胃肠道出现的主要反应,在胃肠道反应改善上,晚间组要显著优于白天组(P<0.05)。结论对于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来说,睡前输液,晚上零时给予化疗药物,不会对患儿睡眠构成影响,可使胃肠道反应得到减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兴和李笃妙张建星黄河
关键词:小儿肿瘤胃肠道反应
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儿童化疗呕吐比较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儿童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采用顺铂化疗(>50mg/m^2)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运用盐酸帕洛诺司琼(试验组)及格拉司琼(对照组)止吐,观察患儿化疗后出现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和恶心的控制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期防治呕吐的有效率实验组为77.5%、对照组为67.5%,延迟期有效率分别为57.5%及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期呕吐的控制率分别为55.0%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3例患者出现恶心,发生率1级27.5%,2级22.5%,3级7.5%,平均分级0.8;对照组29例患者出现恶心,发生率1级32.5%.2级20.0%,3级10.0%,平均分级1.2;恶心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腹胀、便秘及头痛,症状较轻。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均为儿童化疗安全、高效的止吐药物,全期呕吐控制率盐酸帕洛诺司琼效果更佳。
黄河李笃妙宋非无陈兴和
关键词:儿童肿瘤盐酸帕洛诺司琼格拉司琼止吐
源于梨状窝瘘的小儿化脓性甲状腺炎被引量:1
2014年
小儿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is,A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颈部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多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厌氧菌。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是一种少见的颈部鳃源性先天畸形,源于胚胎前期第三、第四咽囊结构残留,在解剖学上其瘘管穿过或者终止于甲状腺侧叶上级,形成的内瘘常常引起甲状腺的化脓性感染。
许雅丽李笃妙陈兴和黄河冯建军
关键词:食管瘘梨属
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尿道下裂病例212例,其中94例行改良Snodgrass术,即增加1根丝线用于缝合,便于术后拆除尿道板缝线;118例行传统Snodgrass术。改良法采用术后第10天拆除尿道板缝线。比较两种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Snodgrass术组和传统Snodgrass术组手术成功率分别91.49%、81.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尿瘘、尿道狭窄等的发生率:改良Snodgrass术组分别为4.26%、6.38%、2.13%,传统Snodgrass术组分别为12.71%、16.10%、2.54%。切口感染和尿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nodgrass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和尿瘘的发生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宋非无李笃妙许雅丽黄河陈兴和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瘘尿道狭窄
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34例小儿斜疝临床疗效观察
2014年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实施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进行评估,同时对比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均要较对照组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有并发症出现,观察组为2.9%,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6.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斜疝患儿实施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救治,对患儿尽早治愈出院有确切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应用。
黄河李笃妙陈兴和
关键词:小儿斜疝疗效
对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小儿尿道瓣膜症的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小儿尿道瓣膜症的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05年7月—2017年7月到该医院就诊的小儿尿道瓣膜症患儿39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经尿道镜电凝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结论在小儿尿道瓣膜症的治疗中,采用经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的方法 ,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效果十分理想。
冯建军张建星黄河陈兴和李笃妙
关键词:尿道膀胱镜钬激光治疗
乳腺癌易感基因1相关环结构域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肾母细胞瘤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相关的环结构域蛋白1(BARD1)基因多态性与肾母细胞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肾母细胞瘤的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两组BARD1基因上rs7585356、rs6435862和rs376871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儿童肾母细胞瘤易感性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和对照之间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调整性别和年龄后,在rs7585356位点上,与野生纯合子基因型GG比较,突变纯合子AA显著增加肾母细胞瘤的发生风险[OR(95%CI):2.04(1.09~2.93)]。遗传风险评分(GRS)1~3分组人群发生肾母细胞瘤的风险是0分组的1.94倍(95%CI:1.11~3.34),4~6组人群发生肾母细胞瘤的风险是0分组的2.64倍(95%CI:1.23~5.62)。结论 BARD1基因多态性可增加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发生风险。
吴强黄河陈兴和林良烽
关键词:多态性肾母细胞瘤易感性
归脾汤治疗肝母细胞瘤22例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归脾汤治疗肝母细胞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在手术+化疗中配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随访患儿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化疗毒性反应,并与欧洲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本组与欧洲资料比较,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3%和7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级化疗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13.6%和57.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母细胞瘤虽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可提高患儿对化疗的耐受力,降低化疗毒性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宋非无李笃妙吴强许雅丽黄河
关键词:肝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归脾汤
小儿泌尿外科长期置管患儿病原菌分布与对Smad通路蛋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小儿泌尿外科长期置管患儿病原菌分布及对Smad通路蛋白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120例小儿泌尿外科长期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60名为对照组,小儿泌尿外科长期置管后未感染患儿260例为未感染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血清中Smad1、Smad2和Smad3蛋白的表达;采用WHONE5.5软件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5株占54.2%,以表皮葡萄球菌、G型溶血型链球菌和酿脓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55株占45.8%,以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小儿泌尿外科长期置管患儿感染后引起血清中Smad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升高,且感染组患儿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泌尿外科长期置管感染后引起患儿血清中TGFβ、VEGF及白细胞介素1蛋白表达升高,且感染组患儿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泌尿外科长期置管患儿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患儿感染后血清中TGFβ-Smad通路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张建星许雅丽陈兴和李笃妙黄河
关键词:小儿泌尿外科SMAD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